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中新网11月11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008年11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举行例行记者会,就中美关系、六方会谈、印外长关于中印边界问题有关言论等答问。3 S+ @1 D# L# v6 ]% m
7 k( n4 F; c5 G) D1 p0 r
秦刚: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首先发布一条消息:, S+ T: O4 ?' t- k1 }4 k8 ^5 M; B1 u
4 V. S! |1 i" ~# _0 E
11月19日至20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和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将共同率团出席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0届部长级会议,为随后召开的APEC第1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作准备。
9 @) F" U( d6 Q8 y
8 E, e6 g, L0 z! X8 b: u. Z' b 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现有21个成员。APEC以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消除区域贸易壁垒为宗旨,是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 A1 l. b; N5 t" \
4 ?: _& H+ Q0 ^6 a. c1 V+ Z% J 此次部长级会议将重点讨论国际金融危机、区域经济一体化、支持多边贸易体系、经济结构改革、人类安全、粮食和能源安全、企业社会责任、APEC改革等问题。
' X) \: j5 r) Z+ g3 h0 x& V& }& c
( t4 a z0 Z, n: {( x/ _, w 现在欢迎大家提问。
, }: c9 i. p6 c( L0 L' ^2 u8 |6 `3 p. j% u: ^& X
问:我有两个问题。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将于明年1月就职,你是否认为和布什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将会更加重视中美关系?第二个问题,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李保东大使昨天在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作证时称,中国政府对于酷刑持“零容忍”态度,但他拒绝提供关于“强迫失踪”、虐待囚犯等问题的具体信息,你对此有何评论?李大使为什么拒绝提供这些信息?1 k' @) q5 L9 c/ m0 i
7 r5 E" h ^/ @" F3 `* g( Y 答:你提到了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先生以及新一届美国政府发展对华关系的问题。上个星期,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先生通了电话,双方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双方在重视和发展中美关系这方面是有着共识的。奥巴马先生表示,在当今的国际舞台上美中关系至关重要,发展美中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希望双方加强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发展。美方也希望同中方加强在安全、气候变化、地区热点等问题上的磋商和协调,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我们也愿意和美方一道继续保持高层及各级别交往,继续推进各种双边对话机制,加强交流,促进合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共同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X+ u1 t) O8 I( _
% j6 b# C# ~ Y0 q8 s: b/ t c 关于你提到的中国执行禁止酷刑公约审议的有关情况,我想强调,中国是一贯反对酷刑的。中国代表团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就中国的履约情况与禁止酷刑委员会开展了建设性的对话,进行了坦诚沟通,并回答了委员会提出的问题。, X2 g3 F s0 A6 \9 c# f4 q
7 b& ~$ l: \. \$ S$ e 问:印度外长慕克吉近日在印度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出席活动时表示,“阿邦”是印度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将劝说中国开放对“阿邦”的边境贸易。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C" Q% ~/ ^ e( B3 A+ Q q- A2 S5 k
/ ?5 {) @4 y9 P/ G 答:我们对印方不顾历史事实,公开发表相关言论深感遗憾。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中方对中印边界东段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中国历届政府均不承认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印方对此是清楚的。对于中印边界问题,中方愿与印方通过和平友好的谈判,本着互谅互让、相互调整的精神,寻求公平合理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 u7 n" y' v4 Q) L$ f6 Y. q- l4 w3 g1 U7 V5 j: J' A
问:我想了解的是六方会谈团长会议的日程安排,最近协商的情况怎么样?下一轮团长会议什么时候召开?
; H/ r5 i) v9 g' \8 d4 b; E4 Y+ l
4 z+ J6 Z% K, }. S' {+ l8 Z" j 答:关于六方会谈,中方希望、也愿意和有关各方共同作出努力,履行相关承诺,来全面、均衡地落实好第二阶段的行动,并且就下一阶段的六方会谈的进展交换意见。本着这样一个精神,中方同六方内的其他各方都在保持着沟通和协调。关于下一轮团长会会期问题,还需要六方来协商一致作出决定,我目前还无法告诉你确切的消息。( v# f0 D# p$ |6 c% D E
9 ~) j2 H7 G4 F+ F
问:中国上周日出台了总额约4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刺激方案,仅仅比下周六即将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早了一个星期,有些经济观察者认为中国选择这个时机宣布这样一个方案是发出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希望把钱留在国内,而不是帮助其他国家摆脱这场金融危机。你对此有何评论?你认为胡锦涛主席和中国代表团是否会在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上表达同样的信息?
( k L! M! P/ Y3 v; q! e
- c9 A n# @* t9 ?6 Q" j# t0 D 答: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加剧蔓延。中方从一开始就主张国际社会要通力合作,加强协调来共同应对。首先就是各国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就是要维护好和促进好本国的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和经济发展。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我们在日前出台了新的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政策,这是当前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办法,这有利于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和促进国际金融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m6 ]$ a& V# R) H9 F2 _) H% K
2 i/ j4 Z# C! Y. ?; |# B2 O
在开展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方面,我们一直是本着建设性的态度,我们愿意在这方面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加强沟通和协调,发挥我们力所能及的作用。; }: P; J$ ~$ u8 J. j9 W
$ Y1 T+ @- \# L! G$ C
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我们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位,虽然我们的外汇储备近些年来有所增加,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作为世界上的经济大国,能够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平稳的发展,这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2 S5 @4 O; e: A6 D r
: @. L2 }% k1 y. W 在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上,中国的领导人和中国代表团会就当前国际社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问题同各方充分地交换意见,阐述中国的立场和主张。
- d' i( _+ J2 r* l3 ]3 d
6 H% f- L* @0 ` [1] [2] [下一页]4 n' ^) e- D2 u$ A/ M5 A
# J4 E. M2 n' C' s
问:有三个问题。第一,有报道说泰国前总理塔信在中国,你能不能证实他是否在中国,在做什么?他是否申请过中国的签证或者居住方面的许可?如果他即将离开中国,那么他将去什么地方?第二,我知道你们认为这是一个内政问题,但是我认为这也是值得一提的。根据昨天关于西藏问题的发布会,中国官员说有关方面已经和达赖代表进行了9轮会谈,但是我所看到的其他报道都说是8轮会谈。你能否澄清一下到底进行了几轮会谈?第三,中国是不是和国际刑警组织展开了合作,来打击非法的制假药分子,他们可能将假药运到缅甸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没有展开什么逮捕行动? & J1 k# H# e7 j+ ^1 s7 D% c
' `2 B! X# \ M9 R
答:据我了解,塔信先生曾来中国度假。至于你提到的其他具体情况,我还不掌握。
' i: L8 e: A, x z
2 B* g; X& S/ L# [" o7 z 关于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想你应该在昨天的记者会上向中央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提出这个问题。如果你昨天没有机会提问的话,我建议你还是继续向他们提出这个问题。
$ Z9 A' f/ |8 M6 S3 |% n5 a4 z7 A5 a. m& K
关于你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你这是一个假设性的问题,还是你掌握了有关具体情况。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以及在产品质量和药品安全问题上,中国政府的态度一向是非常坚决的,如果发现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会依法予以查处。6 r# E+ G) U) w1 r# T" D8 J' A
1 N" M( [. E" T 问:两个问题。第一,胡锦涛主席将去华盛顿参加金融峰会,关于他是否会见美国新当选的总统奥巴马有不同的报道。中国是否打算举行这样的会晤?第二,对于印度外长有关边境问题的言论,中方是否将作出进一步反应,例如,向印度驻华使馆或新德里进行交涉? o! A- o7 A2 c, F1 M( l
x% ^& V$ S- |6 p& a4 O 答:关于你的第一个问题,中美双方也正在就胡锦涛主席在华盛顿出席20国集团金融峰会的有关双边活动安排进行协商,目前还无法告诉你具体安排。我们会适时发布消息。6 ]3 ^5 g; ~5 X' x) y5 F- U: E* q
+ g8 F$ D$ L% F; {0 a# O# j# | 关于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我刚才已经明确地表明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当然,我们会以适当的方式向印方表达我们这样的立场和态度。5 ~5 t9 q) q: l# U* a: z3 \7 o
, r, H& d! Z4 ?! ~ 如果没有问题了,谢谢大家,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