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这是最好的国度,这是最坏的国度”,我想这是所有外国人刚到中国时最典型的感受。出生在中国大陆的我,并没在孩提时期得到太多在中国生活的机会。相反的,在乳牙还没换完的时候便已离开中国,于墨尔本、奥克兰、温哥华、旧金山这些环太平洋城市度过了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年月,以至于需要在高中时期用英语重新学习中文——我是华人,不是老外,却也不再是“中国人”,至少中国政府是这么认为的。人们俗称的“假老外”,或许是更合适的形容。( E% s; `* {% i- C ^
2 _ |/ u7 n9 W, k$ u
2015年1月的一次冲动决定,让我买了一周后的机票,辞去温哥华的工作、二老、亲友和成年后生活中的一切,毅然回国,并且就这么阴差阳错地待到了现在。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足迹走过20多个省份、80多座城市,中国对我而言也一点一点地从儿时的模糊记忆和经史子集中的字里行间,变成了眼前幕幕:变得真实、变得不那么极端,但是却绝不平淡——为此,我想记录并分享这些感触,庶几也算是一种观察中国的视角和思考。
b& Z) X. @0 d# R: o7 |5 w7 m( Q2 b4 `9 m7 |8 t
便从首当其冲的第一印象谈起吧:交通。宏伟的飞机场、大气的高铁站、川流不息的人群、整齐有序的地勤服务,这些都是外国人来中国时所接触的第一幕;但这些也都太过老生常谈——我想谈的,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公路交通。
1 @- I) N1 h, b8 w1 O' a1 t* t' b- F
$ ^( ^1 B* R: S# k: f8 S众所周知,中国的公路路况,可以让任何一位在西方国家生活久了的人瞠目结舌。在这里,所有司机似乎都像是赶往奔赴洞房一般急躁;除了杭州等少数城市以外,其他地方几乎见不到车向行人礼让的情况。更有甚者,类似北京这种或许是因为被堵惯了而平均车速明显较慢的城市,司机们在经过减速带时却又快得惊人,以至于不时会见到汽车凌空跃起数尺的例子。这些还是常态下的情况,而当遇到非常态时,中国的公路交通就更有趣了。 A) T8 _+ Y2 Z2 U- x
' O* j/ V [, q& ]) ~% K# _6 h" r9 z2 i" X犹记得刚回国后不久因事去到上海,在静安寺片区的一酒店入住,由窗外看到楼下的一个主要十字路口信号灯发生故障。若是在北美,司机们便会自然而然地将该路口视为“四向停车让行”路口(Four Way Stop),按照先到先走的惯例,行驶路权。可是在中国,或者说至少在上海这个全国最国际化都市,该路口却变成了毫无规则的“竞技场”:没有人会对其他人让行,“先行权”明显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2 j) G7 B3 E. z! z4 M4 X% `8 v
; t* w" e& j: m0 m9 A8 W但是真正让当时的我诧异的却绝不止于此,而是在那十多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在那车头连着车位(更准确地说,也有车头连着车头的情况)、十字路口一团混乱的情况下,却没有发生任何碰撞刮蹭事故——虽然每位司机都试着抢到其他车前面,但是似乎人人都知道该在何时踩油门,在何处转向,在最后千钧一发的一刻各走各路。
6 l7 B5 Q* s- U$ m* P% v
w7 V0 y* Z0 U! h% n! B( E* p两年多以后的今天,我自己在中国的驾驶路程也已超过20,000公里,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但是仔细一想,交规考试时,关于这些情况是有着清楚的规定的。可是在现实当中,似乎并没有人那么在意——或许也正是因为没有人死守规矩,所有人才都养成了“防守型”的驾驶习惯,随时保持高度集中,以应对有可能从任何角度冒出的突发状况。: e% l/ \* L0 p
5 W: t5 F3 b- P9 s( E+ u美国去年5月一位Tesla车主因开启自动驾驶功能,而在37分钟的行程中只有25秒手握方向盘,最终车祸丧命,上周此案通过了最终判决,美国国家交通安全委员会认为Tesla应当承担部分责任。类似这种案件在中国发生的可能性实在太低了。因为在中国,没有司机会想当然地认为其他司机会乖乖遵守交规。“在一片混乱中有其自己的规律”,这应该是中国公路交通的常态。其实推而广之,这也是中国社会很有趣的一点。" V# G6 P+ O/ W9 a, b/ n. C
8 N2 L, x" p; M+ h5 z8 ?( O4 C% e
交通只是一个切面。当一个人走遍世界各国,再选择一地久居,便很难再生出极端化的判断。重回祖国,与其极端地说这里是“最好的地方、最坏的地方”,倒不如说这片土地充满着各种让人惊喜错愕的好与坏。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位“假老外”对中国的第一印象。片面之词,不值深究。
; Z6 J, m$ |-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