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两个小家伙 为玩具从小打到三、四岁! A0 O5 _4 z7 F# j1 ~
' |* T l+ O- u2 [$ C, H" r
邻居家的果果比儿子壮壮小十个月,两个小朋友的关系很有意思。
! h) f' s) E, A! E3 b4 y$ L: r一岁的果果和两岁的壮壮在一起玩,超不过十分钟就会有纷争,起因大多是一个要玩另一个手里的玩具,又死活得不到。- f8 ?7 D/ F3 p8 M! C
两岁的果果来三岁的壮壮家玩,壮壮明确告诉他:“变形金刚是我的宝贝,你不许玩!”但那些不是“宝贝”的玩具,果果可以随便玩,甚至借回家去。' D% U5 L6 f' {8 r0 S+ m* D
四岁的壮壮去三岁的果果家,果果赶紧从厨房找来一个塑料袋,把架子上的小汽车——他的最爱,一股脑儿装进袋子里,使出浑身力气往外拖,向妈妈宣布,他要出去玩。而外面正刮着凛冽的西北风。妈妈说:“他就是不想让壮壮玩这些小汽车。”$ K5 F8 s$ g4 `# l2 `6 M! L0 x2 b
别直接给孩子扣上“自私”的大帽子0 P, W' s! J9 ~0 O4 v# b8 [
1 l8 }1 k9 Y5 Q; d9 N1 l
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时候,拼命护着自己的玩具。有的父母很着急:“我们从来都教他要跟小朋友分享,他怎么就是不听话呢?”孩子们之间争抢玩具、食物时,父母的脸上往往会“挂不住”。于是断言:“现在的孩子真是太自私了!”
; Y( J% { W5 J自私?这样一顶关乎道德人品的大帽子,小小的孩子顶得起吗?: a' N/ k9 }5 N, {# V2 j
还是接着看壮壮和果果的关系是如何往下发展的。
' c F+ s; t" {8 r8 ?四、五岁后,一切都会好起来* P& i2 u8 E/ l3 P
0 Q ^4 |/ Y% ]! K
壮壮快五岁了,果果也刚过四岁生日。两个小家伙好像一夜之间都变得大方起来,谁借谁的玩具都可以,买来的新玩具两人一起玩。他们自觉地开始分享,并能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1 e$ g2 f# ~
这就是成长。三岁前的孩子是不懂得分享,而不是不愿意分享,这不是个道德问题。% \% J. ~' v+ H$ P
“自私”是通向“分享”的必经之路
; k; g! m' [) w( r# j, {对于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来说,“自私”是正常现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经之路,他们必须经由心智成长的历程,才能逐渐领悟、学会“分享”。
. G$ [* ^/ S+ v8 H首先,孩子正在建构自我意识,正在迈向独立。
) q# @& t: ~( E9 H3 [4 u+ O5 Q在这个阶段,孩子建立“所有权”的概念:我、我的、我的东西。在他们心目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并没有意识到别人也有“我的”这种观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跟别人分享。+ B7 _# a+ x' S# B
其次,他们尚未掌握“借”与“还”这种概念。
: G( A' ?0 O4 S; }7 T1 B, n不知道“借”出去的物品还能完璧归赵,而是片面地认为一旦离开手,就意味着丢失。孩子只有确认什么是“我的”,什么属于自己之后,才能逐渐意识到什么是他人的,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开。
6 y9 C$ [5 f9 u8 i% H P! E
6 j0 o |3 n' Y% ~5 _4 y6 G1 x' ?. _4 K1 }+ j: t
分享意识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要先弄清楚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而后才能在反复的社交活动中,逐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 B+ I1 B7 @/ w( R
不强迫分享,但要善于引导1 y- W Q4 J2 {
$ k& u5 Z* r. e4 T0 S! f9 t2 [0 f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可以不用培养或引导他们的分享意识。只是不要强迫,分享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征求孩子的同意,不要为一个玩具、一块饼干就给孩子贴上“小气”、“自私”这样的标签。而要理解、接纳孩子此刻对于分享私人物品感到困难是正常的现象,耐心等待孩子逐渐成长,让分享变成一件他心甘情愿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