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68)  鸡蛋( 0)
|
2009年06月12日 07:58东方早报 许小年
: X+ Q' |& W- a1 p- g" j" ` * O6 M" q; l7 N0 p0 A2 ?; b
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基本过去,世界将面对常规但相当严重的经济衰退。目前对复苏构成最大威胁的,是不断攀升的失业率——美国失业率已达9%,市场普遍预期年内将上升到两位数。随着失业增加,占美国经济70%的私人消费必然会下降,而私人消费萎缩又会迫使企业削减产量和雇员。如果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不能走出萧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外需就无法恢复。
; G- O6 N \% M+ j2 I. y) l 0 ~5 j' z& t6 [- \7 B$ t
与发达经济体的“去杠杆化”相反,中国经济所必需的调整是去除包括产能在内的过剩库存。若不减少投资,就不能增加用于消费的资源;若不降低库存水平和消化过剩产能,就不会有新的投资高峰。因此,调整的当务之急是纠正结构的失衡,而不是盲目地拉动内需,更不是通过刺激投资弥补外需的不足。* E+ e, S* B2 p6 T2 H, q, I
3 e0 h6 `& E) X% t! ?- ^9 n5 ~0 o" ?
今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出现某种程度的回暖,主要原因是库存调整告一段落,其次是国有部门的投资激增,以及配合投资的天量银行信贷投放。
& W8 y# ~1 S1 q3 e# }! e# e, ?
% n9 j8 l7 d# g 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回暖是暂时的,难以转化为可持续的复苏。国内多年来的高投资之所以没有造成严重供给过剩,是由于海外市场吸收了国内市场容纳不下的产品。但即使西方经济复苏,外需也不可能回到原水平,因为美国信贷已不可能再如往昔一般无节制发放了。
+ Q7 x# ?+ o% ?( T% ]8 j, i 0 T3 u, ?9 K; Q6 N
如何消化过剩产能?目前,我们看到的对策都是更多的投资。新的投资需求短期内可使已有过剩产能得到利用,但日后将形成更多的过剩产能。试图以新泡沫挽救旧泡沫,结果是更大的泡沫,饮鸩止渴,只能推迟但无法避免泡沫的最终破灭。 ' G+ h- I, g3 B6 z
" Q- I$ P( M: j5 S- @2 l
投资拉动内需的效果有颇多疑问,政府和国有部门的投资能否保持前四个月的势头?即使回答是肯定的,这能否带动民营部门的投资?国有部门可以在政府的号令下启动效益低下的投资项目,但在各行各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为什么要跟进呢?另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银行信贷,贷款还能像一季度那样,平均每月新增1.5万亿元吗?缺少了银行支持,投资还有可能继续高增长吗?
1 m6 x2 k- F; `, R# E ; P7 ]! h% B6 \& S% X$ H
危机始于失衡,复苏之道在于恢复平衡。发达经济体已大幅调整,中国经济的失衡则因刺激投资进一步恶化。率先调整者,率先复苏;拒绝调整,无异于对复苏说“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