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这段经文(可16:17-18)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就是:奉我的名赶鬼;说新方言; 18 手能拿蛇;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是耶稣复活后向门徒显现时,给予他们的大使命的一部分(可16:15-18)。其核心原意是:为那些相信并传扬福音的人,上帝会以超自然的神迹作为印证,证明他们所传的信息是真实、有权柄的,并保护他们在履行使命时的安全。
- c( @ r3 d; _. }7 h9 e9 B它不是一份给所有时代所有信徒的、无条件的“能力清单”,而是一个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与传播福音的使命紧密相连的应许。: K/ @, D" `/ [# w
奉我的名赶鬼:
% \# C( J# ]$ u4 D原意:这直接体现了耶稣的权柄胜过邪恶势力。在福音书中,耶稣的传道常常伴随着赶鬼,以此证明上帝国的降临(可3:22-27)。门徒奉耶稣的名行事,意味着他们是作为耶稣的代表和使者。* I3 j2 T8 p( i0 S" ~
应用:这是初期教会宣教工作的一个核心部分,表明福音有能力将人从黑暗的权势中解救出来。
0 c- x$ Q5 m$ o# ]+ U6 v* b说新方言:# P, Z6 S; _( [$ j/ M
原意:这里的“新方言”主要指当时门徒未曾学过的人类语言。最典型的应验就是《使徒行传》第二章的五旬节事件,门徒被圣灵充满,说起别国的话,以便向来自各地的犹太人传讲福音。1 Y# g1 C* | V9 e. D% r' S
应用:这是一个为了传播福音而赐下的神迹,旨在克服语言障碍,证明信息是来自上帝。这与今天一些教会中作为个人祷告语言的“方言”在功能和目的上有所不同。& |. j+ R% N* S# w- E
手能拿蛇;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 Z8 K" b& p, [. `
原意:这绝不是鼓励信徒去故意试探上帝(比如像某些教派那样进行“玩蛇”仪式或喝毒药)。 它的背景是古代近东的旅行环境。门徒要徒步前往各地传道,路上可能会在荒野中遇到毒蛇(如保罗在马耳他岛的经历,徒28:3-5),或者在不熟悉的地方吃到有毒的食物、喝到不洁净的水。
$ R) X9 c! p: ?" W [: Y' N( {0 ]0 C2 o8 x应用:这是一个保护的应许,针对在履行福音使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危险。上帝承诺会保守祂的仆人在旅途中的安全。
" |! P) c& h" o4 |* r/ \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 e3 m1 X$ R0 G' T4 R1 B* q+ L
原意:这延续了耶稣在世时医病救人的事工。通过门徒的触摸,耶稣医治的大能临到病人。这体现了上帝对世人身体和灵魂全然的关爱,也是福音真实性的有力证明。
& q7 f9 N4 X- ], ?6 g( n+ @应用:在《使徒行传》中,彼得、保罗等使徒都有医病的记载(徒3:1-10, 徒28:8-9),这印证了耶稣的应许。7 D" O4 b$ x. T4 \ h& f5 ?: K- ?) t
使命的上下文:这段经文的前后文是关键。耶稣先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可16:15),然后才说“信的人必有神迹随着他们”(可16:17)。神迹是“随着”或“伴随”着传福音的行动而发生的,是使命的副产品,而不是使命本身。不是“能力表演”,而是“福音的印证”:这些神迹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展示个人的属灵能力,而是为了证明所传的“道”是真实的(参看来2:4)。神迹是为道作见证。, X5 [% T8 w$ E6 y0 v" F
主权在上帝,不在人:这些神迹是上帝随着自己的旨意运行的,不是人可以随意操控的“魔法”。保罗也曾有生病未能即刻得医治的经历(如加4:13-14, 提后4:20)。5 E0 o& P; H; y& ]7 v% H* Z
反对试探上帝:绝对不能利用这节经文来从事危险活动(如故意拿蛇、喝毒药),这是对上帝的试探,是完全错误的(参看太4:7)。
3 g5 F6 l8 Q3 f8 A! D: }当代的应用:今天,上帝依然通过圣灵行神迹奇事,为福音作见证。这些神迹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显现,但其核心目的不变:彰显上帝的慈爱与大能,引领人归向基督,并建立教会。 信徒的信心,应建立在基督并祂钉十字架上,而不是追求神迹本身。' n, ]4 t1 f: O! J
马可福音16:17-18的原意是:耶稣向初期教会应许,当他们冒着危险和困难,将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向地极时,上帝会以超自然的神迹伴随着他们,为他们所传的信息作见证,并保护他们在旅途中的安全。* z; S/ _- o9 g; V# A n- \
理解这段经文的关键,是将其置于第一世纪的宣教背景中,并看到其核心是基督的权柄和福音的推进,而不是一份给个人用来追求超自然体验的普世清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