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我这等东跑西颠午饭无着的下苦人来讲,中午能去个好吃不贵、百吃不腻、能落脚歇腿的地方吃饭,是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大事。原来单位附近有家麦当劳,象这样干净优雅还算可口的美式小西餐店,颇能让人嚼些小资的味道出来,难免慢慢让我吃成习惯。不知道什么缘故,最近北京的街头巷尾,似乎一夜之间又涌出几百上千家“成都小吃”,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于是成都小吃开始慢慢替代着我心里的麦当劳,最终因为有替代不了的地方,他们就同时僵持在我的心里。 5 }% ~2 t- _3 N' y % f; \/ V# B6 G' j与成都小吃相比,麦当劳绝对是典型的美帝规模和做派,从金黄M的金拱门和身材高大的洋丑身边走到店里去,与香味一起扑面而来的还有麦当劳特有的干净、宽大、简约而奢侈。据说全北京的麦当劳店都系属美国麦当劳和北京三元食品集团旗下的合资企业,我曾到麦店里去观察麦当劳是否按照中国法律的规定把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挂在店堂最明显的地方,可是没有发现。 ) e3 s( _4 i+ o4 B" x
) { z7 i/ e0 [8 v7 x
与此相同的是,大多数成都小吃店里也没有在店堂里悬挂三证,根据我“深入”调查后发现,全北京的成都小吃店肯定绝非系属一个集团,也未采用当下时髦的特许经营模式,而是,当初一个四川万县的老乡,把各种各样的成都小吃带到北京来开店一炮打响之后,老乡们互相介绍传播、照葫芦画瓢,自发地各处开花。如果说麦当劳是正规军打的阵地战,那么成都小吃就是游击队打的麻雀战。 . [6 T4 c+ d8 ?; a+ n0 o. O6 f9 E5 U* l; a
麦当劳的薯条汉堡放之四海而皆准,成都小吃盘盘碗碗也是百炼成钢。也许是因为麦当劳干净、安全、服务周到,北京的家长们和想讨孩子们喜欢的人都喜欢带孩子来这里新鲜一下。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因为家里给的零花钱已经到了消费麦当劳的水平上,所以他们也是这里的常客。再有就是经常约会的小恋人,因为他们天天吃大餐既不经济也不烂漫,还要回意无意地回避着一些熟人,因此他们必定会看中麦当劳视野敞亮、环境幽雅、价格实惠的环境。再有就是写字楼里上班的男女白领,中午带饭到鸽子笼一样的办公室去吃多少令人尴尬,天天和同事一起去餐馆AA日久难免因为众口难调或单位里的恩恩怨怨产生聚居式的厌倦;于是麦当劳成为自由、轻松的工余乐土。 $ H& r$ V* h/ L6 d$ e; m
* A- u1 _% N q# G" L与麦当劳不同的是,成都小吃里大多是走南闯北、呆在办公室里的时间远少于户外时间多的吃客。这样的人大多为中年以下的男性或年轻女性,因为活动量大,他们喜欢油腻、辛辣、料香味重的食物。中国有句老话:“要解馋,辣和咸”,说的正是这类人的饮食习惯。一般北京公司提供给员工的午餐标准大都在10元以下,在成都小吃吃饱一顿,正好卡在这道线上。 * U( @4 E q. x
6 ]8 S4 W0 i6 m
如果以麦当劳为原点,500米为半径画圈,这个圈子里会有什么呢?据我的观察,这个圈子应该有一个女人逛街乐意去的商场或店铺;有至少一个银行或类似的营业机构;有一个带较大停车场的大厦或大楼;有不止一个公交车站;有漂亮的公用电话亭;大多时候,还会有麦当劳的老对手兼跟p虫肯德基店。如果以成都小吃店为原点,500米为半径画圆,在这个圈子里会有什么呢?据我的观察和统计,这个圈子里应该有大量的出租房;有至少一家兼营公用电话的食品杂货店;至少有一家店铺正因为各种原因清仓甩卖;至少有一个人穿着拖鞋挽着泥污的裤腿走路;大多时候,还会有与成都小吃竞争的形形色色的小饭馆或早餐铺。 8 _& Q9 Q& C0 i & K% }/ H8 z8 `6 M走过全市大多数麦当劳店,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在海淀所吃薯条的味道,与在通州吃到的一模一样;在东城某店买到的汉堡包的大小,与在宣武某店买到的一模一样。可以说,只要你想吃麦当劳,你心里想的是什么味道,在任何一家店里,你嘴里吃到的肯定就正是这个味道。而在成都小吃就不同了,同样叫一个名儿的成都小吃,个头、容量、色泽、味道、甚至配料,会有各种各样你意想不到的差别。但是,这种差别竟然都被控制在你恰恰能够容忍的范围之内,因为各店之所以能够叫做成都小吃而不倒闭,就是因为他毕竟能用各种办法做出川菜味道来。 ( O. y3 c& `1 F% ]2 D' f1 y: w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