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4)  鸡蛋( 0)
|
 我落地到加拿大时还不满25岁,如今已经30岁了。回首走过的五年,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感慨。今天写出来与同龄的朋友分享一下,对自己也算是一个阶段的总结。* m# |% L* e1 ?: B) O7 \
7 r# l- j, ~9 k7 {最近网上常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情绪,很多人抱怨在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看不到未来。我简单说一下我周围朋友的情况,当然他们也差不多都是和我同期的移民,我们都读过COFI,上过本地大学,在衣厂剪过线,在西人工厂打过支票工。有来了两个月就拿到offer的,也有去年刚找到工作的。其中两个读机械的,毕业后在一个德国公司找的是3万的工作,另一个被加拿大公司派到美国,年薪好像是5万。学计算机的有3个找到了工作,年薪也都是5万左右。还有三家是两个人都在打工,其中两家都已开始供房了。剩下我们5家都在开店,有来了就开的,也有去年才开始的,不管怎么样,现在生活也都稳定了。为什么要说这些呢?因为我觉得我们的今天也许就是很多朋友的明天,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领域,不管开始时的想法是怎样,最终总会在某一点达到稳定并蓄势以待,再求发展。很难把我们这一群人定义为如何成功的人,大家过得都是普通人的日子,没有谁一朝暴富,每分钱都是自己的辛苦钱。但我要说的是,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是很一般的人,如果你在国内年薪拿不到50万人民币,也不要期望在加拿大就能找到50万加币的工作。至少在刚来的头两年,还是要现实地把目标定在能让自己的生活和收入水平达到一个普通加拿大人的水平就可以了。那么都是做普通人,为什么不在中国做,而要到这山高水远的异乡做呢?我想唯一能回答自己的就是:经历。* a) O: S$ n; \- W |* o" ]
6 _( ?: J4 [4 J& @+ F
前年母亲来探亲,她问我来加拿大快三年了,究竟有什么收获。我想都没想就说,我现在什么都不怕了,我不怕遭受打击时内心的落寞,我不怕艰苦的劳动,我不怕三班倒的夜班,我不怕账户上就剩下2000块钱,我也不怕和老外指着鼻子吵架,甚至失去亲人的突然打击。在加拿大的5年彻底加速了我的成长,她把一个一直在父母羽翼下生活的孩子变成了自信而坚强的成年人,从这一点上,我感谢这艰苦的5年。当然所有成长都是有代价的,我想很多新来的朋友现在还在不停地付出,还在苦闷地思索,但我们还是要相信天道筹勤,所谓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 W! o% D" x% z
1 a$ F; \3 Q a( q如果说我对自己这5年有什么总结的话,那只是一些自己的人生经验,也许这些东西只属于30岁,因为40岁的人会有较我有更成熟的心智。
" Q- T9 J# U2 o; o; x+ x5 z
: s: @+ I6 c2 h- ^! V1,在30岁前,不要盲目跟风,要勤于思考,多分析自己的长短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有人干本专业总会抱怨一点不感兴趣,有人开了店两口子隔天就吵架。知此知彼首先是要知此,要敢于刨析自己,即使最后发现自己不是个科研人才或商业奇才也是件好事,至少你不会再在那方面浪费时间。* I8 ^, a4 L. q) v4 h, Z
1 g# e6 B% M; @ z; y s4 H1 a. a2,要善于转变方向,如果你恰逢天不时,地不力,分析形势后发现几年内很难转变,就换条路走走。切忌一条路走到黑,或还没黑就已失去了斗志。
) I* K, t0 X* V3 j) I/ N+ z
. X s9 O3 g4 D+ h3,要敢于幻想,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至少可在头脑中精心策划。一旦时机成熟,就可有备而战。1 E/ b1 W J; C* F
! h3 j! u$ O" h( _: j- t6 S4,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朋友贵在精,不在多。一群只会在一起吃吃喝喝的朋友不如一个关键时能像你直言的朋友。好的朋友会在你头脑发热时给你适当降温,在你要陷入骗局时,挺身而出保护你。当然你是什么样的人,也就会有什么样的朋友。- I7 v0 z) Q4 [' G# p; w* \
: D7 j% t: L2 `! K. l
5,新移民来到这里要尽快申请信用卡,多使用信用卡。因为信用纪录不是一天建立的,当你日趋稳定,开始买房买车,申请商业贷款时再着手办就多少有些晚了。
3 P$ P$ u p7 Z3 v8 U: F* e2 P5 m4 t
6,如果有可能把父母办过来看看,宜早不宜迟,不要总想过两年等我稳定了,等我买了房再说。世事无常,在他们身体还好,还能远行的时候接出来看看,尽管这里不是什么花花世界,但对老人而言,也是了了心愿。& m) c9 k' j1 C% c
: ^1 B: L2 L# I( I6 T7,放在最后说是因为它最重要:夫妻同心,不离不弃。在这个地方,尤其事业和心情都在低谷时,两个人一定要多交流,既有对现在的不满,也有对将来的展望。这样可以拓宽双方的视野,丰富大家的想法,也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我的体验是,每天这种交流至少一小时。1 V9 O0 n0 L' S& Q% ^8 e) _1 X5 o
% q y5 B0 k; T/ e& |( ?( s妻子要体谅丈夫在外的辛劳和不得志时的苦闷,多提建议,少些抱怨。丈夫也要想想妻子操劳家务,忙里忙外,至少经常说两句好话。偶尔的争执总会有的,不要让孩子看到,不要过夜,不要口无遮拦,说那些伤人心的话。双方都多为对方想想,只要做的不是故意败坏这个家的事,那就没什么不可原谅的。我再说句题外话,现在网上开始自己人骂自己人,真让人不可理解。任何地方的人都是有好有坏,这不分中国人外国人,男人女人。我是女性,开店又让我接触了这里的三教九流。我的感觉是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会选中国男人。因为我们来自同一个地方,说同样的语言,接受了一样的教育,经历过一样的事情,对很多东西有相同的看法,而这一切是两个人共同生活的基础。我不喜欢抨击中国人如何如何不好的贴子,不是回避我们的缺点,而是不喜欢那种置身事外的语气。想想看,如果不是投胎到另一个家,你所不屑的人可能就是你的父兄,你的姐妹。我们怎么会忍心对家人用那种态度。
. a2 {" m; F% T2 ~; `
7 J% J$ d0 w* u- T, H8 Z+ @在我起笔时,没想到会写这么长。最后想对同龄人说的是,其实加拿大和中国几乎是一样的。中国在发展,在开放。机会很多。而来加拿大历练一下自己也是很好的选择。毕竟30岁以前是积累和选择的时候,我们不怕犯错误,只怕40岁时再犯30岁前应该犯过的错误。话又说回来,其实相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她取决于人本身的性格和素质,这和在什么地方关系倒不大。只要你是自强不息,勇于进取而又善于动脑的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施展拳脚。至于一时一地的低谷,那也只是前奏而已。希望这里的移民朋友都能闯出一片天地,也希望所有中国人都能互相关爱,彼此包容,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群体。
( B8 m4 r% a B" R, j1 k; T" L, W9 J: I+ J3 A
[ 本帖最后由 yoye 于 2009-1-27 20:4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