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今年开学,在山东济南市工作的张先生把初中刚毕业的儿子送到鲁西南的一所县级重点中学。虽然有些舍不得,但为了儿子高考能取得好成绩,张先生只能孤注一掷,让儿子在高中三年多吃些苦头了。
+ ], E. q, t+ H# P% _! A: t V$ X+ K5 z
眼下,像张先生一样,城市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周边县级重点中学就读已不再是个别现象。这样做的原因,有些是因为孩子没有考取市内的重点高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家长们认为县级中学严格的管理、教学模式,使这些孩子考上大学有更大的希望。县级高中,在我国高中教育阶段已经成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
0 ~+ ]6 s, |. b; Y. i/ _) I2 J5 N: Y' G* M ^7 I
" C# Z1 y$ A+ f6 m8 e* k3 B. u7 t “抓高考要抓出血来”+ Q5 v7 E& F; w% z) G
/ A7 h1 e$ p! U4 F' o
当前,我国的许多县(区)倾全县(区)之力建设一所中学,作为"精品",从投入到具体办学条件等方面都给予高度重视,有的地方动辄用几个亿来包装一所学校。济南市的一个下属县级市,投资2.3亿打造了一所全省一流的县中,一时成为各地竞相参观学习的新景点。除了教学设施日益高档化外,县级高中实施封闭式的管理办法,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靠严格出成效;学校加班加点为学生补课,普遍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有的学校提出:"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要把学生的油全榨出";"为了提高升学率,非考科目全让路";甚至提出"抓高考要抓出血来"这样令人吃惊的口号。/ Y+ z* l8 z; x: }
4 b% s% E2 @6 F, x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县级高中的一切工作都瞄准高考,不考的科目可以不学,甚至一些学校根本就不设置非高考科目。国家教育目标要求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现在几乎变成了单纯的智力教育和应试教育,学生拼尽全力进行各种题型的技术性练习,为的是打造一块入学的敲门砖。" S- J, {, U* a0 @' e
- M6 S6 r# K7 T8 n# ?! D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青少年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学习负担和精神压力。记者在淄博七中发现,学生每天的日程是这样的:早上6:40-11:50共6节课,下午2:10-5:30共4节课,晚上6:40-9:50共3节课,每节课40分钟,除了正课外,自习课也有老师看着。一位老师说,学生每四周休息一天,周日晚上还要回来上晚自习。每周都有五至六个老师值班,负责学生全天的学习,有的班主任干脆住在学生公寓里。可以说,学生除了睡觉之外,都有老师看管,就是睡觉之前也要由班主任或值班老师点名检查。学校平时关着大门,有的学生想晚自习后出去而找别人替自己睡在床上,也不可能逃过老师的检查。) N6 h3 a/ q2 w, C
' I, O4 L. K- i$ W- l
学校为了提高考试升学率,竞相延长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有的学校竟然要求学生早上五点半到校,晚自习十点半放学。学生完不成作业,回到家里还要写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更晚。多数高中生要在十一点半左右才能上床休息。学生这样概括自己的学习时间:"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狗还晚"。学生每天十几个小时浸在题海之中,学习时间已经逼近或超过学生身体机能的承受极限。; F! I3 a% }2 E4 \' o
# M! P" l! H' ]; R6 A 高校扩招,为什么学生升学压力不降反增?
; L H4 A( A2 j) Z/ k6 U' Z0 x8 Y. g! O w6 J
近几年,我国高校连续扩招,为什么学生的升学压力不降反增?淄博市一位已从教30年的中学教师一语中的:"因为大多数学生不是想有个大学上,而是要冲刺名牌大学。"他说,"我从教30年来,感觉学生的升学压力越来越重。虽然高校实行扩招,但是本科分一批、二批、三批,差别很大,再加上一般高校的毕业生不好找工作,这些对学生都是很大的压力。在我们学校,学生第一年考上专科的一般都不会去读,都要再复习一年,如果再不行就只能去读了,但最终也要走专升本、考研的路子。"
2 c1 M" ]6 t& S0 D" I) U( {4 `/ v9 z
6 q4 U( x% G) ~1 j# M 这位老师说,上级部门以重点高校录取率来考核学校,也促使老师和学生都把目光放在"重点"上。淄博市主要根据学校考上"二本"(本科第二批录取院校)以上的人数排名次,"二本"以下的根本不算数。学生、老师和学校都要冲刺"重点",这样学生的升学之路不是变宽了,而是越来越窄,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为了考个好学校,只能加班加点,拼时间、拼体力。一位基层老师说,为什么中学生的创造发明越来越少?学生光作业、学习任务就很重,根本没时间思考别的,这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G8 Y$ Q9 F' s6 R
6 ~3 M8 E1 E$ {, {
"高考成绩高就是素质教育搞得好,能考上大学就是素质高。"对于素质教育,记者从几个老师口里听到的是这样同一种理解。淄博市一位高中生物老师说,现在高中课本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只讲理论知识,现在应用科学加强了。高考不只考基础知识,而是由知识型考试变为能力型考试,但就是这个"能力型"把老师害苦了。拿生物来说,高考出题讲究科学探究、实验探究,怎么办?老师就要多出题、让学生多复习。通过老师找题、学生做题,教给学生遇到这样的题怎么思考、如何应付。例如,有的试题让你作实验设计,给你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内容。这样的实验可能遇到哪些情况?要一个不落地写出来,答案不全就要扣分。这样的题只靠记忆不行,还要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而培养理解能力很难,只能靠老师动脑子,先研究出题、答案,找出应付的办法,然后再教给学生。2 N( e* x1 b% K* Z% A# f
x. b+ a8 v# |2 t p' R, y! z: H2 w- [1 D2 e' d
县中的教学模式,给部分推行素质教育的城市中学也带来了"鲶鱼效应"。济南市一位重点高中的校长说,自己的学校一向以推行素质教育为目标,但是面对周边县中日益加码的教学模式,危机感日渐加重,学校不得已又重新开设了晚自习,周末也开始加课。"这样竞争的结果只能是更加重了孩子们的学习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