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作者:钟文
$ \+ W% p2 }& H/ N H2 s( H, _6 Y: n+ e" b% b* q
央视网驻多伦多记者随同一位戴姓的华裔新移民,亲身经历一场不见硝烟的“抢房”大战。 + t0 w8 S% H- h' C4 s
9 K% t! n, m5 W
位于多伦多北部康山(Thornhill)达芙林大街(Dufferin St.)夹士刁大街(Steeles Ave.)的社区,居民多为犹太裔,房价在多伦多属于中等偏上。11月1日(周五),戴先生在网上看中该区一处两层独立屋(Detached House),房龄约20年,前后院,双车库,4个睡房、3个卫生间,室内面积2150平方英尺(约合200平米,不含地下室面积),叫价59万9999加元(约合352万元人民币)。虽然从网上广告视频看屋内装修一般,庭院也较简陋,但考虑到该区同面积独立屋动辄叫价65万加元以上的现状,戴先生没有犹豫,立即通知买方经纪人预约看房。加拿大的住宅交易,由于涉及到许多法律及财务的相关手续,一般情况下,买卖双方讨价还价都是通过自己签约的持证房产经纪人专业打理,当事人并不需要见面。 5 d' w# F8 f- S% u! c
. A9 X" k5 i# R; X
经纪人传回的消息令戴先生预感不妙,因为卖方的经纪人说周六、周日看房已经约满,每三十分钟接待一拨,不能同时参观,戴先生最早只可以预约周一早9点。定下看房时间后,已经是周五傍晚,戴先生心情急切,驱车前往现场查看房屋外观。这所独立屋的与想象的情况基本一致,周边环境算不上宽敞,但街区幽静,60万加元左右的性价比令戴先生非常满意,他把心理承受的竞价额度提高到了63万加元。考虑到这一地段距离华人热点购房区较远,戴先生志在必得。
9 Z y8 Z+ i9 _0 d! \ j7 y5 C
+ e* F! @3 ?- t% ]" |1 t然而,周日晚,买方经纪人的一通电话,彻底改变了戴先生的设想。卖方经纪人传来的消息,已有9个买家正式报价,周一下午一点半停止接受新报价。按照目前行情,每增加一个正式报价意味着1万加元的涨幅,戴先生需要有能力接受70万(约合41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才有把握胜出。与买方经纪人一番商量后,戴先生决定放弃竞价,接着找房。 , R2 C$ U' j1 \8 i {, Q
) ?8 \: u! [/ w0 L& E: y; J
+ L0 w/ Z& `" R" V! x/ b; ~. B/ M
果不出所料,周一当天该房成交,最终价格68万9999加元(约合405万元人民币),高出叫价9万加元(约合53万元人民币),2周内交房,买方自愿放弃验房等附加条件。很明显,卖方占了上风。知情人爆料:最终的买家也是华裔新移民。连戴先生的经纪人都向记者感叹,此类“抢房”在华人社区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延烧到犹太人社区,却让他始料未及。这位房产经纪3年前经手紧邻的一幢独立屋,条件相似,当时只有两个买家报价,最终成交价格55万9999加元(约合323万元人民币)。3年内,该地区独立屋房价上涨超过20%。新移民对房价的影响不容忽视。
" p) P. T. f# t- x! n
" V0 b7 x' ^* l! Z多伦多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也是加拿大的经济文化中心,每年接受的新移民数量全国居冠,而华裔新移民的人数更是名列前茅。目前,多伦多人口600万,约占加拿大总人口的18%。该市华裔人口约60万,占当地人口的10%, 在士家堡(Scarborough)、北约克(North York)、万锦(Markham)、列治文山(Richmond Hill)等城区内的某些路段,中文标识满目皆是。华人聚居的社区内,中餐厅、卡拉OK、亚洲超市、华人商业广场鳞次栉比,全中文交流的环境,令初来乍到的访客,以为是到了国内某个城市。 9 N; V, K2 G6 j4 T2 m. _+ p# @
9 V6 |6 m5 }/ _1 k1 G. z0 K( c3 Q
' c1 n2 i8 k+ w3 F据戴先生的房产经纪人介绍,状况相同的住宅,在华人社区内的售价,比某些中高档西人社区的房价平均高出10%。这与新移民生活图方便、子女择名校的心态有很大关系。记者走访多伦多名牌中学 A.Y. Jackson Secondary School,校内华裔学生已是主流;由于加拿大实行就近入学,所以学校周边的独立屋,虽然价格不菲,却始终深受华裔家长们追捧。尤其是新移民家庭 ,往往在登陆之初,就事先打探好学区房的位置。
' ]4 u' R; f8 `7 K) y6 `
7 m" i( I% k& t8 f2 q" Q& g, D
" U1 i9 P T# F: A$ W" v- B: Y% X( K z; ?( }
7 i8 S' J5 }7 _/ p0 x% W& W- i
在采访中,近几年登陆加拿大的华裔新移民,谈论最多的就是房价。国内飞涨的楼市,令大家觉得加拿大的房子相对便宜很多。卖掉国内的一套楼房,在多伦多就可实现别墅梦,因为这里到处都是带前后花园的独立屋。而手里持有的现金存款,更是买房的利器,有些新移民买家根本不去贷款,而是选择一次付清。 4 M$ b) a( G- [. S& A
3 J1 m/ i7 Y9 ~
加拿大房价主要的参考指标是独立屋的基准价。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正如戴先生看中的那栋房,叫价介于50万加元和60万加元(约合290万元人民币至35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独立屋是当前多伦多房产市场的“俏货”。原因何在呢?记者为此专访了某银行的一位借贷顾问艾琳女士。
: _1 T, p9 D3 N% B; T. y2 {8 L; c2 i* G2 z B% T
艾琳向记者展示了1995年1月至今的多伦多房价走势图,在近19年里,平均价格从19万加元升至55万加元(约合323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在各方面条件都居中的地段,选择合适的面积及户型,目前起步价有可能就是55万加元。这一价位的独立屋,成为家庭年收入在6万加元左右的中低产阶层所争抢的对象。参照多伦多地产局(TREB)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10月,多伦多市民的房贷承付能力大约为33%,也就是说,购房者可以拿出家庭年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于支付房贷、物业税以及房屋相关的各种日常开销。 # E' t4 A' |, U d0 K- y0 I
( i8 H/ r6 V% u& A1 P/ p$ w$ w; ^; u& y' O1 w
1 h/ d7 b* ]# l
以6万元的家庭年收入为例,其中可用于住房相关的为2万加元,月均1667加元,如果购买60万加元以上房产,这一承付能力处于临界状态。艾琳提示说,银行对于这种收入刚“及格”的贷款客户,审批非常严格,如果发现客户名下还有其它形式的贷款,如车贷(car loan,包括以租代买)等,就会因为风险过大拒绝放贷。
' B3 M* }. \' C# ~& p' Z4 J
/ o* q, A$ {9 h. {5 A5 q6 W* b; \自去年9月开始,加拿大各银行贷款政策收紧,即便贷款利率依然保持历史较低水平(可以向符合要求的客户提供利率仅为2.99%的五年期锁定房贷),也使得大批中低收入家庭不再具备购买60万加元以上房产的能力。目前,平均首付35%,银行放贷严格参照家庭报税年收入,取消此前的多种优惠贷款项目。60万加元左右的房价成为中低产阶层所能承受的上限,市场上一旦有合适房源,就会被大家争抢。相比较而言,70万加元以上的独立屋,就很少出现火爆的卖方市场,上市超过半年无人问津也是常事。 0 e7 G% E! i& t b! a* \3 Y% D8 X
: W- z6 b0 z: R! x( K/ H" P( b; R R2 n2 X4 [
8 F6 q0 [; }$ h. u' J面对记者,艾琳快言快语,自我解嘲说,天天为客户预批房贷,自己却怎么都买不起60万加元的独立屋,因为越来越收紧的贷款政策,也恰好卡住了她本人。她刚进该银行工作的时候,年薪3万加元。当时银行贷款政策极其宽松,付了5万加元首付之后,没费任何事她就入住了一套崭新的两居室高层公寓,市值22万加元。由于中英文俱佳,业务能力很强,她被指派到华人社区的一家分行打理房贷业务,几年下来,工资已经加倍。
% R" f$ O1 D7 L% M, G, g) i6 p/ R' _; c& w
当她开始考虑购买独立屋的时候,银行贷款政策明显趋严,家庭报税年收入成为是否能够获批贷款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按照她目前的工资水平,即便能拿得出35%的首付,再买一套60万加元的独立屋也已经不可能实现,因为银行不会批贷。“明年我考虑不拿死工资了,改拿佣金挣提成,这样收入会提高,才能实现我的豪宅梦!”对自己业务水平非常自信的艾琳,笑称为买独立屋只有“华山一条路”,就是增加年收入,以获批更高的贷款额度。 # g6 p- {) ~6 _ v( ?% P/ {9 j. O
1 o9 O$ \$ ^; `0 p$ J" [7 }9 h% O艾琳告诉记者,目前尚存不多的贷款优惠项目中,针对5年内新移民的贷款政策最为宽松。只要首付达到35%,无须审查家庭报税年收入,银行即可放贷。所以,在“抢房”大军里,不乏新移民的身影。尤其是最近5年抵埠的新移民,竞价时更显示出超强实力,即便拼掉对手高价购得房产,也依然可以承受得起35%的首付。就连70万加元以上住宅,新移民购买也很普遍。位于湾景街(Bayview Ave.)北部的一片独立屋,均价超过120万加元(约合705万元人民币),由于华裔新移民大量迁入,“富豪山庄”成为这一社区的代名词。
6 \' U/ i2 `$ F4 D! I+ V# [+ T1 J3 r3 q m0 K
8 w% G' G, J. A4 `: L! Z! K: n& Y" h: y
; G- t* _" x9 }2 w艾琳说她很羡慕新移民,不仅是因为可以享受加拿大的贷款优惠政策,而且很多人在国内拥有房产,近年来国内的楼市猛涨使得大家有条件把国内优势转化为海外优势,迅速在加拿大实现住房梦。“但是,现在多伦多华人社区的房价不断推高,我们这些老移民就更难了,收入增加的速度,远远跟不上华人社区房价上涨的速度”,她不无忧虑。 3 p6 W" b, m# v0 E8 p4 p! `9 @' n8 h) m* T
8 h" x0 ^+ P. U, t$ x2 x/ B9 e: R% V$ W( K$ [
3 A/ B, U6 k' \6 n
她谈到的内容,与加拿大某著名投资分析机构最新提供的一份报告非常吻合。目前加拿大经济形势保持稳健,海外热钱不断涌入,新移民带来的人口增长以及对住房的刚性需求,都在持续推高加拿大的房价。其中,华裔新移民的“助推”能力有目共睹。
& X8 u {; r6 Z5 x- q
. r5 [! w% D' E5 l. t1 v
7 H9 C* b* v, t) B$ Q9 p
6 u6 k# f5 ?- o在多伦多,不仅是自住性质的独立屋屡掀新移民“竞抢”风,连市中心密集的小户型高层公寓(Condo)的销售都异常火爆。记者曾在近期开盘的某楼盘售楼处采访。该项目紧邻金融街Bay St.,都是小户型。以两居室为例,套内面积746平方英尺(约合69平方米),均价550加元/平方英尺(约合35000元人民币/平方米)。
8 Y0 E! m% Z7 {2 I9 Y4 g$ |& o& @
) W# X* v6 _$ i7 ~3 M
6 g/ Q$ q* H% F! ~- e: B
开盘当天,一早开发商还没有上班,但购房者和地产经纪们却已经在售楼处聚集。记者所见,几乎都是华人。由于各个地产经纪公司从开发商那里提前拿到的楼层及朝向不同,所以许多购房户还在催促经纪们想办法,力争签约前最后一分钟能够从别处“撬”来自己满意的户型,电话声、争执声此起彼伏。
7 X, ^6 M' H1 R1 Z/ |4 e2 T1 _8 j0 B7 d2 Z, ~" s# U* ]+ G
开发商的部门经理也是华人,他刚一出现在办公室,门外立刻就排起了长龙,一些争抢同一房号的客户急待单独洽谈,解决纷争。现场听到人们最关注的,是哪种户型及楼层方便出租。显然,大多数客户是买楼花用来投资,而不是自住。签约一开始,某某楼层售罄,某某户型抢光的议论声不绝于耳。一位中年女士总算如愿签下一套位于12层的单间(Studio),兴奋之余,她啧啧感叹:“怎么像在国内买白菜!”(注:应采访者要求,内文名字均为化名) / I# Y' z7 i* M" C1 I7 z
5 C3 O, D# a) D; q
央视网驻加拿大记者 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