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7)  鸡蛋( 0)
|
文章来源 : 美国纽约信息平台( ~* }' _# A7 ^) f1 p
: i& B* T6 s( d
01
; H4 g9 S- v) \# T, @' w* P* p3 K2 w, [+ N, H9 }9 ?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所谓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为自己的样子。
) E* ]0 d8 p# v
m4 K2 l- T& r8 _! ~# y我们都知道孩子内心力量的增长是通过鼓励激发出来的,也知道鼓励是教育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手段。
& U& t( J" U3 G. Z8 K- P7 V0 s7 M, ]
只是,很多家长常常会把“表扬”和“鼓励”混为一谈,认为这二者都是激励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3 }! B9 U! j2 s8 N& L$ C4 G8 [5 y' k! C; V
我们可以先看下面这三个故事:
5 \! S- R, a0 G; F
/ ~' J' {% q9 I- R, P7 c8 y! [8 w. @+ l1.! S$ F9 z- ~* [$ Y. e" g/ A
0 ` H& a S+ ]0 w有位家长在娇妈交流群上诉苦说孩子受挫力很差,和同学们下棋,输了就得哭,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下棋了。在家玩拼图,拼不出来就觉得很委屈甚至大哭。这位家长说一直很注重表扬教育,一直很肯定他,哪怕有些事完成得并不理想,也会表扬他,不会打击他。
* {6 d3 _6 M* \! v) r
' w; L; Q! q5 m! x2.* z- t6 H/ k0 Y \& \
2 l. _+ ^1 y1 b2 x5 V
见识过一位妈妈,这位妈妈真是把表扬运用到“极致”,孩子认真读完一本书,她赞“宝宝真棒!”;孩子自己用玩具搭成一座城堡,她赞“宝宝好聪明!”;孩子自己吃干净碗里的饭菜,她赞“宝宝真乖!”;就连孩子自己上个厕所,都赞:“宝宝好厉害。”只是,她的孩子有些胆小,也缺乏自信。! {! [* u# H" m9 X1 d( ^9 z8 L" m
" ^, y% r5 @1 @8 I3.
) I u5 W# h( N4 V+ ?6 c0 s
. V, t* ?7 a) {% I+ N某位从小被父母夸奖长大的年轻人毕业后一直没工作,同班同学都找到工作了,就他一直高不成低不就地混着日子。混了多年,他父母终于按捺不住,问他为什么不找家公司从基层做起,学习下?他反问:“什么叫基层?做销售?做跑腿?在你眼里你儿子就这么没出息?我是靠脑子吃饭的,不是靠劳力吃饭的。”他父母愣是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 Q9 s3 g9 X. q* {
4 O' Z9 J* Q# C& }以上三个故事,都与夸奖表扬有关,只是故事中孩子的成长轨道并无如家长所愿,很明显,孩子都被“赞坏”了。
0 Y, x5 H {) G5 Y- j0 a4 h! w" W2 B, C5 K
中国很多家长并不懂如何表扬孩子或鼓励孩子,大都落入“过度表扬”或“不当表扬”的误区,把爱的教育误当成毫无分寸的表扬,所以才让孩子在泛滥的夸奖下,失去了抵抗不完美的能力。
3 B7 q' o& ^1 S, u8 L9 U
+ O( p. w# `* r) U1 @1 f希望父母能理解,我们不能为了表扬孩子就“睁着眼睛说瞎话”,这会带来几个结果:
( N9 Q9 E1 o& D0 H+ E
, ?$ m) X: S6 f$ q! K* S9 Z一.孩子心知肚明,你是骗他、哄他的,他由此也就顺着学会了说瞎话来哄人;
2 k: ~2 Z/ B' V, Q. {' r& b0 W3 e% M
二.过度表扬让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位置,自我膨胀,不能应付没有表扬时的失败挫折;5 B/ k4 z" X F$ Y/ ]; {
! c6 w7 J1 d Z& q
三.当孩子确实不具备该项能力时,因为我们的表扬,他害怕让父母失望,失去父母的爱,因此可能会焦虑难安,更受挫折。/ G# k1 r; w1 o- K, i, v: j
: D U; R+ _# @! X9 O$ Z表扬就像糖果,太多或太盲目地使用,可能令孩子容易上瘾,容易趋向取悦他人,使孩子对“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和创造出现偏差。4 `0 ?! c& d8 ]" L) Q/ w
9 n- T" y) i" @8 y% G& H: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