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光影感悟 1 A; N: B4 o& J& q0 T- u
李白是个摄影师 $ P* ~* @/ D* E/ S
我热爱李白,是从中学开始的。 ' J1 Y& h) l& S: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x( J/ p+ M1 C% W8 i& O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 [; x( X8 z! R8 w2 c4 ?: {* o每读此诗,脑中必然清晰地浮现出一副美景,有光有影,不由得让人满口生津,沉醉其中。这就是一个伟大的诗人留给后人的丰厚精神食粮。我常想,如果我能送给李白一架照相机,那么他肯定也会是一个伟大的摄影家。 8 q- T# r* c) s$ x3 J5 ~
毫无疑问,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声色美景,文字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情——浓郁得化不开的感情。用“文以载道”的观点解释,“文”就是作品,是艺术的本体,是形式美学的落脚点;“道”就是作品的情感,是灵魂。伟大的艺术家总是能在自己的作品里流露出细腻而又动人的情感,如果这种情感以摄影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摄影自品无疑会是成功的。
|3 y; Z& t0 J8 y* t0 h在摄影术诞生初期,光是作为自然环境中的一种客观存在而被摄影师记录的。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码影像技术的诞生,现在的摄影师对光线有着越来越强的驾驭愿望和控制能力。同时,摄影作品中的用光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对光线的情感表达有了更个性化的认知和诉求。 4 U, N- m* ^5 K" [/ ]; G0 ^
我对于光影的爱好来自于黑白胶片时代,即便是在数码横行的今天,我依然迷恋那些抛弃了色彩干扰、呈现出迷人影调的银盐相纸。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拒绝色彩,我相信色彩本身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有时候未必来自于色彩本身,而是来自于色彩的表达形式和传统感受,并且,色彩也需要通过光影来丰富。 1 T7 S' R* v' ?9 M2 f0 H4 {
我迷恋光影,一是因为我的镜头前一切事物的材质、色彩、肌理、线条等在光线中能呈现出不同的气质;二是由于光线为造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相同的物体,如果用不同的光来照射,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两点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 # v8 G5 @4 z1 Z, D! s$ }+ [
我们知道,在影室中,布光不仅仅是为了照亮物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利用阴影隐没物体的一部分。对于不同的题材,我会使用不同的布光,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 Z# S/ u; t/ B/ J$ h+ \当大面积的光充满整个画面的时候,画面显得丰富并且呈现出明朗的气氛,这是一种让人看一眼就能引起快乐回忆的光线,常常伴有浓郁的色彩,一般适合表现轻松和快乐的心情。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绘的就是一副色彩艳丽、生机勃勃的画面。 0 E8 v0 i( Y5 |+ O
大面积的光需要很多灯同时工作,不同灯光的修饰功能也不同。我比较倾向于让灯光排列在小模特周围,需要什么灯就开什么灯,必要时再用反光板来辅助。我常常用这种布光方法来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一面。
% [* Z+ s' c! Y+ ]当少量微弱的光出现在画面中的时候,色彩会由于明度的降低而褪去,此时的气氛是安静而又低沉的,意境优美恬静,犹如李白的《静夜思》。
0 }3 \& \3 A$ m: s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7 j" T# {' ^1 | \( ]* Q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 _, x* H* M; m* O6 T& o
这种影调通常是由逆光或顶光来实现的,这也是我最偏爱的一种布光方式,正因为这种光很细致,出来的效果略带忧郁,我常利用这种布光即兴发挥,表现宝宝安静的一面。
2 Y" V, n: L, I& Q光也是有力度的。硬光会产生强烈的阴影,适合表现坚硬物体的质感,常用于表现刚强的气质,这种光不太经常用于儿童摄影领域,故此我很少用到。柔和的光会四处弥漫,往往伴随较少的阴影,这种光线如同加上了柔光镜一般,梦幻又迷人。李白的“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体现的就是类似的阴柔俊美。我喜欢这种气氛,并认为这种光线适合表现儿童题材,所以经常用这种布光来进行创作。
" J! Y, s$ p ?- U* A如果李白能活到今天,我想,浪漫又豪放的他,以其极富个性的创造力,定然会创作出让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 {3 ?& W X0 m
/ J. B# X/ ?% A. b# B1 ]3 D# w. a
济宁婚纱摄影万丽海景,来源http://www.qddak.com/shownews.asp?id=7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