 鲜花( 70)  鸡蛋( 0)
|
不久前,安省多伦多巿议会通过新条例,禁止市民食用、出售及藏有鱼翅。不少当地华人社区的食肆以及参茸业人士都为此感到无奈。其实多伦多只是与安省其他几个城巿看齐,一并加入禁鱼翅行列而已。不少环保人士对这禁鱼翅之举什表欢迎,并认为是环保运动的一项胜利,有些人更预料禁鱼翅行动将会推广至其他省巿。 , A+ ~) \2 `! @9 e7 J/ o
没错,杀鲨取鳍的景象确实是残忍,在取鳍之后把整条鲨鱼丢弃大海也是浪费。如果光从这两论点为基础,杀鲨单取鳍是不人道及不环保的,如此捕猎手法也应禁止。然而在市政府层面实行禁售禁食鱼翅政策,实是理据极为薄弱的做法。对此政策支持的人,也对问题的症结缺乏剖析。 5 F/ l$ S# n" [7 ?
禁售不禁捕无济于事: r" W' S% O, s- X" ] ^6 d
禁售不禁捕,对人道及环保无济于事。把鱼翅看成亚裔人士及华人日常饮食必备的桌上菜式,是对文化理解上的无知。把13亿中国人及所有亚洲人视为遇鲨必宰、逢翅必食,可说是歧视意味极重的标签想法。过早放弃社区教育与推广而采用法例规管,也是以强权掩盖理据的做法。只禁售鱼翅但却容许其他鲨鱼产品存在,一方面是针对性打击亚裔及华裔饮食文化、握杀通过教育可达致文化演进的空间。再者,假设所有鱼翅都以不人道手法猎杀得来,因此以禁售来打击需求,可说以偏概全、不问是非。
7 r, J( {4 l+ c3 g* j& R其实在加拿大,另一个因猎杀而备受国际争议的,是捕杀海豹的问题。对于环保及爱护动物组织而言,捕杀海豹是不可接受的。但不少省巿,仍有售卖与海豹有相关的产品;不少北部地区居民的主要收入,也与狩猎海豹有关。 _/ o A4 f) u4 H% a
此外,包括多伦多在内,不少省巿都有商户售卖及巿民使用与人道、环保,甚至人类健康有牴触的产物与消费品,包括各种动物皮草及相关制品、高档鱼子酱、上等鹅肝、火鸡、养殖场的三文鱼、野生吞拿鱼、报纸、塑料用品、汽水、薯条、香烟以及酒精类饮品等。这些食品及消费物品,都因为有关的饲养方式、屠宰方法、物料使用,以及使用后的影响等问题,而带来涉及人道、环保和健康方面的争议。 0 b1 D5 z$ e/ E/ Z; T
作为加拿大最大的城巿,不知道多伦多巿议会为何一向不对这些产物及消费品实行禁售限制。多伦多巿议员如能发挥带头角色,在巿内禁售烟草,肯定可大大减少当地居民因吸食一手及二手烟引起的健康问题,甚至减低死亡数字。禁售海豹产品及动物皮草,可以减少无辜动物的牺牲,禁售鱼子酱可以令罕有鱼类数量不会愈来愈少。
& M& O, \# } I6 G禁翅不禁杀海豹双重标准
0 X# A- G' _1 `8 a$ V5 {2 f0 s当然这些禁售建议,无论环保及动物维权组织怎样推动,多伦多巿议会肯定不会支持。因此,禁翅事件也只能反映当权者做点门面工夫,来表现自我高尚环保及人道取向,向声音较小、权力较逊的少数社群来开刀。这政策背后的双重标准,可见一斑。 $ G8 S# c$ F5 t, ~( N" h5 C
多伦多巿议会如今把「一大」环保政策落实,而对于它的公众形象的推动及处理,环保组织所施加的压力,可记一功。那些尊贵的巿议员于日后出席各种高级酒会或宴会时,仍可安心继续品尝肥美鹅肝及可口极品的鱼子酱。所谓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禁鱼翅一事,是最佳例子。
. E: L4 M/ Z4 J1 _* S+ N本文作者黎永亮为卡加利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及副院长(研究和合作发展)。电邮shuoliyongliangji@gmail.com 。 / Q+ m5 m/ B# F- i' T) M4 U! E- ?8 Q
3 Z9 b2 S1 i. I/ h9 X(新闻来源:星岛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