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s/ \! q( Q% Q8 ^- S6 h% C. }
, x4 s; y- d p3 [1 e6 g2 V2 A
通过观察依止了上师善知识以后,应该听从上师善知识的指导,没有必要再去听从别的上师善知识的指导。每一位上师善知识都有自己的所化众生,都有自己教化众生的方便和善巧,各不相同。比如偈颂和仪轨各不相同,本质上并无矛盾。但是自己应该念哪个偈颂、哪个仪轨,怎样去做,内心对此充满矛盾,这就是自寻烦恼,自找麻烦,没有必要。0 F2 i y: Q: e6 R* n! n
% g1 q" u' M' d$ P5 o 法门都是一体的,一精通一切精通,具德的上师善知识也都是一体的,都是佛的化现。但是你依止的时候,听从自己的上师善知识的教言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听从他人,这样就不会有矛盾冲突了。有些人接触的法,接触的善知识太多了,心里都是矛盾冲突,学修上也出现了难以对治的障碍和违缘,这是非常可怕的。$ X. B. u/ O8 G9 I2 }
: A" m ]% n. S 依止善知识,听善知识的指导。依止善知识后,要听话,要依教奉行,这才是真正的依止。即使在《沙弥五十颂》这部小乘颂词中也讲道:依止善知识的时候,除了刷牙饮水、礼佛(绕塔)、上卫生间这三件事不用请示,其他的事情都要请示,要以这种方式依止上师善知识。若是从密宗的角度讲,就要将自己的身口意都交给上师,一切由上师安排,这叫真正的依止。大家观察一下,自己有没有真正依止善知识,有没有真正依止上师?自己问自己的心,自己观察自己的言行才会知道。如果没有做到,尽管表面上皈依了,也听闻他宣讲的法了,但实际上还是没有真正地依止上师善知识。 7 g. T8 u# b# N2 a: Y4 \. Y : ^8 m4 a. F; z7 {, M" m 如果你能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师善知识,一切都听从他的指导,事事都依教奉行,他就会告诉你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对与错。在不同的境界里有不同的善恶,在不同的境界里有不同的对错。“没有事,几年前我问过,上师说对……”那不一定,也许你的境界提高了,也许你的境界下降了,几年后再问的时候,上师可能说“不对”。这是不一定的。其实,如果能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师善知识,他随时都可以指导你、帮助你、纠正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