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爱平8 O3 T9 t T2 d9 c& M& P( ]# k/ J* S
在加拿大生活得越久,发现这生活的内容也越来越单调:周一至周五工作,就算是在家的主妇或者freelancer(自由职业者),也要尽量做出勤奋忙碌的样子来,即使“心不在曹营身也要在”,不然周末别人休起假来,自己怎好意思加入?周日去去教堂或会会朋友(如果有的话),天气好的时候去公园转转,天气不好的时候,只好在家做家务;就只剩下了周六,大多数人选择的是:购物。 $ b+ A( w2 F& H3 q+ r; k
8 K: v$ l ~* m* B3 Q* C: J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加拿大,让我对商场的依赖这么深。不只是因为一日三餐,也不仅仅是因为奢侈品,而是因为,去商场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试问,如果不去商场,周末可以去哪里?加东三日游,总不能回回去吧;开车南下购物,还真怕海关的长队和麻烦;去游湖逛公园,总难得合适的天气。这样一来,商场就成了我们最方便最廉价也许是最无奈的选择了。
8 A2 E8 t4 f( U, x O/ t1 u6 K p( ?$ g; a; h
好就好在,体现着现代生活精华的shopping mall,也完全担当得起这一重任。现代的购物中心,已不仅仅是一个买东西的地方了。人们在这里吃喝玩乐采购社交,在人与物、人与人的交接中,感受自身的和生活的脉搏的互动。就算什么都不买,单是打一间间精美的橱窗前经过,也有着意想不到的悦目赏心、振奋精神的作用;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擦肩而过,有着比公园的树木花草更生动的风景。3 H( x7 c7 u6 _: i+ }' K
& K, f, o1 O" o9 u% Q4 F8 N
/ G" v* w, u2 c3 O' G8 M. Q
" W3 ^( \' u( o. _6 J! Q
I6 r* }3 [- r: S* a3 d' f$ L
; D* S& O3 m) S5 y- i7 n/ H% U' t; F而将这一活动发挥到极致的,自然是每年的圣诞节了。在加拿大过了好几个年头,这才发现,原来收送礼物也可以有如此讲究的程序、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如此壮观的的排场和规模。
' C t9 O9 w1 P6 b- a8 K; P5 d
! b! c% @( l3 P每年等我的意识被“Jingle Bell”这样的曲子惊醒的时候,别人往往都已经拎着大包小包往家走呢。每次圣诞购物,我好像总是比别人拉半拍。这个别人呢,尤其以我的婆婆为典型。每年九月伊始,她已经开始悄悄开始打听、留意家人的心愿喜好了。还记得九月的一个周末,老公接到婆婆的电话,俩人神神秘秘地说了几句就挂了,但我从零星听到的几句,猜出是婆婆在向老公打听我的衣服尺寸,我马上意识到:婆婆大人已经开始她的圣诞采购了,难怪每年就她的圣诞树下堆得东西最多,原来她是“蚂蚁搬家”——一点一点屯起来的。
5 h2 ?$ H% G5 [4 O6 A. H
, j1 ^, T& ]$ n! I5 n8 P像婆婆这种“有准备”的购物法,当然有很多好处,比如说,避免了节日期间被购物人潮踩脚后跟的危险;避免了因“临时抱佛脚”或“饥不择食”而错买东西的不快;避免了节日期间因“资金大量外流”而造成的周转不灵的尴尬等等,最最主要的,婆婆可以一边消消停停地享受着购物的乐趣,一边为子女们买到称心如意的东西。 B2 v, Y- E4 C$ D3 d; i
, h! A, F/ c' t/ ?! ^: C
像这样消停愉快的头班购物车,我好像总是错过。因为一向反对“形式主义”,各种节日自然不在例外,节日送礼在我的潜意识里尤其是被动的:送礼物也是因为会收到礼物。送爱心的有,比如我的宝贝女儿,一年不四季断地给她买礼物我都愿意;可有些礼物的送出,却是因为“圣诞”这个“形式”的拘束。所以我更喜欢我们中国的“红包”,因为要在最后的一、两周内打探明白每一个人的心思喜好,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U, ]* Y6 F7 R
8 {, {8 [! C+ N& u( `% c* |而且从另一方面讲,过早采购也有一个不好处,那就是:不应时。一般说来,礼物的很大一部分由衣物构成,而衣服的季节性又最强:九月份买的东西,到了年底不一定穿得了;就算穿得了,九月份的流行的粉紫色,到了十二月也许已经变成了桑梓红……如果收礼物的人是个苛刻的时尚追逐着,这样跟不上趟的礼物难免得不到其欢心。 % T! |# s* ?( r, G6 q: \
0 P) t" X# w4 T4 K, u
尽管我不是个时尚先锋,可是对衣服,也算苛刻。套头领子的毛衣,最好一件都没有,因为缺乏天鹅般优美颀长的颈,总觉得有被紧而高的领子窒息的危险。可是每年,我都会准确无误地收到一两件这样的东西,原因是我亲爱的婆婆大人喜欢冬天穿毛衣,尤其是温暖的套头毛衣,可以说是其一大嗜好,她这一好不要紧,害得我每年都没有足够的毛衣穿,尽管我的衣柜里黑白灰蓝藏着很多件。所以我说,圣诞送礼也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不知道外国人为什么不能向中国人学习学习。
$ } U1 Q, p: Z& k
1 E- n( d4 o1 c l2 z9 ?5 U7 S$ T当然,不是所有的礼物都不被赏识。比如说,婆婆的另一大嗜好是买睡衣,这个我喜欢。睡衣虽然不是很值钱的东西,可是温暖的衣服往往能体现老人对子女的爱心,而且,睡衣的尺寸,只要大概对了,就八九不离十了,所以是一件省力又讨好的礼物。我本人以前的睡衣常常是旧T恤变来的:夏天短袖冬天长袖,长袖破了剪短袖再穿。自从在加拿大过了若干个圣诞,我的睡衣行头也颇讲究起来:夏有丝麻冬有棉毛,镶边的刺绣的打着大蝴蝶结的,花样层出,颇有些“小家碧玉”的奢侈……洗浴出来也有长长的袍子静静地在等待……过节也还是有好处的。 Q& W! M; b- m& P/ K7 h
- p* h6 |3 C4 U: J: x5 E3 M q
这任何事情都是有“拿”必有“给”,这才构成一幅完整的人情世故图卷。“拿”的时候痛快,“给”的时候嘛……这要看情况,年景好的时候,谁不愿意大大方方拿出像样的礼物来?连节日期间去教堂,都要在信封里格外地多放几张钞票,更何况是给自己的家人朋友?犯愁的是年景不太好的时候——比如说才买了房子而且二手车刚刚经过了大修;或者家里的一个人因为经济不好的缘故刚刚被停了工作,而最小的孩子偏偏又开始上daycare了……凡此种种,好像每年到了年底,总有些什么事情要发生,总不让人痛痛快快地花爽爽快快地买。但是拿出的礼物又不能太便宜,否着显得寒酸,这就涉及到了预算问题。
* O: V+ o! s' o! F2 N. N6 g# J% I4 l) e K
所谓预算,对我而言,就是根据年底的“收成”好坏,决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数字,比如说1000元,让后按人头,比如说,要送的有八口人,那么每个人大概就是100元左右,然后再稍稍调解调解:“交情”好的多添点儿,“交情”浅的稍减点儿,再加上圣诞期间个个商店比着赛地打折,每个人到手的东西怎么也得值150元左右吧。别小看“预算”这个简单的算术,每年这样做的好处,一是保证自己不会因为过节而负债,而是保证自己不会因为礼物的寒酸而受窘,很值得提倡。
+ q! F6 e7 N$ e) c/ d2 X/ o$ M* ~
" {6 K5 k$ C! [8 t9 ]圣诞将临,不知道今年你的预算是多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