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晓红9 Y* Z" S# ?2 ?3 T- c- z; ^
% w5 y5 j3 Q/ ^ c9 ~小儿子在加拿大出生,也在这里长大。同许多华人小朋友一样,他所受的是中西合璧的教育。在学校,自然是完全的西式教育;回到家,他面对的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妈妈,要求他每天说中文,吃中餐,并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他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6 D* L# G' k% j+ o4 \5 }% Y8 X1 N9 }9 x# E8 Q
我一直以为,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旦有机会回到中国,应该能基本适应中国的生活吧。不过,去年回国期间的所见所闻,却使我感到小儿子与国内那些同龄孩子在思想、行为上存在着诸多差异。用朋友的话说,这些常年在加拿大生活的小孩,被教育得太规矩了,回国时就难免显得有点“傻气”。7 n: {4 Z1 r, u5 |$ r- |
* i" g3 `. f r3 [+ ~ [. a
那次带着孩子在麦当劳吃饭,饭后他在店里面的儿童乐园和其他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当时里面大概有六七个孩子,其中有两个男孩非常淘气,如无无人之境般地横冲直撞,还动手推搡其他孩子。
8 ~- H, F, Q" A M' x' q, X% ~0 U* [) ~2 ^- y# O7 K
别的孩子自然也不肯吃亏。于是,几个孩子之间不时地会有争吵,或者是身体碰撞。有的家长开始谴责那两个“始作俑者”。怎奈,那两个小孩根本连理都不理大家,继续在里面追逐打闹。而他们的父母见孩子玩得这么开心,一直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对孩子的不恰当行为并没有及时制止。
) f. J+ R- C2 z- \0 P( i" d m
( R9 \* W- p* c3 [$ r2 h忽然,那两个孩子把目标转向了我儿子。他们挡在滑梯的台阶上,不让我儿子过去。儿子试图从旁边挤过去,对方就开始推推搡搡。孩子只好转过身来用目光向我求助。我教他先去玩别的,可那两个孩子还是继续和他过不去。2 b' G6 R4 X8 D! U9 Q- Z# Y
) ]4 a" z( Y/ M8 n/ ~3 j) e% \儿子只好跑到我面前,委屈地说:“我跟他们好好讲道理,可他们就是不让我玩。”面对那两个淘气包,我又能有什么好办法呢?另一位家长在一旁说:“你儿子也太老实了,居然不懂得还手。其实那两个小孩都比他小,他应该打得过的。”
0 E2 q, c7 E% _ T* }
- R- d% e, ^% D4 p4 k8 T: a- y回家的路上,我对儿子说:“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他打你,你就把他推开。”孩子却并不认同我的话:“不行,我们老师说过,如果有人打你,你不能还手的。否则,你自己也要in trouble了。”8 A; j1 ?. U ?9 G
2 {4 u4 A+ l: W6 I. p" }$ ]0 s
的确,加拿大的学校对于孩子之间的武力相向一贯是Zero tolerance。孩子们从小就被这样教育:别人打你,当然是他不对;你一还手,你也就没理了。结果是俩人一块去见校长,接受相应的惩罚。
2 Q* s3 f6 L( B* p3 _
8 T3 |; {) D6 M* W. a可是在中国,加拿大那一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行不通的。国内的学校在处理孩子们的纷争时,往往是看谁先动的手,而“自卫”的一方却可以理直气壮。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父母也多半是教孩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样教育出来的小孩,自然是比较“强势”。当时才上一年级的儿子,在加拿大习惯了孩子间那种平和友爱的游戏方式,回国时乍一遇到强势儿童就有点发蒙了。) @$ ^- M9 V2 U2 e
+ X' a$ {; e4 g4 b- G) y与家人一起去北京参观奥运村,也让我大开了一回眼界。由于沿途一直打不到出租,我们只好乘坐开往奥运村的专线公共汽车。当时正值春节旅游高峰,乘车的人排起了长龙,而且多数都像我们一样来自外地。原本,大家都在规规矩矩地排队。可惜车一进站,就秩序大乱,后面的人争先恐后的往前涌,像我和儿子这样身单力薄的,自然就被挤了出来。眼看这辆车是肯定挤不上去了,我和姐姐干脆领着孩子退到人群的最后,默默地看着前面的人们在那里“奋勇拼搏”。
. W7 J# h2 q: j7 f8 b$ Z4 g; m. h9 o
) b( j9 Y+ \" `' S忽然,我发现有几个小小的身影在人们的大腿间晃动,而且像顽强的小钉子一样,拼命地往人群里楔。原来,是几个比我儿子还小的孩子钻在人群中,试图寻找缝隙挤上车去。我不由得有点替他们担心,怕这么小的孩子被挤坏了,或者和父母挤散了。
( V" Q& e# R) n4 g! {5 b. }( s0 U! p0 P& C% D
事实证明,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几个小朋友不仅成功地上了车,而且迅速地帮自家大人抢占了座位。大功告成,他们从敞开的车窗里伸出小脑袋,带着胜利的笑容向车下的父母频频招手,大人们的脸上也同样写满了自豪。
2 s9 n9 ?9 ^7 P8 @, O8 q1 R' C5 m" @
9 H! s0 _1 u, {- V- Y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居然能安全地挤上车,甚至还能抢占到座位,真需要不凡的技巧和充沛的体力,这几位小朋友令我不禁刮目相看。相比而言,我自己的儿子在这方面有不小的差距。
+ ^2 c5 Y6 N( h; }2 h. W% _, E% s; k) a1 ?% o
在加拿大长大的他,只知道做什么事情都得乖乖的排队。让他去跟一群身强体壮的大人挤车,先不说有没有这个能力,恐怕他压根就不会有这份勇气吧。. w+ c: f# J* R L
# D4 s* r4 e E5 q% `8 u在鸟巢体育馆参观时,看到有一个景致很漂亮,很多人都在拍照留念,儿子也特别想在那儿留影。等他站好以后,我却发现那个角度不太好照,就让儿子向后退一退。儿子说:“妈妈,后面不能再退了,有条线拦着呢。”我这才发现,儿子的身后果然拦了一条线,旁边还有一个标志:请勿入内!
7 {' A; V. j5 B& s
! |; V2 x; u0 J: J/ \8 J. f就在这时,两个四五岁的小女孩飞快地跑过来,灵巧地从线下面钻了进去,冲着远处的大人喊着:“快点照!快点照!”场馆内的工作人员马上向这边走过来,可是这厢手脚麻利的大人早已经按动了快门。孩子们拍照完,利落地从线下面钻了出来,嘻嘻哈哈地跑开了。 3 Q9 E- \' _7 i9 `1 P4 N6 d, o/ j
儿子不解地问:“不是不让进到里面吗,那两个小朋友为什么还进去呢?”我说:“她们还太小,不太懂事儿,不知道这里不让进。”话音刚落,又陆续有孩子跑过来,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时越过那条线进去照相。儿子问:“妈妈,他们比我还大呢,怎么也不懂事呢?”我无言以对。
! g+ z8 Z& g5 n6 y. I' K
8 l6 ~9 `' [( a3 [8 H/ G/ F3 Y& F! z在一旁的姐姐姐夫叹着气说,那条线是约束老实人的,对那些不守规矩的基本不起任何作用。大家对我儿子说:“反正现在也没人管,要不你也进去照一张吧?”儿子却坚决反对:“不行,那样就违反规定了!”他坚持要站在线的外面照,不愿意越雷池一步,把我们都逗笑了,说他一根筋,不懂得变通。# j1 _) ~8 E D( a2 t
4 _7 }, e Y1 R! ~/ A5 S
回到加拿大和朋友们谈起这些,他们竟很有同感。大家普遍认为,自己在加拿大长大的孩子回中国时,经常会被国内的朋友夸奖“有礼貌,懂事,有规矩”,可也确实表现得不太会自卫,不善于竞争,更不像国内的小朋友那么机灵、有心计,总之老实单纯得有点过了头。
$ w" G2 ~! \) q, l: ^ ~于是有朋友开玩笑说,孩子常年在加拿大,都呆得有点“傻”了。如果有条件,应该把孩子送回国呆两年,一方面学好中文和数学,另一方面也可以好好磨练磨练生存能力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