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在2012年,有将近20万(19万4029)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比2011年增长了23%。如果保持这样的速度,四五年内每年就会有50万的中国学生留美。目前美国四年制大学中的在校生不过2000万出头。中国的留美热,已经成了世界奇观;未来几年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将形成全面的冲击。. J2 Q3 B/ {, T# B2 S% }( d" Z
# K. d$ w; P) ~9 K3 g3 ^" X6 f) s, b 留美的费用,一个学生四年下来大多在150万至160万人民币左右(约30万至32万新元)。如此大的投资,回报如何呢?不久前《华尔街日报》中文版上发表的一篇《中国学生如何把美国文凭回报最大化》,提出的几个数据颇为耐人寻味:72%的中国留学生从国外大学毕业后,马上回国或短期工作后回国,在美国基本站不住脚;海归创业的成功率和利润率,都低于留在国内受教育的同代创业者,海龟变海带越来越成为常规。另外,中国学生提交的推荐信中的90%是伪造的,文章样本中的70%由别人代笔,高中成绩单中的50%经过篡改。造假已经成为留学的主流。 F! d# `, a' N' M; }) N2 b
7 t! R/ ~( a& R* U7 t1 d) P1 }2 [ 如此的高投入低回报,显示了留美的巨大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在美国高等教育现状的映照下更为刺眼。美国的高等教育雄踞世界第一。世界大学百强中的将近一半被美国大学占领。这是世界各地学子负笈留美的重要原因。但是,美国前五十强的大学,除了几所州立大学外,大多数每年只招收一两千人。20万的中国留美学生,99%以上和一流大学不沾边。. J; }" Z" h( A/ s
7 s' M3 t, m, c* Y1 Y 不久前在美国公共广播电台的一个专题节目中,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通向繁荣之路”计划的主任威廉·西蒙兹(William Symonds)大声疾呼:美国的高等教育彻底失败!大学费用越来越难以为中产阶级所承受。目前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一半左右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同时有三分之二的工作并不需要大学文凭。. R* O: Y' Q( R' w
& j4 i$ X$ I. L4 D% [
《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则指出,穆迪公司在2013年1月的财政评级中,给22所大学降级;标准普尔则给13所大学降级。这两次降级都包括几所名校。三分之一的美国大学财政状况比经济危机前差许多。在4000多所大学中,只有500所左右财政稳定。美国的学生,越来越难以支付得起学费,逼着大学纷纷以奖学金的形式给予折扣。在这种状况下,支付慷慨学费的中国学生,自然会成为大家的争夺对象。估计在未来几年,中国学生留美的学术门槛依然不会太高。' e' {$ e6 [9 ^% [( E \$ b* X, Y
7 A2 @( w# G S# X. A
教育资源的浪费
6 w% @6 H4 [8 g* ^- e1 d. M; \# z, s
$ N+ f! ]0 \# a) M( H% _ 这也是造假成为留美主流的原因之一。如此大规模的造假,在美国媒体上连篇累牍地报道,大学方面当然也非常明白。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即使是常春藤名校,也知道自己接到的中国申请材料大部分是伪造。但是,许多学校盯着中国学生的学费,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使中国的留美学生素质越来越低。留美变成一种消费。
8 Y$ y+ z" k/ n) n, O; _8 Q+ L% t7 Y6 M
$ A: B, y" ]) I! t0 ]! ]7 u 结果不仅仅是大学的教育质量受冲击,这些一掷千金享受了留美经验的学子,最终还是一事无成。特别是对于那些把送孩子留美作为自己移民的“先头部队”的家长,会有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的感觉。这种状况,随着留美热的继续增温只会不断恶化:录取标准过低、中国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扎堆、越来越自成一体、和美国社会不接触……今天的留美大潮,预示着四五年后的海龟大潮,使海龟进一步过剩、进一步贬值……如此盲目的留美潮之所以能长年汹涌澎湃,一大原因在于中国家长和学生对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误解。如今美国的大学文凭,还不如三四十年前的高中文凭。连制造业中的工人,也有一半以上都受过大学教育。大学生不过是个“普通劳动者”,不属于专业阶层。要晋身为专业阶层,必须接受研究院级别的教育。这包括医学院、工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和一般的文理学院等等。如果以成为专业人士为目标,进入大学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进良好的研究院“卡位”,而不是什么毕业后马上就找个工作。
' Q6 Z: y: g8 s5 J6 y5 i. w* \+ }2 R: ^* b
为研究院“卡位”,和为毕业后就业而读大学,在战略上就有着非常大的不同。美国注重通识或博雅教育的价值,在本科期间强调素质的培养,和可转移的技能(transferable skills,如读写、数理思维、沟通能力等等)的训练,淡化专业。所以,那些把大学当作就业的敲门砖的人,在美国本科教育中几乎找不到法学、医学等实用课程。商学教育虽然在美国大学本科很流行,但除了沃顿和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Sloan)等几个例外,大多数都是低端的。商学院本科学生的素质普遍比较低,毕业后多就业于“死胡同式”的岗位上,升迁机会甚少,进一步读研究院的竞争力远不如文理专业。8 o9 T5 h6 d9 w' `3 ?8 U
% j ~) c7 |# ]6 b+ g+ |
中国的家长和学生正是不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简单的道理,把大学当成职业培训所,使商科成为最热的留美本科专业;仿佛一百五六十万的投入,就是为了培养一个商店里的出纳或公司最底层的会计。这样还怎么可能得到教育回报? M0 W+ H; M7 w0 @4 t
: x/ n8 |$ G) ~ 美国大学受财政压迫,因贪图学费而降低中国学生的录取门槛,使得留美消费化,就更激活了这种明明要赔本的教育投资。
3 y- z9 ~3 x* N7 x$ _* K* p
1 I$ y' U9 a/ j n+ h. w& a 如今中国的中介业,基本成为一个造假行业,已经发展出一整套流程,到了什么信都能开、什么章都能盖的程度。那些财大气粗的家长也得以骄傲地说:“没有我搞不定的事情!”这种花钱买教育的模式,就更加使人们忽视了留美的前期准备。要知道,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要跨越教育体制、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巨大鸿沟,非常具有挑战性。但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出去的理由,居然是“减压”!以这样轻松的心态出去,在美国的大学中自然难有表现。一旦大学毕业、发现本科文凭缺乏价值、需要申请研究院时,则要成绩没成绩,要推荐信没推荐信。既然本科是在美国上的,此时就再难重复中国式的造假。结果,这些学生只能再投靠那些见钱眼开、缺乏信誉的低端硕士课程。
) X+ w x: T8 B& b! ]. K) k
$ g3 Z+ S) X" W2 `) z+ V5 D D; n 中国的家长和学生,如果不在这种急功近利的道路上悬崖勒马,留美就会成为误人子弟的教育模式。# b! W' p2 \6 x* Y
0 v* B% I2 s# X; y!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