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77)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5-4-5 18:03 编辑
* \ \* L2 ^! s p1 M/ V6 ?# H& S' M$ V' m) u5 ~! e; r
赏诗词 话清明
& h+ ?2 j4 T0 I, ^) C0 q/ z5 g$ z$ c3 \* u/ z
清明,是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岁时百问》有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清明的诗词。通过这些诗词,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自然风光,也可以品味那个时候的人文图景。" c0 x9 W p% j* I9 l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V' e$ G- e, `% X& Y& t% m: K 在所有关于清明的诗词当中,杜牧的《清明》可谓是最为耳熟能详的一首。不少中国人对清明节的印象都是源于此诗。清明时分,杜牧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因不能按传统习俗回乡祭祖扫墓而情绪低落,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生发了“欲断魂”的孤独和凄凉之感。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读到古人对于清明节的重视,而祭拜扫墓、缅怀先人、慎终追远更是传承已久的清明传统。
) {& D& j$ b/ X5 i# H9 B 《苏堤清明即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 m: t+ N+ c. q; I 清明节时,民间有很多风俗,踏青就是其中之一,而吴惟信的这首《苏堤清明即事》恰恰描写的就是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前两句描写的是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则说的是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读完这首诗,仿佛感觉到了踏青的浓浓乐趣。小伙伴们不妨在清明结伴出城,踏青寻春,体验一把“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悠然自得。# v, h6 J( Z/ n; g3 W; q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X+ F0 [: c- q8 B+ o% c; d 看到“寒食”二字,也许有人会疑惑它和清明有何关系。其实,寒食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就在清明节的前两天,据说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寒食》的前两句写的是清明时节的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以“汉”代“唐”,讽喻了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这首诗还表达出另外一种含义,就是在清明这一天,我们不仅要缅怀先人,更要吸取先人的教训,莫重蹈覆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心清眼明。
& x0 S& ]+ a$ _- D$ ^6 `: R" T% H: J& [0 e- r K# m& s, X9 j3 b: J
[视频]《文明之旅·梅毅:书里画外说清明》(2015)
, H3 O/ j& V, Q1 |' d$ H6 _) S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O5eVtwZqNs5UsGNoGH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