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在2009年金融危机中被迫转为银行控股公司之前,曾经是华尔街第一大投资银行。这是一个全美所有的高材生都梦寐以求的工作地点。高额的薪水和分红,让一大批聪明绝顶、野心勃勃的“高人”聚集在这里。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有人提出要加强针对华尔街巨头的金融监管时,外界却发现美国政府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从收入水平,以及从业经验、市场阅历和专业水准方方面面看,都远远比不过高盛的“高人”。有人笑称,用一批智商120的人去设计和实施一种制度来监管一批智商180的人,难度可想而知。( _- R9 J+ b4 i) I S% {' W2 Q
* o5 T5 d* E8 j z% `! M
在当前的希腊债务危机中,高盛之“高”再次显现无疑。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希腊掩盖债务,为希腊政府推荐一种“饮鸩止渴”的融资方式,并从中获得巨额回报;二是一方面让希腊政府在债务危机中愈陷愈深,在收取希腊政府巨额债券承销收入的同时,通过CDS合约从希腊政府的困境中获利。 4 r' M" }; f3 N. C; r7 J% k , z( s) z- v; H" I& A9 d 帮助希腊政府掩盖债务0 W# d8 H0 T8 \0 T4 R
1 }6 D5 X( Y( g/ n4 L9 g5 @ 根据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1999年欧元问世之后,欧元区成员国必须将政府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3%以内,公共债务的比例必须控制在60%以内,否则将面临严厉的罚款。希腊政府财政常年入不敷出,要想达标几乎不可能,于是开始利用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中的一些漏洞,不动声色地掩盖真实的财政状况。2002年,高盛为希腊政府提供了一个堪称“天才”的计划。比如,希腊政府本来发行100亿美元债券,如果美元对欧元比价为1比1,正常来讲,这可以换100亿欧元。但高盛为希腊政府提供了一种特殊的金融衍生品合约,约定美元兑欧元比价为1比1.1,希腊政府的100亿美元债券可以换取110亿欧元。这样一来,希腊政府账面上的债务只增加了100亿美元,但实际可利用的资金却达到了110亿美元。当然,高盛的“高人”绝对不会傻到给希腊政府贴钱,后来他们又将这个衍生品合约转卖给了希腊的一家银行。3 H- Y9 o, x. u2 C
# V0 L- I3 ?# W! u6 j
在这个过程中,希腊掩盖了债务问题,获得了更多资金,逃脱了欧盟的惩罚;而高盛则赚取了大量服务费和佣金。希腊政府和高盛各取所需,而且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长期以来,希腊债务问题愈发严重。用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的话来说,高盛帮助希腊掩盖债务问题“完全合法,但却是一桩丑闻”。 2 `+ _- ~6 J B1 n3 N$ a 4 u0 \* A& i" A+ M6 e* o$ I0 k 行为合法但不道德 * m& C& w) ]4 U1 t$ h / W" X1 O5 P5 \* a 据美国媒体披露,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前,高盛一方面积极帮助希腊政府发行债券,收取巨额债券承销费用;另一方面,又散布发债国家债务问题严重的论调,鼓吹投资者购买希腊国债CDS合约,或者与其他投资者对赌希腊CDS价格将上涨。4 O! q8 p2 e) F0 s$ |5 H' ~8 @$ O
' F6 Y `+ @' W% k6 g 从结果看,高盛获得了一个稳赚不赔、一箭三雕的结果。除了债券承销费用外,高盛的其他两项收入分别为:第一、如果高盛出售希腊国债CDS合约的话,那么它的CDS销售收入将大幅增加;第二、如果高盛与其他投资者对赌希腊国债CDS价格走势并采取看涨的策略的话,高盛也将稳赚不赔,因为它会一方面想各种办法帮助希腊政府融资,使其财政状况恶化,另一方面又会将这一消息散布出去,最后希腊国债CDS价格必涨无疑。0 n s2 z& S( V" ^) B7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