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Lily_liu 于 2013-3-6 14:08 编辑 ) g$ |9 }4 K6 L
; g! ?, z' z1 l3 e. D4 b& S
1 I; F0 T' S* B( t" P, g
一、前面的话:( y2 [4 y5 [: X) o$ W8 c; A
+ k( S! z( E0 k 在国内教过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学生遍布各年龄段,三四岁的,七八岁的,十几岁的,甚至初中,高中都有。为什么收的学生会这么杂呢?是因为国内现在“国学热”,家长们非常重视孩子的“国学教育”。当然这里不去讨论“国学”是否是伪概念,因为它的内涵实在太博大,我常告诉学生,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既然是中国的学问,那么医学、书画、戏剧、星象、术数、诸子百家、历史宗教统统囊括其中,既然“国学”如此庞杂,又有哪个人敢凭一己之力教得?不过所有“国学”种种,都离不开它的载体“汉字”及“汉字文化”。汉字,是了解中国学问的基础,也承载着身后的民族人文精神。学习汉字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认读,在于知识,而是汉字培养的是一种思维和智慧。$ u2 g9 P7 T) A9 ?. I
5 I% E, B4 Y5 W, Q' S( X5 d* V( s
小儿识字,多喜画画。大部分的儿童,在会写字之前就会画画了。现在的儿童画日出和商朝的人画“日出”一样。画画是观察、思考、模仿、表达的过程,表面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用,却能锻炼出细密的观察能力、清晰的思考能力、准确的表达能力、找些中国的古代的甲骨文、金文来看,单纯欣赏其图像,不分年龄层的人都能认出许多字,。反之,机械性记忆生字是许多儿童的“噩梦”,文字失去图像性,使儿童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弱化了,失去了对汉字的联想,即失去了对文字画面感的认知,重复机械的记忆汉字笔画,过度消耗了儿童的热情,厌恶学文字,对字毫无亲切感,又如何学好汉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呢?% D* Z: Z- c% |2 _
0 o7 S: }$ q" E! _1 a' I
汉字的教育应该以认读为主,重点在于讲述每个汉字背后的故事,还原人类造字之初的场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对细节进行大胆的想象,针对儿童的特点,进行兴趣引导,多鼓励,多启发,能识多表扬,忘了不追究,让孩子从“被动认读”变为“主动探求”,发挥学前孩子喜欢画画的特点——变“书写”为“涂鸦”。
. c6 Q6 b; U3 {
+ `8 |( Y R' }% Y* b( h2 R 下面整理了一些教案的图片和孩子们学字的照片。& _& Z3 Z5 x1 X" Z5 ?7 r' @
) q: T4 S) l% T" d5 A# V
% U- P2 a6 @0 j A 0 R) }+ m5 O' c- ~" m9 N2 l
7 _2 q8 [( T1 s& f2 N4 t, h, t8 v
, _$ u! K3 b$ N/ ^' w& P, \
- @) t/ G* @+ ]7 f$ G7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