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70)  鸡蛋( 0)
|
真是了不得!) G: @* |7 x- A% A
; F, }; }1 F( G) ^$ r' w1 A3 \
周一,全球股市都大幅上涨,道指更是涨幅超过了300点。
/ B6 ~0 v8 x, B0 e' |' }
6 f8 c4 F- W0 n 大西洋(12.10,0.20,1.68%)那边,有报道称欧洲各国正在努力制定解决危机的计划。而这边的报道则说,假期购物季节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开端,“黑色星期五”很可能创下历史纪录。) S8 c$ |3 h9 F; L
; V! g. E- @: G* Q3 d' c/ p
那么,是不是危机就要过去了?我们是时候开始承担更多风险,买进更多股票了?& m+ r3 s; A( K0 [, D! m. [
0 R' Y+ F# Y8 F. r3 K& h0 L3 P E7 |* V 当然,这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而且股票价格看上去似乎也还不错。
5 O+ p1 N f/ p* Q( s9 ?- C p% V' s3 Z# r% T& T. l4 t
可是,我们却有十大理由对前述的乐观表示怀疑,怀疑眼前看到的,不过死猫反弹而已。
9 d2 R: X, _4 {8 t+ v8 D# L0 h# X. _' p1 L/ h/ b- G- u
1.市场原本就该上涨。标准普尔500指数已经连续下跌七天了,而一个股票市场如此一直直线下跌根本是不可能的。在连续多日的下跌行情之后,那些做空股票来谋利的人是很难抵御回购股票,锁定自己利润的诱惑的。与此同时,那些抄底买家看到了心仪的价位,自然也是要食指大动的。于是,猛烈而迅速的涨势自然也是顺理成章。这样的涨势可能会持续一天,一周,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归根结底都与长期的大趋势无关。) ~; B \* \) J' ?+ G6 h: r
1 e. K* I$ _- ^( d. K& }( {- M 2.来自意大利的报道一度点燃希望之火,但是最终却被证明是乌龙。周末时有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正在制定计划,要以6000亿美元的巨资出手援救欧洲。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的发言人已经明确表示,他们没有这样的打算。
5 T0 k+ V4 s* w3 b- i
' h& T) ]. ^; c5 E( p$ _ 3.来自北边的报道一样荒唐。当听说报道当中,德国、法国和布鲁塞尔的官员们正在研究新的援救计划,市场群情振奋。可是,看看那些细节吧!在这一前提之下,欧盟将帮助为那些危机国家的债务提供担保,但是作为交换条件,这些国家必须交出对自己预算的否决权!在一个严肃思考的头脑当中,这样一个提议都不会停留超过十秒钟。看看希腊,哪怕是自己政府的预算削减,都引发了骚动。我们怎么能够想象让希腊人,或者是意大利人、西班牙人接受布鲁塞尔的安排?
# s9 [; n0 J5 f% X; v5 A+ T
! w; d$ S0 Z' o$ u 4.难道德国人突然变成了通货再膨胀论者?要寻求一个在政治上不至于造成巨大争议的方法,就只剩下了开动印钞机。这就意味着,要么是欧洲央行印刷更多的欧元,要么是让德国这样的国家退出欧元区,印刷自己的货币。可是迄今为止,这两个选择哪个也不在议事日程之上。德国不会让欧洲央行印钞,而他们自己也没有做好退出的准备。因此,从这个方向寻找危机的解决方案,无异于缘木求鱼。3 K3 v6 U5 W9 d9 V' d$ |
m0 d% k% q1 |0 X9 E+ u% p4 o% r; A 5.意大利仍然在麻烦之中。政府债务总规模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20%,政府间债务的比例也高达100%。在网罗了历史上历次金融危机的著作《这次不一样》(This Time Is Different)当中,罗格夫(Ken Rogoff)和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发现,100%正是个大麻烦发生的至关重要的“临界点”。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要向意大利政府贷出五年借款,投资者要求的年利息是7.5%,而对德国他们的要求却只有1.3%——还有,对西班牙的要求也一直都在6%以上。, f* z6 k% m5 G1 n. b3 O. u
6 i3 ]1 V: U. x& @$ ?) i# W 6.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势看上去颇为不妙。在过去几年当中,世界经济之所以可以免于崩溃,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而中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其房地产繁荣。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价格正在下滑,开发商处境艰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发出警告,称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言,这意味着巨大的风险。在最新的调查报告当中,经合组织将中国房地产公司的财务状况称作是“令经济前景黯然失色的重大国内风险”。
8 g& H+ e5 b( K6 {+ H$ T- ~" ^" U$ E% \* {0 m& A* i: w5 _
7.美国消费者依然高度节俭。尽管有报道告诉我们,“黑色星期五”的零售销售数字较之2010年大幅增长,创下了新的纪录,但是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庆祝的。投资者所看到的是全国范围的一片混乱,令人尴尬的混乱——在周末,诸如拳脚相向,撒胡椒粉之类都纷纷上演。彭博资讯就有一篇报道,主角是一位身怀六甲十二周的孕妇,她为了得到购买降价平板电视的机会,居然在冰冷的天气里露营排队。如果一个有理性的人看到这一切,心中升起的只能是忧虑。那些数字是很难让人振奋的。是的,有些谎言告诉我们说,美国消费者“正在改善自己的资产负债情况”,但事实却是,较之几年前的泡沫高峰时期,这个国家的家庭债务只减少了区区4.5%,而较之2005年依然高出20%,较之1999年更高出100%。联储告诉我们,消费信贷水平正在增长。商务部则告诉我们,美国家庭的储蓄额度不及他们可任意支配收入的4%,几十年所仅见的低水平,而2008年到2009年时还有6%。% o2 U y+ I& r2 n) C4 D5 W
4 `! h( e* M c( o" C- [# h9 O2 E 8.成千上万人依然没有工作。失业问题真正的严重程度其实远远,远远超过政府所告诉我们的。官方失业率为9%,但实际上,这却是个没有多大意义的数字。所谓“不充分就业率”也没有讲出故事的全部。劳工部的数据说,在二十五到五十四岁之间的美国人当中,失业人口只有420万。可是现实是什么呢?我们深入挖掘劳工部的数据,就会发现,美国适龄人群总计是6160万人,其中只有4670万有全职工作,两者之间的缺口达到了1490万。还有370万人在做兼职,700万人根本没有被纳入统计。. Y* M$ Z9 y$ c5 d
' l3 V8 _+ ?1 e) {( k2 b) Y5 A
9.股票价格仍然算不上廉价。这一点不应该被夸大:现在确实有些股票的价格是有一定折扣的,尤其是一些美国和海外的蓝筹股。不过,整体而言,正如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所计算出来的,目前美国股票的价格平均相当于过去十年盈利的21倍,这一叫做“周期调整市盈率”的指标已经被历史证明是个可靠的量度,1880年代至今的平均水平是16左右。
' ~$ k# W3 n1 K& \4 V
8 `' H0 U1 j* f- E 10.经济前景难言乐观。西方各国政府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在忙着的,其实就是要以寅吃卯粮的方法刺激经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年当中,发达国家总债务相对于总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经从80%增长到了100%。迟早有一天,他们必须勒紧裤带过日子。美国这里有超级委员会,而欧洲那里,也在制定各种节俭的计划。因此,也就难怪经合组织预计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要减缓了。. ^9 B7 u3 e) _3 q) t& {. i+ F. {
( t7 \' M- z* ^+ K7 w# A0 e% T# T 当然,再难的日子也会过去。经济的基本面看上去总是那么可怕,因此才会有人把经济学叫做是“灾难科学”。或许,我们所经历的会比我们所恐惧的要好一些,但是至少,我们总没有开香槟的资格。(子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