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37|回复: 0

外媒解密:其实中国欠美国1000亿美元以上

[复制链接]
鲜花(73) 鸡蛋(0)
发表于 2011-10-28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7日发表了题为《中国和美国的债务关系》的文章,作者为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于晓华,以下为主要内容:# ?1 ~# {5 l" s7 b
0 i3 X) J" q: H7 b* M2 c$ Y
2011年1季度已经超过了3万亿美元,其中购买的美国国债已经达到了1.2万亿。于是,我们一些国人觉得美国人欠我们的钱,美国的经济命脉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上,我们是「大爷」了。国内某记者在国际场合也「代表」中国人民「去」提醒」美国总统奥巴马:「你们欠我们钱」。可是,如果仔细分析下来,我们会问「是美国人欠中国人的钱?还是中国人欠美国人的钱?」/ T; \; V0 l7 m+ Y7 V5 m8 H

, L2 {# h. a& ^- p1 ]( r美国国际收支中的「暗物质」* q% T8 y; A! n) j. m$ V. J/ }
5 q+ X! q! }; o( g% H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美国从1982年开始持续30年保持贸易入超,累计的贸易赤字已经达到了6.6万亿美元。但是美国所欠的外债只有4.5万亿美元。虽然美国经济分析局(BEA)估计,美国在2010年国际金融支付净流出为2万亿美元。看起来美国已经欠债无数,破产在即。
4 B" t' f" n& ^. i0 m) a4 ]/ _+ W* @. j, G- [2 p
其实不然, Ricardo Hausmann和Federico Sturzenegger在200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不同于官方统计,认为美国从1982年到2005年之间美国实际的国际金融净支付为每年净流入约300亿美元。我想这样的一个趋势在2005年之后也不会有很大的改变。美国在国际支付中还是资产的净收益国。
- c1 D$ p! c5 k( ^" V/ z$ ~
2 G1 m' B' K2 f美国的官方统计和实际差距很大。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是靠一种看不见的所谓的「暗物质」造成的。Hausmann和Sturzenegger认造成美国的「暗物质」(Dark Matter)主要有三个原因:: \0 S* `9 {7 l. G3 ~- t) g
! x% {) C. o; S
(1) 美国是一个资本出口的大国,在国外的资产总额超过了20万亿美元,其中私营部门的资产总额约为16万亿。他们资本附加价值非常高,在国际上的收益率远远高于美国经济分析局的5%(长期国债平均收益率)。如果这些资产的实际回报率保守的按照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率来计算,为10% 。在统计上造成的差异就达到了1万亿美元。那个2万亿缺口的一半就补起来了。' J& U; Q# C/ V) y

7 V: h9 M8 D8 E7 T  `(2) 美国的外债为4.5万亿元,这些外债的平均利息只有5%。如果这些外债绝大多数(3万亿)回流到海外新兴国家(就像一个银行),资产回报率肯定会超过5%,如果还是保守的以10%计算,这一块美国欠款却白赚回了1500亿的利差。, ]2 J' _' B8 Z4 l

% `/ [  P; T# T(3) 美元是世界的结算货币,各国为了保持流动性,就必须持有美元,而这部分美元是利息很低。美国这些美元从他国换取的大量高价值资产,获取更高的回报。世界现有的外汇储备总额为7.5万亿美元,60%位美元,如果1/3为流动性美元,那美国就相当于无偿的获得了2.5万亿美元的资产。如果这些资产的回报率回报率为10%。这部分资产,美国每年净赚2500美元。0 w7 \4 m* c' V$ _! a* W! \" n: g
  P8 A7 `9 k9 R# c2 U
此外,美国每年有大量的新移民带来了大量资产,投资和技术,这些资产保守估计4000-5000亿美元。
2 l. |9 ^) a( c7 w5 K
) i2 [8 K9 s, \- q2 b8 h, }8 {$ B如果以上这四点相加起来,所以美国的国际金融净支付应该是平衡的,可能每年略有盈馀。美国并不像我们所说或者看到的那样负债纍纍。
& H- ]2 z+ y! I9 X/ z$ }
4 x& X" _, V5 g9 g0 G) b中国和美国的债务关系
. h* W5 K& m4 k- N) |, [
$ C4 R* d! d* T& ^6 Q: A+ i1 T从以上的几点分析来看,看起来美国欠中国钱,实际上是中国人在帮助美国人赚钱,使得美国人享受高工资,低成本的生活。 虽然,中国拥有3万亿美元的资产,美国人欠中国1.2万亿国债。如果细细分析下来,中国却是欠美国人的钱。0 [, q8 T5 _/ \

( s4 D" c& m% t/ j(1) 美国在中国的拥有大量的投资和资产。虽然从统计上看,美国对中国每年的直接投资只有40-50亿美元,20年累计起来也就是1000亿美元。可是实际数字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因为美国每年在中国的盈馀都作为投资追加了。按照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美国在海外的资产总额超过20万亿美元,它在中国的资产总额超过其3% (美国经济分析局估计美国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直接投资权益约佔其全球总权益的3%)。也就是说美国在中国的资产超过6000亿美元。这一笔钱达到了美国对中国所欠国债的一半。
8 n& C4 ^' C5 W7 j  m% w- {. L2 H
: {; G; m* B' h; x但是我认为这个数字肯定是低估了。我就举几个例子。比如(1)中国最大IT公司百度就是一家美国公司:公司前10位的大股东都为美国投资机构。按照2011年10月23号的市价为410.6亿美元。15家百度就相当于美国在中国的总资产。30家百度就可以把美国人欠中国人的钱给抵消了。(2)美国银行对建设银行的投资市价大概为1800亿人民币,约合300亿美元。40家美国银行的投资就可以把美国欠中国人的钱抵消了。( c( b; ]$ C5 J( o

) t8 i5 E) U  Y4 N" Z: w当然,如果我们把其他的中国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新浪,搜狐,当当,盛大,中铝等一长串企业算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几个百度的数目应该是有的;如果把沃尔玛,辛巴克,麦当劳,肯德基,摩托罗拉,高盛,波音,微软,佳吉,保洁,安达信等一连串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收益计算起来,然后进行资本化,那是相当惊人。中国大陆占美国海外资产的3%,可能是低估了。
$ i6 ]6 d: e' u- e$ x8 |9 R% q8 x" |; d" B( _
(2) 美国虽然欠了中国1.2万亿的国债,但是这些钱又可能变成热钱回到了中国或者其他新兴国家,享受到了中国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和货币升值带来的「双好处」。美元投资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收益率可能达到年均10%(经济增速8%+2%货币升值)以上,但是美元国债的收益只有5%。这些利差都变成了美国「暗物质」的一部分 。+ J9 a* C4 V0 y! }( @" R

4 d6 U& Q. ?' u1 v同时,这还存在一个「乘数效应」。美国就像一个「银行」一样,可以不断地产生美元货币,然后对中国投资:对中国的投资,变成了美元国债,然后再回到中国投资,再变成美国国债,週而复始。只要中国经济还在高速发展,中国人越买美国国债,美国人越高兴。等于在帮美国人赚钱。! T. ]" F, ^6 F: z' ~8 O
% N6 u5 B% S& q- A* D
这部分国债等于每年中国送给美国600亿美元的投资收益来平衡美国的赤字帐户。如果把这部分收益资本化,以10%资本折现率,这部分收益资本化后就价值6000亿美元。; w: X% S) X2 w4 g! I

' ]/ l/ `- v# {( [) ^4 M(3)中国每年有大量的精英移民,以及贪污官员把资产从中国向美国转移。这部分资产可能在100亿 美元以上(比如2010年中国向美国的投资移民为774人)。资产化之后也会在1000亿美元以上。+ a$ D2 B+ ]8 A9 ^* Q7 ~
, C( _( v* m0 u# p: R  ?. t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可能不欠中国的钱,而可能是中国欠美国的钱。美国借的是低收益的国债,中国欠美国却是高收益的企业资金。这种结构的错位,结局是的中国欠美国的资金可能在1000亿美元以上。) C3 E( K) G. J
  e$ z! A+ u% ?. E4 I8 W
上述的分析表明,美国欠中国是政府的钱,收益率非常低。中国欠美国却是企业的钱,收益率非常高。中国越持有美国政府的债券,其实是帮美国人赚更多的钱。从总量上来说,美国是不欠中国的钱,反而可能是中国欠美国人的钱。中国欠美国的钱,按照市场化的测算可能在1000亿美元以上。2 l/ Z0 F0 ^* m1 e

; N1 }' g, z6 S  }6 j. q8 v中国之所以把外汇储备购买国债,其主原因是无法找到其他更好的投资途径。中投公司投什么亏什么背后肯定存在体制的问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改革外汇管理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外汇储备的利用效率。! _" N- B! h6 Z

3 W& m7 s' H, n& @, O' d1 O# V; L" k最近,美国参议院通过法桉逼迫人民币升值,同时中国外汇储备却开始减少。这样的现象提醒中国,美国人开始对中国开始收账了,当局者应该警醒了。如果不注意,对中国的结局可能正如 Hausmann和 Sturzenegger所指出的那样,美国的「暗物质」会导致中国经济的「大爆炸」(Big Ba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27 20:37 , Processed in 0.06621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