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杂志曾经对全球近100个国家的国民阅读情况做过一次调查,结论显示中国人均年阅读量仅为1.5本,排在第78位。而排名第一的日本,人均年阅读量高达12本,随后的美国也达到了10本。温家宝总理对此深感忧虑,甚至发出了“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的希望寄语。 Y6 o" B- m% R L6 T0 s2 y 7 F4 K6 Q0 Z( m/ c: [) m
然而,果真是国人对读书提不起兴趣吗?非也!其实国人崇尚读书、喜欢读书的情节,上可追溯至孔老夫子的汗牛充栋,下可发掘出凿墙借光、雪地夜读的诸多民间典故。不论是因功名而读还是兴趣使然,国人的攻读精神都是确乎让人感动的。7 M5 k. x$ h7 o' l5 m
5 M% O+ O; [0 h9 V) M7 v0 o 古人读书,讲究一个借字。那时的书籍当属珍贵之物,寻常人家难以自购自读,于是便生出了“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借阅纪律。千年之后的今天,书籍虽然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所遵循的模式仍有自购自读之嫌。普通国民要想多读上几本好书,大多数人只能自掏腰包,全额买单。而要论起数量质量,恐怕还是让不少国人生出“买好书太贵,读好书太难”的感慨。- A4 y* ~: c* C9 u, V) Z
" o8 ?! L# u2 _+ ^6 w- N5 a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近日做了一期节目,讲的是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经验。美国政府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力度很大,图书馆所有运行经费中,80%由政府直接补贴,其他20%则由政府直接任命的董事进行筹资和接受社会捐赠。这种经费运行模式,切断了公共图书馆暗藏的利益链,保证了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为美国公民提供了大量的免费阅读机会。2 R9 }$ L( Q! J, z- \9 U t8 V
8 E( _8 |4 V: u- R) M, L- G
而反观国内,除了大学中有这样的阅读机会外,较为固定、完全公益性的图书馆数量之少、分布之不均的状况让人不敢恭维。以2008年相关数据为例,全国公益性公共图书馆数量为2500余家,其中中西部地区仅有400余家,有近2000个县市仍未建立起地区级图书馆,8亿人享受不到公益图书馆带来的阅读便利。由此可见,国人的阅读精神并未消逝,欠缺的只是相应的政府投入与公益文化设施建设。不读书的民族失掉的是学习力与创造力,而一个无书可读的国家失掉的,却是整个国家的命运。+ U+ X: g/ `# K' \9 ^2 S! P
如果你有机会到我们广西南宁广西图书馆,你就发现阅读的人非常多。我不得不赞扬我们的首府南宁的美:一年四季草坪鲜花有人打理,东南亚的大使馆纷纷落户南宁。办理一个图书卡200元,但是图书馆里人群众多,为了能占到好位置,你得大老早出门。图书馆里的快餐生意红火。购书中心永远人山人海。. M. I4 i. E6 U) v
广州的购书中心更加繁忙,喜欢买书的人总会看书的吧? " a$ k, P8 o% H4 Q* [: M% B8 m 楼主看到的是什么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