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领导人需要对他们的经济以及想法进行“再平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当前占据主导。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意义的:这个秋季关于赤字、债务和欧元区的决策很可能决定全球经济到底是滑入更深的危险,还是开始漫长的从底部攀升的过程。但这些政策对于实现可持续的增长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对结构性动力学采取行动,来创造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长期可持续的重回均衡。中国的进展与欧洲、日本和美国一样重要。# i. ~6 ]9 Q4 I0 R s5 z. z
9 Z8 i- ~1 u: m7 R6 g 中国的增长一直是危机中的力量之源,然而中国领导人知道他们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过去30年,中国享受了大约10%的年均增长率。199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平均水平低30%,今天,它已经是后者三倍,超过4000美元。到2030年,如果中国达到人均收入1.6万美元(很合理的可能性),其对世界经济的效应将相当于增加15个今天的韩国。我们很难看到这种扩张能够在当前出口和投资主导的增长模式内实现,因此中国需要作出调整,提高国内需求、降低储蓄率和提升消费。' i) D+ y" _. Z/ l
3 @6 c& x' j! [* l: @
如果不进行根本的结构性改革,中国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从而让全球增长的问题更加激化。短期而言,中国面临着食品涨价导致的通胀风险。长期来看,中国快速增长的驱动力在不断减弱:大部分资源已经从农业转移到工业;劳动力大军萎缩、人口老龄化、支持退休者的工作者在减少;劳动生产率上升速度在下降。另外还有其他挑战,包括严重的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扩大、能源消耗量大和碳排放高、服务板块发展不足和过度依赖海外市场。 % b) u% o& l7 V) U8 ?3 ~' R. X$ K- Z5 F/ e- F ^* n; ^0 x1 d0 K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非常清楚他们需要做“什么”。他们的“十二五规划”指明了方向。现在他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去做。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和世界银行正在共同研究如何将“什么”转化为“如何”,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出一份报告。我们的研究起点是:中国2030年将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同时中国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鼓励创造性和创新,在全球经济中承担一份责任。 % }3 Q1 D; k* Z, Z! ?* ^7 n( r 6 }2 {- c! J: U9 I" _5 }" F 本周末,一个高端中国和国际专家团队将在北京探讨可能的改革措施和如何实现的步骤。& i8 E- r/ v, Q) i&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