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91|回复: 3

美债成“不定时炸弹” “绑架”全球经济复苏步伐

[复制链接]
鲜花(1005) 鸡蛋(11)
发表于 2011-8-20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8月初,美国选择提高债务上限,尽管暂时化解了美债危机,但这无疑只是在拖延时间,只表明危机的爆发点再次被留给了未来,继续成为一颗不知何时会爆炸的“不定时炸弹”。
; {! ?2 f. {7 K1 ?3 G
$ h: K( ^. v+ A  如今,美债如何削减是影响未来全球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美国债务“绑架”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1 ~# t# X. r+ x7 K5 K5 c7 }2 K
* f+ q4 b& \; ~8 N) {
  至于如何化解美债风险,美国显然有多条选择路径。美国可以选择从此“痛改前非”,真正从国内削赤入手,从根本上改变美国债务持续攀升的发展模式。
- z% U5 O% j9 s6 {3 l* u/ u, {/ a: P$ ?, R
  不过,在削赤难以实现的现实面前,美国也可能继续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通过类似债务货币化、全球通胀化、美元贬值化和技术性违约等“阴招”,继续通过“损人利己”来转嫁危机,继续过度透支自己的信用。如果是这样,这将会是美国霸权步入衰落的一条“不归路”。
  H1 V) m/ l3 T  ~$ A$ b* O& p, z; j7 j% o
  本报讯 近期,尽管美国债务上限大战、信用降级等问题暂时平息,但美债危机的“幽灵”还在持续发酵。全球各国都在盯着美债发愁,美债危机正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复苏的“堰塞湖”,成为全球的一块“心病”。
# t+ ?% K' e# i7 u4 L
: m$ t; k) o2 [# T  “不定时炸弹”- _, y) M1 s7 I& w5 u" o+ k, B
6 x% B! m- c% O8 q/ ~8 }( r! p
  8月2日,在经过两党近两个月的辩论“闹剧”之后,美国参众两院终于先后表决:提高美国债务上限,授权美国继续借债运行,从而避免了美国主权债务违约。  ~  K- `. L: Y' I. @

3 ~8 ~1 h1 d# D6 d& v- m  3天后的8月6日,标普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激烈震荡,初现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债危机可能发生的恐慌情绪。很显然,从迪拜到希腊、从欧洲到美国,美债成为新一轮风险上演的新起点。
' z5 k0 m7 G% i# f
- ?7 |$ P5 U" Z, }  当今,美国国债总额高达14.3万亿美元,这意味着美国人每花1美元,其中的40美分都是借的。自1960年开始,美国债务上限已经上调78次,几乎平均每8个月就要上调一次。很显然,本次提高美债上限绝不是“最后一次”,不久后再提债务上限的几率很大。- m7 K4 I5 L$ P' J1 Z

9 J: a- E! E) {9 x  随着美国财政出现庞大赤字、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等问题“上演”,全球看到了所谓的“最安全资产”也是濒临危机。靠借更多债和印更多钞票维持经济,任凭“债务雪球”越滚越大,这种“负债型经济模式”与庞氏骗局几乎没有本质区别。
6 N0 T0 P, {+ p  u+ Q0 Q
5 Q+ ?( P* z  p0 a, _  提高债务上限对美国或许只是拖延时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债务问题,只是表明危机的爆发点再次被留给了未来,继续扩大着潜在的破坏能量,成为一颗不知何时会爆炸的“不定时炸弹”。
! X' i, s: }, l$ W5 c8 n" t9 [$ `" ~' I
  让世人担忧的是,一旦美债危机爆发,这种风险的扩散将覆盖全球,进而引发一场全球性债务危机。7 T9 Q5 w* Y9 G& L6 ~# ^8 N( K. D
; E8 \" \, U- g7 H
  转嫁危机
8 ^! K7 Y  e2 ]! B, I& }( m: m$ M/ P+ ^0 p$ m- X1 w2 l0 m9 k1 X
  美国信用正被透支6 S( z8 W7 g% e) N0 b
) f" m' S- M# e% p' q2 E
  从过去看,每当面临经济危机,美国都会选择“危机转嫁”。7 [2 L6 [3 c; V( _, n, e6 X

' z+ u7 [9 r/ D0 k  W  比如,较大的一次是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面对各国争相抛美元兑换黄金的要求,美国宣布中止黄金和美元挂钩。最终,美国以拒绝履行对他国义务的方式渡过了此次危机。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美元汇率的急剧升值,由于美国出口受阻,制造业衰退,承受大量贸易逆差。1985年,美国政府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订立“广场协议”,通过逼迫日元等货币大幅升值的方式,缓解了本国的经济困难。+ E$ c/ S/ H5 J( ?
- D1 w$ J+ T8 w$ q) T
  美债风险威胁全球经济. T& Z3 F8 q# h
( i! y) K& }5 w! p9 t/ j
  如今,美国也在采取向外部施压、而非内部调整的处理方式来解决金融危机。类似逼迫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全球通胀的局面出现,都在悄然实现着危机的转嫁。从目前看,美债风险始终是悬在全球经济之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债如何削减是影响未来全球经济稳定的关键因素。甚至可以这么说,全球经济都在看美国的脸色行事,美国债务“绑架”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 I5 c" `4 f4 R8 q' F$ b7 {1 A# c
: R& o6 U# a+ V3 b! L  Z8 Y  “借债成瘾”削弱信用
% _1 i) Z' o0 u$ O
) l$ O) o0 u& G& u7 K0 U% I4 O1 |9 w  3年之前,美国选择了用“国家信用”代替金融系统可能走向崩溃,把金融危机中个人、企业的负债“收归”到国家,实现了“个人负债模式”向“国家负债模式”的“债务升级”。如今,美国长期以来的“借债成瘾”癖好也正在蚕食着美国的信用。4 u8 J2 H; g% J% h: k+ Y9 c' O: E
$ C5 ~% f/ W* U0 r* q; ~" S
  凭借美国综合实力第一和经济、军事实力第一等种种优势,美国估计不会选择主动“赖账”,但类似“隐形违约”等途径,却是美国巨额债务稀释的惯用伎俩。这种损人利己的“耍花招”方式,已经不止一次地消耗了美国的国家信用,让美国信用在世人面前大打折扣,导致美国在全球的威信日趋下降,而这正是美国霸权走向衰落的内在逻辑。: l  s. K3 |: C: M7 C( C( l

9 y; E7 V5 s) T* Q. H, V  债务形成5 Y  |" C' W$ b# w6 K1 e& m4 P
' {5 I+ G% z6 l* y- ~
  政策根源
6 T( i( H* W! F4 R$ @. m$ B, a* N$ n' ?' v7 J# k
  赤字与减税筑高债务& P' Q0 e: y) k# D1 h
9 n! @/ M- V( P5 T
  本报讯 美债发展到今天,其实有很深的财政政策根源。在扩张性财政赤字政策下,美国经济获得了很多好处,但一直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这是形成美国政府“借债成瘾”的重要政策因素。3 k' D9 w- j" \% C& C

) d6 O  N' H$ j  最近40年来,美国政府有35年都出现预算赤字,只有在克林顿执政时有过两年盈余。
5 ^6 U$ V' F- d5 H% ?& f1 B# s
# E# X3 n" O* I2 Q# w8 @  上世纪80年代里根上台后,应对经济滞胀的“里根经济学”应运而生,强调减税对刺激经济的绝对有利,其推行的巨额减税计划在美国史上都很罕见。
# ?( l9 R. C4 Z$ a, {
' J" K! h, \; q. o( r  n  这样的政策的结果就是:减税在刺激经济保持一定增长的同时,也导致里根8年执政财政赤字高达1.9万亿美元,超过历届总统累计赤字之和。
# i9 Y/ ?+ o: Q8 I
) {) k* \* [8 \& p' ~  小布什上台后多次推出长期减税方案,再将美国政府赤字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长期收支赤字只能靠政府发行债券融资解决,美债规模只能越积越大。
# f8 |$ v4 i4 z: U
" Q; z  y6 J, K8 q: N  新闻链接- v9 m$ ~! b0 }# ]: K

3 w& y, j) V# L2 O  14.3万亿债务“滚雪球”1 W: `& X( v5 s/ V& N: W

2 _4 ?) m9 G) s: z) p  本报讯 美债主要由联邦债务、公司债务与个人债务三部分组成。目前美国14.3万亿债务的构成是:公众(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持有3.6万亿美元;外国持有4万多亿美元;联邦政府持有6.2万亿美元。
, n3 `  F& ~( ~# ~5 ]! K6 c0 c$ e5 u7 u6 t& e
  奥巴马(2009年至今)) d4 ~" @$ c; R" E  E7 \4 t
3 O6 k  ^$ l- c! ~
  经济刺激计划支出、减税,以及2007-2009年经济衰退造成的政府收入下降和失业救济金增加,共计2.4万亿美元。! b5 j( ?; p8 e. R4 Q/ [0 i
$ o* [! ^. l9 _
  小布什(2001年-2009年)4 S2 z2 d* p# t1 [: y

9 q! }0 [2 P% k) i6 Z: S3 g  }9 C0 a  减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2001年经济下滑及始于2007年的经济衰退,共计6.1万亿美元。
, F: L" G4 `9 I# ~) u/ V+ l
& f' a* ]- c7 g" O# B6 f  克林顿(1993年-2001年)
: a, [" ?7 I* s) F/ d8 x/ Q2 A; [$ l2 q+ R" {3 a* u; N
  尽管有两年时间预算盈余,但其他年份均出现赤字,共计1.4万亿美元。
2 h$ v, z7 K2 ?7 a# m3 f. P; N
' N+ N* }) u! ?2 j: H$ }: n  老布什(1989年-1993年)0 I0 |" c: ~: {

% S; O5 @, q( D- v  第一次海湾战争,经济下滑致政府收入降低,共计1.5万亿美元。  I8 f: O$ I: v7 q; c8 U, M
/ ]7 q6 n" l( j5 A7 j
  里根(1981年-1989年)
9 Q% e+ F0 m  N( Y8 L+ \( L1 l. n' H3 `( M% W9 C
  冷战时期国防支出及持久减税,共计1.9万亿美元。
$ s  t+ ^# A" D0 f
3 \# |0 }& d2 @) k# |. I  里根政府前(1981年之前)
. O1 k6 t- V. b0 M& O+ |, y+ j: A
  战争和经济衰退产生赤字,共计1万亿美元。; J8 M' B2 }% ?7 S+ P" y' O5 Z
! A: X- a, L+ q& U8 ], T
  消费观念
4 w! V7 V) h  X& @& S
+ h/ k, s# @6 }8 J' m6 ?5 j( S$ ]7 q  “负债消费”埋下隐患1 K7 ?) n4 U' W7 l6 Q3 r$ e: [
. m# U5 ]+ n2 f; O; k3 y- i
  本报讯 至于美国政府为何推崇扩张性财政政策,则与美国人的消费方式紧密相关。金融危机之前,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个人消费,个人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为了满足大众的消费欲望,政府开动印钞机滥发钞票,在为美国经济打了强心剂的同时,当然也埋下了债务隐患。
# x; B' i+ C: k1 O- l" J  K; B! x- x+ V9 B! w( A) Y3 |% z
  金融危机之前,美国人每年因信用卡透支罚款偿付费用高达150亿美元。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说穿了就是美国人一向信奉的“负债消费”模式的泡沫破灭。; W0 f- b: P  ?/ L

# U, ?/ ~# \' n( b) t2 R( M% p6 @$ u  过去30多年来,美国人储蓄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支撑美国消费正增长长达16年之久,同时支撑美国经济在30年中保持一定增速。然而,当欠账的人多如牛毛,当储蓄率透支超过了一定极限,“寅吃卯粮”的消费方式最终成为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残酷地证实了借债消费的不可持续性。& w4 m& L; T# f- p. s- ~5 x) g

3 e$ x. }2 B7 i# Q, ?8 y% W  军费因素
* b5 A  m6 f; k+ y* k( t0 [% v# N3 d) e! w6 Q
  两场战争助推债务/ J- g8 n4 K$ a; A' ]
3 z, d% e" Z8 S
  本报讯 二战之后,美国军事开支累计约30万亿美元,这是目前美国债务持续上升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从历史上看,1945年以来美国国防预算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几乎每年都达到新高。
, y) O9 t/ B8 z- Y2 }% }& ^  C3 R# A% _# Q( |" B9 |) S
  为了保持其头号军事大国的地位,美国每年都在增加军费的开支;在面临战争期间,军费开支的数额则更大,庞大的军费开支完全靠政府的拨款解决。在政府赤字的情况下,大幅举债就在所难免。自“9·11”事件10年间,美国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开支猛涨,致使政府债务负担不断加重。6月的最新数据显示,尚未结束的两场战争的开支已达2.3万亿~2.7万亿美元,两场战争早就成为吸钱的“无底洞”,10年反恐代价更是高达4万亿美元。% q& f+ z6 B; v1 H0 N5 C- r

$ Z" |" g- F' H7 }; Z  前景展望$ z/ `6 j" V# J
1 F9 Z0 o) f; _) A# g0 `
  化解美债危机“四种途径”/ s5 F% q0 V! L* \6 Q8 x% s

- a" B6 T1 I# [. G# b5 d  本报讯 美国如何化解债务风险,显然有自己熟稔的思路与手段。综合各种手段看,美国向全球转嫁危机、让全球为美债埋单的选择,将是化解美债危机最阴险的“一招”。2 K/ F' ]' r% ], M6 b
' v$ `# A) P6 u, i0 q! e
  路径1' u2 q- ]& G) h$ Q. ~$ p+ n8 m

$ k+ d& j' n- e4 K2 Y7 i. P  痛改前非 真正削赤
" t% {2 J- S' {
5 @4 z+ O# M& ~' W# Z7 k  美国要想真正负责任地解决美债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执政思路。当年克林顿政府是二战后唯一连续4年财政开支未欠债的总统。克林顿任期内多次否决了共和党的减税计划,把财政结余用于充实社会保障和削减国债。
6 K: I# L& B0 c( |5 R3 P+ c, U  l# W& e) V9 O! y9 l, Z
  从目前看,奥巴马政府也面临财政赤字过大、债务不可持续的局面。但对奥巴马来说,切实执行减赤计划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在美国政府的开支中,军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三者占据“大头”。在美国强化军事霸权的背景之下,军事实力是美国人的“命根子”,指望美国减少军费开支几乎不可能;养老和医疗开支则是民主党的执政基石,大幅削减任何一项都会令奥巴马连任之路堪忧。' a' n' V# j) l! v, k

7 [  s2 P# k8 }' ]- D2 K  r  路径2
+ @; T2 [$ [* E
1 e3 n( i( [3 o! B4 d  再提上限 偿还旧债
, A. C- f* I- [8 Y6 h; \
2 }$ |- g- b% Z$ B  D  在无论是增收还是减支都困难重重的背景之下,美国政府唯一的办法就是“借新债还旧债”,任凭“债务雪球”越滚越大。从长远看,天量债务能否最终实现偿还,其实已没有多少人关心,核心是美国还能够“举借新债还旧账”,继续维持财政运转。
. U  S+ d1 g$ o" Q/ p& h- k7 s+ [6 P9 }. V) `
  很显然,美国8月初第79次提高债务上限,肯定不是最后一次。在紧迫或适当的时机,美国还会重演如此“闹剧”。这已经不仅仅是美国两党的“政治秀”表演,也是美国不得不用的手段。由此,美债债权人可能都不得不继续被迫借钱给美国。
6 H0 ]+ s6 i4 j+ X% }, K) k
% r% H! V" [0 S! v1 _. G# p- u  路径3
: A2 Y; A% N( ]
, o! a. I1 s8 q" s  推出QE3 稀释债务, ?; v# Q9 E- Y" M; a) z4 R( E5 u+ s
9 e9 Q' Q* p& E/ W: g  g+ K
  在背负沉重债务的情况下,流动性是解决债务困境的最好方法。比调债务上限作用更大的,无疑就是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坚持零利率政策,不断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借助流动性稀释着自己的巨额债务,必将对新兴经济体再次带来热钱涌入与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再次冲击全球脆弱的金融市场与经济复苏。0 b9 p/ _2 ?2 Y# f2 t2 K$ Q" Y& ?

6 S  L& j$ N4 X4 D% p! @+ L  《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指出,面对美债高企的局面,除了推出QE3(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外,美国政府似乎别无选择。而一旦推出QE3,必然导致美元大幅度流出美国,全球其他货币被迫升值。对全球货币市场而言,QE3都是新一轮“绞杀”。
$ F% U8 q: {4 i2 q/ f4 n
1 }$ u7 k  ?: j2 a0 U1 S2 l  路径4
1 y7 ]6 ~3 ^: X3 m- g' }; E, G# L& H% \, s- N
  美元贬值 全球通胀
# u3 m- G% S* W8 N; S: P. F
8 q% ?6 c1 y; h* i" e$ l  对美国来说,只要保证国内“温和通胀”,美元贬值对美国经济并无大碍,结果是美国能赢得债务经济带来的一切好处,却较少为此承担代价,这才是美国金融霸权的真正含义。很显然,采用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隐性违约”,早就是美国减债减赤的惯用手法。而对全球投资者来说,最终和最大的风险也正在于此。
鲜花(27) 鸡蛋(0)
发表于 2011-8-20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Agree
2 i5 B; g. _5 I# {6 qThanks for your share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8-21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鲜花(34) 鸡蛋(1)
发表于 2011-8-2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5-23 15:33 , Processed in 0.277779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