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干掉一切对手》作者:李德林
0 f" k( }$ n% \7 X" X+ X: q0 H
, u b( K1 l; O7 ]7 X4 W 美国的SEC这一次真的发飙了。
6 p' L/ M( V {) ]" q7 I' ?) f% c- L; G" P" q4 E" m
雷曼兄弟在2008年的时候玩儿命地举报高盛,那个时候SEC的主席考克斯在电视上扬言要查办高盛之流的操纵者,可是当考克斯在电视上一番慷慨之后,再无下文。为什么?那个时候的美国财政部长是保尔森,高盛上一任首席执行官。当时保尔森跟一帮高盛元老,正在财政部炮制所谓的“击碎玻璃计划”,成为小布什拯救经济危机的倚重人物。
6 N1 \- d! l; Y) B5 f
8 `: g- h# _' I. @2 F' P 得罪保尔森,那就意味着考克斯要面临更多的指责,保尔森完全可以说国会没有给他拯救雷曼兄弟的权力,他无能为力。错了,当保尔森去国会山的那天晚上,高盛成为银行控股集团,美联储可以动用大笔资金注入高盛,这是一个交换筹码,美国的国会议员们不会那么愚蠢,愚蠢到看着整个国家金融陷入混乱而见死不救。
& [, G: W0 c: J4 E! L
; ]. o6 _/ Q' m: e0 _' G: v 现在SEC站出来要指控高盛,其实真的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因为当初高盛为了吹大次贷的泡沫。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发行了83种总价445亿美元的CDO,这些债券到底有多垃圾,后来一个现实就是信用评级机构下调了69次信用评级。这个问题我在《干掉一切对手:看高盛如何算赢世界》中强调,高盛用自杀式的策略,买下了风险最高的第13级的1400万美元垃圾债券,给市场信心,引诱更多的机构上当。
7 L/ D* v! y0 g. u2 c |
; i0 j+ t* x4 }+ m @2 m* H9 E* y SEC的指控不难发现,为了将引诱市场的双簧唱的更到位,高盛跟Paulson &Co勾结,可以通过卖空的手段,从中获利,但是高盛对第三方信用分析机构隐瞒了跟Paulson &Co的勾结。中国股市的操控者们为了坐庄谋利,经常会跟第三方联手表演,比如券商、律所、评级机构等等,这些表演习惯冠以中国资本市场潜规则,事实上,这些手法都是从欧美学来的,高盛为首的欧美机构,一直在运用这样的潜规则牟利。7 B) x% u6 c& s: c$ ?
, U" Q( s; A% \" y2 J% V j4 S4 E' a
高盛为什么如此疯狂?看看高盛的管理层人事结构,保尔森放弃上千万的年薪去财政部,领取20万美元的工资,原因是他离开高盛后,抛售高盛的股票可以套现上亿美元,在中国,几十万年薪的国有企业董事长们,也就不难发现他们为什么要违法乱纪。高盛的人事结构以及治理结构注定,当你的所有能量发挥完后,就必须选择离开,所以他们在高盛的时候,就会玩儿命地弄钱,甚至不惜违法乱纪地操纵,比如这一次SEC揭露的。
( k, M2 J6 [0 p" N: W6 H2 x( Z) M4 s; U9 e) K% e4 P |# f
现在SEC站出来指控,并非是SEC胆子大了,而是受害者已经逼到了绝路上,不得不站出来指控,我相信高盛拿了那么多钱支持奥巴马当总统,也曾不遗余力在欧洲打击欧元区经济(这一点在即将出版的《高盛阴谋》中将有详细的披露),SEC不会对高盛穷追猛打,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高盛会选择赔偿了事。不过SEC能否拿到证据,这一点高盛会强烈反扑。
; |+ V$ ], k7 e3 ]) {4 @4 H/ a* V# i) X9 u
有权力庇佑的商业规则,得到的是利益,破坏的是生态,资本勾结权力,在美国一样存在。高盛当年在跟中航油的对赌中,跟深南电的对赌中,最后的选择都是钱的交易,即使管理层态度强硬,只要在钱的范围内谈判,一切都可以解决。这一次,SEC最后一样会演变成为居间调停的角色,高盛还有更重要的白宫利益集团交易,SEC无可奈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