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46|回复: 0

[学书论画] 艺术评论——书法意境之美!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6-4-20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6-4-20 22:16 编辑
0 a6 R# i  O( D$ l9 I
& F" I  c" d+ {5 w! V  G' _6 q       艺术评论——书法意境之美!
! `  v9 T+ p( N2 Q3 I* i
7 N! W7 W$ A8 m  a; U       中国书画艺术,与外国绘画艺术相比,外国艺术重在写实,而中国艺术注重 “意”的表达,有意境。意境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是通过有限的文字或形象,传达给读者的一种美的艺术感受,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感情)相融铸的产物。“意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9 k- D& U5 W6 ?5 U+ K: `' {- B8 C5 Z  B$ F) r
       书法艺术的意境,是书法作品的灵魂。形式美,构成对于书法意境的产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意境,蕴含于形式美之中;形式美,是意境产生的基础。那么,中国书法的意境美到底都有哪些表现呢?
6 D% N4 D/ {7 Y0 }' f( q0 \! w7 @: N) [5 s0 v
【壮美】
# u) ?4 \' }% N  G+ l0 e1 u. `
& m6 r0 s" M1 k" d1、宏大磅礴; O  E! s( g0 {0 F' J3 t) p
     典型者,莫过于唐代颜真卿的楷书了。颜真卿为人忠介耿直,刚正不阿。在朝为官,敢于同权贵、奸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以身殉国。一身正气,为后人敬仰。其楷书,除早年的《多宝塔》尚具唐楷书风拘于点画、结构外,《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大唐中兴颂》、《东方画赞》等都是雄强之作,给人以宏大磅礴、咄咄逼人之感。如《勤礼碑》,用笔圆润,横细竖粗对比强烈,筋力丰满,刚劲郁勃。笔势从传统的“相背”变为“相向”,造成体式开张、宽舒、博大的效果。《麻姑仙坛记》虽横竖变化不大,但时出蚕头雁尾,骨力挺拔、刚快雄伟,多有隶篆笔意。其结构则“展促方正、大小合一、多期满格”,重心也明显低移,表现了颜体楷书的典型特征。. h+ J+ i/ l! |" `) ?

8 T* D! n8 f) n  c' B2、森严峻拔: u9 t0 q1 ~! d" e5 d7 W% c1 ]
      森严,是指笔画线条和结体法度的谨严;峻拨,是一种挺拔、昂扬的精神面貌。唐代欧阳询的作品,就具有这种意境。他的《九成宫醴泉铭》被推为以“法”著名的唐楷之冠。此碑运笔,刚劲而凝重,峻利而含蓄,撇捺坚挺,竖弯钩则全用隶法,向右上挑出,气势开展。体貌似平稳,但平稳中却不失险峻。他的《仲尼梦奠帖》属行书,郭天锡在跋记中说:“此本劲险刻厉,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此帖笔力险劲,锋芒露而精神耀,结体紧而形体长,安稳而险绝,平正而欹极。1 V% t* ]5 [3 L# n* Y! M! H
  b9 [$ f+ O9 @5 R: G2 v
3、慷慨潇洒
' ^, |0 W  @$ m1 b8 B  v8 }     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就是这种意境的典型代表。苏东坡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影响,人生中既有积极入世的一面,也有面对人生波折乐观、潇洒慷慨的一面。这一性格,也必然地反映在他的书法作品中。《黄州寒食诗》写于他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期间,苍劲遒健,沉着痛快,称天下第三行书。此帖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自首至尾,随着书家感情的起伏波动,书作的气势也越写越盛,字亦前小后大,由平稳趋于跌宕。当写到“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最后八个字时,可以说书家完全打开了感情的闸门,到了无法控制,一任自然的程度。故写出又大又重的字来,形成了内敛外张的气势,把面对人生的痛苦和慷慨一泄于笔端,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I+ V, V4 k- a4 G; N
& G3 b; R/ `: |$ x) x: F6 t  Y
4、高古浑穆; v& G! Q7 d5 j6 t- j9 F; G
     远到殷商、先秦时期的许多碑刻铭文,就具有这种意境。如《石鼓文》,画如屈铁,结体疏朗、朴厚雄浑。由于它是大篆至小篆的过渡书体,所以兼有二者之美,同时又避免了李斯小篆那种过于机械的工艺色彩,加之上千年的自然风蚀,更增添了一种残破高古的美感。清康有为《书镜》中说:“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潘迪《石鼓音训》则说:“字画高古,非秦汉以下所及,而习篆籀者,不可不宗也。”近代书法大师吴昌硕,正是从石鼓文得书法的高古浑穆的金石之气。      
/ S6 F1 B$ p4 _
+ D! x6 _. w: G2 j' g' q( ~5 b' d+ G$ j3 E$ Z
【优美】  j. y: o1 p2 z+ z8 I  B7 w
( Y$ ^! I+ I0 ~% E$ q
1、飘逸自然
# F4 y" ]/ O- x8 A" a- i& Y1 q6 `       王羲之的行书,是最典型的代表。世人评价王羲之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梁武帝赞曰:“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唐太宗赞曰:“观其点画之工,裁成之妙,烟雨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若势斜而反直,玩之不觉为倦。”其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此帖运笔跌宕起伏,有藏有露,中侧互用,变化莫测。结体欹正多变,章法有疏有密,一气呵成。通篇字形宽窄相间,错落有致,一如敦煌壁画上的一幅幅优美多姿的舞姿,给人一种微妙的、流动的美感,其秀丽清逸,风流自然,真恰似行云流水一般。1 K9 [# @7 J# ?0 M2 a$ M
5 n8 V; R7 D( a& Z* S
2、妍媚秀丽
% `: G! X' ~- P5 V! K( p     以赵孟頫、董其昌的书法为代表。赵孟頫的《兰亭十三跋》、《胆巴碑》、《三门记》等,皆取法二王和李邕,但趋于妍媚,用笔较为含蓄,骨肉匀净,结体雅洁而谨严。因其由宋入元而为官,故后人对其人其书都用一个“媚”字来概括。董其昌书法则是以“秀”而著称。他曾把自己和赵孟頫比较并自作结论云:“吾书因生得秀色,而赵书因熟而媚。“一个“秀”字道出了其书法的意境特征。其《烟江叠嶂图卷跋》章法上以疏为则,字与字、行与行均分的很开,用墨上浓、淡、枯、湿极尽其妙,尤其擅用淡墨,加上流畅的行笔,空灵的题款,的确将人带入一个超越尘世的秀丽境界中去。此外,魏碑中的各种墓誌,都具有秀丽的意境。4 N0 \, R9 |7 M
5 E! g" @) F  O! {  A( K
3、天真烂漫5 c4 P% _, v- k  t! D
     这是一种以“真”取胜的美。这种美表现出一种天真烂漫,不事规矩的审美情趣和返朴归真的特征。《高勾丽好大王碑》、西汉的简牍书法(如《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等)可为代表。这些作品中的书法,笔画结构似无法度,夸张与收缩皆非常之随意。初看似不懂书艺的儿童胡涂乱画,仔细品味却余味无穷,“不期工而自工”。他打破了世俗规范的束缚,显得不十分经意,却又天机自动,真率简朴,从而表现出一种“大智若愚”、“归朴返真”的审美意境。明代董其昌的书法,在秀丽中也有这种天真烂漫的意境,何三畏于《书林藻鉴》中评论曰:“玄宰精旨八法,不择纸笔辄书,书辄如意,大都以有意成风,以无意取态,天真烂漫,而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  F  |2 t! S1 ~" h
- L3 H5 Z& e6 `4 ?! }. I
4、空灵静气
: n3 o% n* s: K( `( n     这是一种因受佛教文化影响,而呈观出萧散静穆,沉着周到,雍容自若,意态端庄的美。典型者如《泰山石峪金刚经》,用笔圆润,结体扁平,为隶书。但比之其他汉碑隶书,则显出其雍容、空灵与静气。笔画粗细,变化不大,造型平稳,疏朗而不失谨严。一个个肥大的字,如佛祖之安详打坐,肚中容天下万事,宽广而博大。此外,八大山人、近代的弘一法师、于右任等人的书法,也具有空灵静气的意境。
. F3 _  x* B+ g9 T2 b4 H
2 P+ ?+ X+ `7 H5 q
来源:书法空间- n4 s: V9 z* k

6 I4 y8 {% ]" D. B( l& l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WeFhqe8fCrVN2ywY#rd
中国书法的意境美.jpg
中国书法的意境美——宏大磅礴.jpg
中国书法的意境美——慷慨潇洒.jpg
中国书法的意境美——飘逸自然.jpg
中国书法的意境美——妍媚秀丽.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4 07:08 , Processed in 0.253650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