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91)  鸡蛋( 0)
|
原帖由 海妮妮 于 2006-3-17 09:52 发表" x: b g/ f d9 v* `1 K
给云月几块砖兼请教:
# D9 }3 B6 G H+ o7 O! T; Q7 R( Z. u; o' z) J" C* |% U
你说广东话和古韵比较接近,这个说法偶从别处也听说了。只是有个疑问,那么从近代文坛上,词好的广东出身的文人不知占比几何?8 W1 a$ z( {& s& i n$ q( ^9 r+ X
3 n O6 g8 V- E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于今韵来讲,可否归纳为简单的一声 ...
! H1 H2 u# C% W5 P& w1 n
5 h& x; V0 d: b N% T7 s凡是现代汉语中读音声调为阴平和阳平(即第一、第二声)的字,就算平声字,其余的就算仄声字。# x/ H% M+ j4 r7 X K
2 W1 T& R" {" w2 y0 u
绝句(杜甫) 平仄结构
$ o7 ]5 w+ p& Z6 V+ I) \2 e5 X6 X* P6 \, b( h: N" _$ Z# r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6 l$ \0 A. e% { E2 @
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平平仄仄平平
1 ~5 @9 l: J0 Y! s3 w* Y( s/ i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平平仄平平仄; f4 T x: E* ]- b
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仄平平仄仄平
+ A2 Y' h, k" x6 D7 l( F
- Z4 W( G/ L' i8 w, M3 J1 Z观察一下这首诗的平仄结构,就可看出它们的第一、二两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是相反的,第三、四两句也是一样;而第二和第三两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又是相同的。总结为通俗的口诀,那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另外相同位置上的词语的词性要相同,所谓对仗工整。
4 n6 \* h5 O0 z! `6 }
4 f% a1 [ c3 T- f( o4 ?7 }# V这是律诗的基本要求(确是核心哈),简单易记。如果没能写成这样,只要压上韵,读来上口,也可成为诗,不要叫律诗就行了。这样的诗有的也是千古绝唱啊:
; B1 z, C" x! Z, c0 [# b, C; ~8 O6 T% b3 \4 o5 i9 F; n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8 V5 \- r. s D/ N0 a5 d3 v7 _
, U# B T$ s( _" a0 A/ v: Z' D& C
黄四娘家花满蹊,
5 y8 p# e# n- X( l千朵万朵压枝低。$ ?; @: k# z. n& R7 a
留连戏蝶时时舞,
. y$ {( l, w2 L9 V' K自在娇莺恰恰啼。
5 w+ m1 p5 D A+ j0 _4 w! T1 `0 [, u$ {& l. |& @$ l! p
“四”与“朵”平仄不相反,一和二句对仗完全不工整,但却是朗朗上口,过目不忘/ X6 a% A1 |% [4 f
的好诗!
1 ~4 \3 t. J2 D6 p. J5 I2 n) i7 U, ^! w9 w9 z
这里高手太多,用唾液当胶水,贴上一贴,快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