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1)  鸡蛋( 0)
|
http://www.oc.org/web/modules/smartsection/item.php?itemid=4323
3 h( r3 a4 Q( e! p$ l
# R4 A* |1 x7 w& i在《启示录》,主耶稣提醒地上的7教会,撒但在末世会用3大技俩来攻击他的教会∶. v- K4 V0 ^3 e! |: y. f
(1) 透过罗马帝国的皇帝、官员明目张胆的逼迫教会,而身受其害的有士每拿和别迦摩教会(《启》2:∶8-17);, |; i1 Z- O! Q2 P& c
(2) 透过假使徒、假先知所散播的异端邪说来迷惑教会,而面对这种挑战的包括以弗所、别迦摩、推雅推喇、和非拉铁非教会(《启》2:∶1-7,12-29,3:∶7-13);
; L! x. K* w' f) l8 y(3) 透过社会繁荣、金钱财富的引诱来迷惑教会,而缺乏儆醒的有撒狄和老底嘉教会(《启》3:∶1-6,14-22)。(注1)
3 c3 @! V* f7 A8 F$ P
9 E% e1 C( u9 Y# S1 \我们看今天的东西方社会,撒但还是在使用这3大技俩来攻击教会∶在东方社会,一些独裁专制的国家或回教国家明目张胆地逼迫教会;在西方社会,因为民主的政制深入民心,撒但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金钱财富和社会繁荣来迷惑教会;而撒但异端邪说的技俩,更是充斥著全世界,不论是东方社会,还是西方社会!难怪,主耶稣在耶路撒冷,面对十架试炼的来临时,多次提醒使徒们∶“要谨慎”,“总要儆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参《可》13:∶5-9,22-23,33-37,14:∶38),可是他们当时没有听进去,以致在客西马尼园都离开主逃跑去了。2 B2 z& A7 F1 k3 z0 K$ b0 W
m; A( ~; T2 t撒但迷惑人心的6种主义/ Y' S0 [8 h- A" `( Y7 r" w
6 f# ]: Q* w9 a+ LStephen Eyre 多年前写了一本很有洞察力的书(注2),书中指出西方信徒正面对著撒但6种迷惑人心的主义∶(1)物质主义(materialism);(2)行动主义(activism);(3)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4)顺应主义(conformism);(5)相对主义(relativism);和(6)世俗主义(secularism)。本文将讨论这6种主义如何迷惑人心,而信徒又如何能靠主胜过它们。& C" W' u, P! X! _1 f; `: ?- C
+ q1 h, W- L9 y4 }(一)物质主义(materialism)5 n9 }+ w" \; I7 ]) |
- d9 ^ H3 u3 ?6 [* U6 \9 h% \& V& o物质主义认为物质是宇宙里面唯一仅存的元素,连人的思想意识也只不过是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而已。当然,不一定人人有这种极端的看法,但无可否认的,在西方很多人认为物质是生活里面最重要的元素,而这种的观点在信徒中也是非常的普遍。本来,基督教的信仰和物质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因为两者的世界观是南辕北辙∶基督教相信有神、天使、属灵世界的存在;而物质主义根本就不相信这些东西。5 r! W _" B4 |% ?0 ^7 y; B+ R
* p0 z) M& Q: [1 T8 C
问题是不少信徒,虽然信的是基督教的教义,可是实际过的是物质或拜金主义的生活!(注3)在福音书中,我们看见撒但先後以物质主义和拜金主义来试探主耶稣。首先,他对主说∶“你若是神的儿子,可以吩咐这些石头变成食物。”主的回答是∶“人活著,不是单靠食物(物质世界),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属灵世界)。”(参《太》4:∶3-4)其次,他对主说∶“你若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万国的荣华)都赐给你。”(参《太》4:∶9,《太》6:∶19-34,《路》12:∶15-21)信徒要胜过物质或拜金主义,就要常常经历神的实在、主的恩惠、和圣灵每天的同在(注4),也就是特别要看重我们每天的属灵经历(注5)。正因为主耶稣(参《约》16:∶32)和使徒保罗(参《林後》4:∶16)看重这些属灵经历,所以他们能够胜过撒但的引诱。; _ H- y" M0 |/ B- X* b" ]" x- V
, m, {4 g- I# x4 j1 A3 z4 `& C% X j. c. S
(二)行动主义(activism)+ C+ J/ O% F. p3 N( J, i+ R
% M2 V3 x" r% e3 [3 Z行动主义认为人活著,就是要忙碌的工作,而且自己越忙碌就越显出自己有价值。有3种人是特别受行动主义的影响∶要出人头地、受人赏识的工作狂;忙著送子女去不同才艺班的父母;和要名列前茅、成绩满分的读书狂。在这些人的口里,我们会常常听见两个用语,就是“成功”和“胜利”。行动主义的教练会常常提醒队员∶“胜利不是一切所有的,胜利是唯一的选择(winning is not everything,, it is the only thing)!”
4 a* |& |4 Q, ?" |0 G1 s, e8 Q& w) H5 |. u: ^$ T
教会里不但有不少行动主义的信徒,也有不少行动主义的牧者;而他们还常常被认为是最委身的信徒和最有果效的牧者!可惜,问题是这些信徒和牧者,很快就会发觉他们的服事越来越沉重、身体越来越疲乏、灵命越来越枯乾。旧约的摩西有点像是个行动主义的领袖,以致他的岳父需要向他献策,设立千夫长、百夫长管理百姓(参《出》18:∶13-27;《民》11:∶10-15)。信徒要胜过行动主义,就要接受人的被造和有限,以致愿意多祷告、少操劳;多安静、少暴躁;多倚靠主、少倚靠自己;多与主双打、少单打独斗(参《可》1:∶35;3:∶14;6:∶31)(注6)。$ O/ ^' d( `9 p! ^# |9 T
1 L; U" x0 k' V3 h8 m(三)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 h& y) K. o) b' u& O( U1 f" q8 Z9 N; l# l3 u; S9 `
个人主义认为人有权不受家庭、教会、传统的左右,自由自在、独立自主地生活。因此,不少人认为信耶稣很好,但信了主以後,不需要受洗,不需要加入教会,也不需要参加教会的崇拜或团契。反正,电视不也有很多基督教的主日崇拜节目吗?不也有很多基督教的讲道节目吗?信仰不是个人自由的选择吗?教会这个人多复杂的地方,不去也罢!问题是神创造人类的时候,没有用独立个体、工厂机械的方式去创造,而是创造人类这个大家庭;而神呼召亚伯拉罕,也不是呼召他一个人,而是他全家往迦南去。同样的,个人主义也违背新约的教会观,正如保罗对哥林多信徒说∶“你们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参《林前》12:∶27;《弗》4:∶11-16)无论是旧约的以色列,还是新约的教会,神的子民永远是一个敬拜神的群体。信徒要摆脱狭窄偏差、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参与神家庭的团契和建造,才能在这个暂时不完美的群体里,培养和结出“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些神所期待的圣灵果子(注7)。
7 O) @9 T0 u }- A" x! M' M" A2 k
(四)顺应主义(conformism)$ f' u$ ?8 I) M+ f
7 Y3 f* U/ L$ q( j5 B t顺应主义有点像顺应潮流,认为自己的价值需要周边的人来肯定和接纳。不少信徒有顺应主义的毛病,觉得自己需要保持一个“好基督徒”的形象,以致自己可以被教会的弟兄姐妹、长执牧者接纳和肯定。问题是很多时候,这种信徒活出的不是圣灵所结的果子,而是他的教会当时的基督教文化(如不吸烟、不跳舞、不看电影、不留长头发),因为他其实不是“顺著圣灵而行”(参《加》5:∶16),而是“顺著教会的文化”而行!这种的行径不是来自基督的新生命,而是来自仿效周边人行事为人的结果。1 B+ K1 L- A: u3 d- q! V
+ S; L3 e( x- p
有时候不但信徒有这种问题,牧者也有这种问题,希望能保持一个“好领袖”的形象,被信徒尊敬和肯定。旧约的扫罗王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以致违背了神的命令;更可悲的是,他没有真正的悔改,只要求撒母耳与他同行,在“以色列人面前抬举”自己(参《撒上》15:∶24,30)!信徒和牧者要摆脱顺应主义的影响,需要有健康、从神而来的自我形象和价值观。我们既然是照著神的形象像被造,来“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参《创》1:∶26),我们怎麽可能没有价值?信徒是“有君尊的祭司”,怎麽可能没有价值(《彼前》2:∶9)?神是天上的大君王,照著神的形象像被造的人类,是地上代表神的君王,怎麽可能没有价值(《启》20:∶6,参《罗》5:∶17,《林前》4:∶8,《提後》2:∶12)?+ {4 `" J/ ?9 f/ X( i! _
2 O" Q- b7 E9 [$ H: @8 e6 w(五)相对主义(relativism)# P# K7 t2 G( A$ R/ w
0 Q \1 Q4 ?7 `9 C; H; ^相对主义非常适合今天西方多元文化的社会,因为它认为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不同文化的观点与角度,会带来不同的立场与共识,也就是所谓相对的真理。既然没有绝对的真理,也就没有绝对的道德伦理。因此你不能将你的道德伦理,强加在我的身上;我也不会将我的宗教信仰,强加在你的身上。在教会里,相对主义也相当的流行∶你相信你的公义的神,我相信我的慈爱的神;你有神给你的带领,我也有神给我的引导!
9 S# f( O; Y. Q3 U0 z) v4 k9 N; u
问题是,基督教的信仰和相对主义是相悖的,因为基督教相信绝对的真理,相信圣经是神给人类的特殊启示,并耶稣基督是神给人类的终极启示。问题不只是我们有没有信心,或相不相信,而是我们相信的是不是圣经中所启示的真神?耶稣10个童女的比喻正强调这个真理。当5个愚拙的童女对主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 的回答是∶“我实在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参《太》25:∶11-12)信徒要摆脱相对主义,一方面要持守真理,包括投资时间和精力去研读圣经;另一方面要活出真理,就是活出圣经的教导,特别是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参《太》6:∶33)。# m. C; ]+ K5 O4 q2 w6 F
5 T8 O4 E. O, e- z. a( ?(六)世俗主义(secularism)9 x+ a% N+ Q3 A+ b3 k3 H
9 r' y* f8 q; @+ [9 k0 T
世俗主义认为人可以不需要或理会神(注8),而仍然可以活得快快乐乐。有一年,笔者去圣地旅游,途经埃及,在上空看见尼罗河,两岸绿草如茵,但不远就遍地黄沙。人不理会神,就是远离生命泉源,进入沙漠,怎麽可能活得快乐呢?1 ~" l4 ?. K# F- B8 @) b+ y2 @
" \% K8 {4 Z: ^9 \% ~7 S2 c. H, ]
Stephen Eyre 指出世俗主义用4种方法来限制神∶(1)将神重新定义(redefining)为一种能源或力量,如电影《星际大战》;(2)将神隔离得远远的(distancing),有点像自然神论(deism);(3)将神局限(localizing)在宗教信仰里面,而与政治、经济、教育完全没有关系;(4)将神相对化(relativizing),换言之,宗教信仰只是个人的选择而已。(注9)这样,神就被世俗主义边缘化了;而宗教信仰就变成了信徒周日在教堂,或周间祷告、灵修时的活动,与他在职场、周间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 E1 x3 u- X* ]" I0 o
4 ]& y3 k1 }. K' s8 n5 t; [
信徒要胜过世俗主义,就要让信仰进入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在这里看见和经历神的实在和大能,正如约瑟在埃及、但以理在巴比伦一样。信徒特别要在职场这个“人的国度”,活出神国度的特色(参《创》39:∶7-9;《但》1:∶8-13;3:∶16-18;4:∶32;6:∶10),这样才能真正的将生活每一层面分别成圣归给神。(注10), C9 D+ p G! `/ o7 ]1 z
2 l: V9 \$ m6 C- X结语
' }. v! k0 p( E+ |/ C, W- x8 w1 Z( P
物质主义的问题是错误的世界观,认为生活里面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人能够拥有和享受的物质(如车子、房子、财富),而不是与超自然的真神建立良好、正常的神人、父子关系。+ u; w U+ G7 X& o
8 f7 P2 B$ ^( G行动主义的问题是错误的工作观,认为不单谋事在人,而且成事也在人;完全忘记“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诗》127:∶1)& Z' P1 a/ V0 j J
7 m: a# ]: a9 X( E' C& d个人主义的问题是错误的信仰观和教会观,认为信仰是个人私下的事,跟教会没有任何关系;忘记神呼召我们,就是要我们成为 自己圣洁仁爱的子民与群体。7 y8 O# g5 x7 _1 z J; _
7 z1 {- ?0 Q# @6 i顺应主义的问题是错误的自我观和关系观,认为我们的价值是由周边的人来决定的,而不是由创造天地的神来决定的;完全忘记神创造人类的时候,就给了人类君王的位份位分,只是我们君王的位份位分是用来代表公义的真神,而不是不义的假神!
: ]7 u( y9 a, R" y1 \, K; v) P8 d. X7 ?' m8 `2 V R
相对主义的问题是错误的真理观,认为世上只有相对的真理,没有绝对的真理。相对主义其实是撒但异端邪说的先遣部队,用来迷惑信徒和教会,离开圣经真理的教导,只强调信心,而不强调信心的内容或对象。
: E( R( O: m( @
5 g3 U$ d: G2 Z9 X; [世俗主义的问题是错误的神观和人观,认为人可以不需要神,而不知道我们每时每刻,不可以离开神而活。1 v1 m& p% M/ r- G: `5 w6 J" p
. `& y6 e6 [ }+ o2 _. o' a! K面对撒但的这些迷惑人心的手段技俩,我们务必要谨慎,儆醒祈祷,免得入了迷惑!
' ?$ B9 T: U8 K- T% \8 }
2 y7 Q5 {! G8 s注∶
% P. B1 o6 r2 e* H) s1. 有关社会繁荣、金钱财富的诱惑,《启》18:∶1-24(特别是 18:∶9-19)有详细的描述。社会繁荣(boom time)常常给人一个假象,以为人没有神,仍然可以活得快快乐乐(世俗主义)。最近的金融危机(bust time)提醒我们,人离开了神,很容易陷入自己的罪性(包括贪婪),而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参耶稣“浪子的比喻”)。* i0 Q( L0 p2 Q4 ]# H f k1 N
2. Stephen Eyre,, Defeating the Dragons of the World∶ Resisting Seduction of False Values (IVP,, 1987).
; e8 b' j/ V* C7 ?3 _3. 物质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名牌主义、和享乐主义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而美国教会所盛传的成功神学,更可以说是基督教里面变相的拜金主义,也可以说是撒但异端邪说手段技俩的一种,将真神变成了财神爷!' H. a+ D" e- _" H R
4. 参劳伦斯,《与神同在》(基督徒出版社)。
0 w9 Z4 |- ~; ~6 T$ s5. 参拙作,《如明光照耀∶突破信仰的瓶颈》(香港天道),第5章,“属灵的经历”。0 k4 L: T6 Y3 _! L K% b4 Q
6. 同上,第8章,“主权的瓶颈”。
K6 o) `6 J( ^) u* u" a% l7. 同上,第6章,“爱心的瓶颈”;第16章,“神与婚姻”。
0 x$ h- |' O% a* D5 h- h0 ^- j" S8. 世俗主义不等同无神论,Stephen Eyre(Defeating the Dragons of the World,, 118)就曾指出美国可以说是一个充满宗教信仰人士的世俗主义社会!
0 @6 v% z9 V( ^% s9. Stephen Eyre,, 121.. {4 i/ M" E) A& V
10. “圣”和“俗”是相对的概念(参《利》10:∶10,《民》6:∶5, 8);换言之,“圣徒”要与“世俗”人过不一样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