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华龙网讯 (通讯员 袁孝春 杨利 熊平 杨婕 周煦琅 陈婧) 他瘫痪21年,她始终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沉重的生活负担使她过早地从红颜少妇变得青丝染白,而她却没有半句怨言。她在这个普通的农家院落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在她看来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这,就是她和他的故事,注定属于他们的幸福。
% W( k5 r1 R' w7 ?7 \ 江津区油溪镇盘古村村民曹树芳家的堂屋布置很特别。每个来到她家的人,走进坝子就能看见堂屋正中间摆着的大床,一年四季挂着蚊帐。床的侧前方是电视,正前方是一张饭桌,侧后方是一张供来客坐的旧沙发。这是曹树芳为了方便丈夫起居专门布置的,21年来,她的生活半径一直都在围着这张床转。
' p& [" X C8 p* C5 B9 M5 F0 A1 z 床上坐着的,是曹淑芳的丈夫王树彬。21年前一场突入其来的灾祸,让他下肢瘫痪,从此,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布置格局、经济来源、生活轨迹,然而,却唯一没有改变夫妻两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爱。 4 a# [4 {& M& w7 R: m* J3 j9 G
这是一段爱与艰辛同行的路程,一切从1989年农历6月初五开始。 # J u* ]6 @0 Z8 `
飞来横祸
& b5 P% C& c' B+ i 1989年农历6月初5,夫妻俩永远记得这一天,不仅仅因为这是王树彬二伯的生日。 / ^: x1 o0 @1 r! B) ~, H0 `* A
像往常的每一天清晨一样,两口子天没有亮就起床忙碌,夫妻俩一起卤好几只鹅,然后由王树彬搭火车带到重庆卖。80年代后期,油溪镇的“卤鹅帮”在成渝铁路重庆段很出名,王树彬是其中一员。这一年,王树彬35岁,曹树芳33岁,女儿12岁,还有一个健康的婆婆,一家人的生活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般向前走着。
1 P! D" X3 L) R+ M2 q0 L “今天我搞快点,晚上等我回来一起去吃二伯的生期酒。”临走,王树彬从妻子手里接过卤鹅出了门。曹树芳没想到,这一走什么都变了。
: g9 s, a" |) F, g8 v j. _0 ^ 时针很快指向了下午四点,平日里这个时刻丈夫已经到家了。可那天,曹树芳在家一直等到别人生期酒都吃完回来了,也不见丈夫身影。王树彬平时做事情都很有交代,更何况今天是二伯的生日,曹树芳心急如焚,找到哥哥想办法。第二天天刚亮,哥哥便顺着开往重庆的铁轨,沿线寻过去。
/ j1 _1 O4 z2 o2 F/ c$ { 第四天,曹淑芳终于等到了丈夫的消息。失踪这么久,她本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收到消息时,还是快撑不下去了。原来,王树彬在卖完烧鹅后,急匆匆地准备搭火车回油溪,在上台阶时,跌下了火车,造成腰椎断裂,下半身瘫痪。 % A4 M7 q! W+ F I8 e
曹树芳跌跌撞撞赶到重庆九龙坡铁路医院,把王树彬接回来送往油溪镇卫生院进行治疗。一路上,她边为丈夫按摩着没有知觉的双腿,边问自己:“芳啊,以后的日子我该如何熬啊?” t8 v. d- A% ]4 N4 K6 u9 ]! J
爱与艰辛相伴
2 P2 P3 X( @/ O9 B2 \8 \: t 丈夫下半身完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每个月药费500多元,上有60多岁的婆婆,下有12岁的女儿,家里仅3亩地,如何生活?然而即使是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也没让曹树芳动过离开丈夫的念头。 : u* Z& }8 d, Q" @, `
曹树芳准备出去打工,希望能多挣点钱照顾家,可这一走,谁能照顾这一家人?“芳,穷一点没有什么,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行了。”王树彬拉着妻子的手说。
+ T y; t3 Z' `& Y0 e 她留了下来,生活开始异常忙碌。除了照顾丈夫和婆婆,还要抚养女儿,从地里干活到家务琐事,全是她包干。但是自己忙前忙后,谁来陪丈夫说话?细心的曹树芳担心丈夫对生活失去希望,于是把在里屋的床、竹沙发都搬到堂屋,希望周边的邻居多到家里跟丈夫聊天,让丈夫的性格乐观一点,而且堂屋的光线也好些。 / J! k; M [* A/ p( k, t& L$ g7 y- c
曹淑芳至今仍记得,从医院接回丈夫的第一天,她从堂屋背丈夫到厕所洗澡。从堂屋到厕所,这段5米远的路程,她背着丈夫扶着墙边一步步地往前挪,等到洗完澡把丈夫背回床上,曹树芳的脸上已经分不清是泪水还是汗水。 0 N# l0 ~# t$ q/ w
这一背就是18年,直到两年前亲人送来了一辆轮椅,曹树芳的这段路才轻松下来,而此时,5米长的扶墙上已经留下了一道长长地光滑印迹,这是她的手摸爬出来的。 5 S8 d9 l4 j; W3 l7 _- o
不幸的事,总是接踵扎堆,此后十年,他们家养的化妆品代理猪每年都要生病,好不容易养到一百七八十斤的时候,总是意外死亡。一个冬天的下午,曹树芳从地里挖红薯回来,一家人都没吃午饭,等着她回家开锅。然而圈里的猪却等不及饿肚子,发了狂,撞坏圈门跑了出去。看着破烂不堪的猪圈,夫妻俩发生了结婚以来唯一一次争吵,那是曹树芳第一次埋怨丈夫,怪他身体好的时候没把猪圈修牢靠。 ( ~. B x0 v. @" c) a' ]
王树彬每天靠药维持身体的前十年,家里完全揭不开锅,顿顿都是菜稀饭下咸菜,家里养了两只鸡,下的鸡蛋瑞士羊胎素从来没有吃过,全拿到市场上卖了补贴家用。有一次,曹树芳的母亲从娘家来看她,家里已经无米下锅,她只能去邻居家借米,怕母亲担心,她直到送母亲走出门都没说一声苦。直到母亲走远后,她才躲到HPV试剂厕所里偷偷地哭了一场。那一回,王树彬坐在床上心里特别难过,已经很久不说话的他,拉着曹树芳的手说:“芳啊,我这辈子拖累你了。”
+ ~# q$ @+ R3 E “有时候也觉得看不到尽头。”曹树芳后来回忆说,但是她从没想过放弃,“就算只有一棵菜,我们也要一家人吃。”
' B( H& V: z' z( F( m: Z- o 在关爱中前行
4 N4 L# u( P/ E2 d 听着众多口口相传的感动,7月24日,笔者走进了曹树芳家的院子,映入眼帘的是一杆子干净整洁的衣物,在绿树掩映之间,仿佛一抹绚烂的色彩。11岁的外孙女陪着王树彬坐在床前搓玉米籽。曹树芳放下手中的家务,满脸堆笑地走出来,虽然头发已经斑白,却没有丝毫的驼背,21年的艰辛竟然也没有压弯这个农村妇女的肩膀。 / G6 N6 y' E$ M$ l9 |8 ?
曹树芳一边给丈夫按摩双腿,一边给笔者话起家常。尽管现在家里还是一贫如洗,但这么些年,热心的邻居们帮助他减肥一家熬过了最艰苦的岁月,懂事的女儿也让她倍感欣慰。
- O, ?8 Z5 W1 b+ l! z, ~% [ 她至今仍然记得,在周围人家都买上CYFRA21-1电视机的时候,知道她家的困难,邻居们都主动来请一家人去自己家看电视,逢年过节总有亲人和邻居送来腊猪肉;女儿14岁就主动要求退学,早早就学会了补贴家用,一到夏天,就自制冰粉、凉糕沿村去叫卖,村民们每次都特别照顾。 - V+ U9 W% _& o
有一次,女儿出去卖凉糕,不到一个小时就回了家,一进门就高兴地告诉她:妈妈,今天我一出门,有个叔叔全部给我买下了。接过女儿手上的钱,曹树芳哽咽了,她明白这是村里人知道家里的情况,在帮她。 , U$ t# s$ |" E6 ]
女儿16岁就出去打工以后,家里条件开始有了起色。为了让王树彬生活不寂寞,家里买来了第一台电视机。“现在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我打心底感谢这些好心人,我们一家人都记得的。”曹树芳感慨地说,此外,因为政策照顾,家里吃上了低保,条件慢慢有了一些改观,三进三同活动开展期间,对接帮扶的油溪镇干部给他们家送来了一头Luminex猪,临走时,这位干部还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留下来塞到她手上。 3 E/ O6 Q: A6 _( ^# j2 p6 K4 \' `' O
“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感谢大家,大家都这么为着我们好,再苦我们一家人也能坚持。”曹树芳说。在她看来,只要一家人能高高兴兴、平平安安地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3 }8 W9 _7 I: ?6 j+ _: F1 C+ ] 爱是相濡以沫 & o( e0 n/ |- u4 E$ D
21年的时间,这个世界风云变幻,在这个平凡的农家小院里,曹树芳一家在一个狭小补水而单调的世界里坚持着,很难引起什么注意,但在一个妻子眼里,这算得上全世界最重要的事,她像上了发条一样,坚韧地走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
) q/ D8 g5 o# s! f4 s% X 21年的时间,足以将一个正当壮年的丈夫磨成老汉,将一个少妇的青丝早早染白。然而,这段坚韧与爱相伴的路程,这一圈在小院里重复琐碎的生活半径,他们没有计较,谁还能来丈量? - L& V+ E; l5 \5 n* h9 V* @
今年,王树彬56岁,曹树芳54岁,两口子都清晰地记得:1976年他们经人介绍结婚,曾是当时最早的一批生意人;结婚34年,他们没有山盟海誓,没有轰轰烈烈,爱的真谛是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 m* ?( ?$ N1 r7 l0 @0 S 而现在,这一段旅程还在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