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6)  鸡蛋( 0)
|
「信經」這個字出於拉丁文「我信」(Credo, I believe),為初期教會時期,由初信者於受浸加入教會時作宣告,以確定初信者之信仰。" v& |' I/ B( U1 H- x
/ P0 A- z7 Q1 q! ~( h0 t! I 6 A1 Q$ T# L' z! j! ]
3 u) o4 z9 k( K) e" {
這個「我信」漸漸被採用於教會的崇拜儀式中,由信徒宣讀,也配上曲調,便於歌頌記憶。其發展由最初之「(我信)耶穌是主」的短短宣告,漸漸因著時代背景的需要,而將一些權威人士所公認之信仰的條文,加到原來簡短通俗的宣告之上。/ }3 n7 H7 M# ?9 l
+ i3 [ p/ N4 q6 c9 V- T: ~" w. ? 9 `% C( V) R0 }" |+ p" l8 z0 {' `+ e
2 `$ X) K2 @$ @" Q# I# F
這些摘要簡潔的信仰條文,也就是在第二世紀的愛任紐(Irenaeus)所稱的真理的準則(the canon of truth),特土良(Tertullian)所稱信仰的準則(the rule of faith),是一個措辭可以變通,但是內容卻不能改變的真理或信仰的精粹。: h' Q) x/ X" |3 b
5 y* D% M( d K: S: S5 \
! n6 a: g- i6 _% i4 S) j! a
% C. |" Q5 f4 ^( N0 X5 \$ s試想在教會初產生,福音被廣傳之際,基督徒不像我們今天,聖經是隨手可得。舊約聖經通常要到猶太教的會堂裏纔有,但因為新約信仰與猶太教信仰截然不同,不久猶太會堂就向基督徒關閉了,而基督徒也就無法看到舊約聖經了。新約聖經裏的福音書及使徒的書信,要到第一世紀末了纔完全寫成。當時印刷術尚未發明,這些書信都是以手抄本的方式散布在各處,沒有人能擁有如今日裝釘成冊的聖經。另外,對於新約書目之公認確定,要到第四世紀中期之後。而且當時絕大多數的民眾皆不甚識字,就算他們有了聖經,也不見得看得懂。再加上初期教會受到許多似是而非的異端之風吹襲,為了要確保正統的信仰,當時教會的帶領人士,就在所通用並熟悉的使徒書信中,將所認為之正統信仰,以精簡摘要為原則,制定出一些信仰條文,易於背誦,正式公告於世。信經就是這樣逐漸發展演變而成的。
* u7 Z) h R4 t/ E3 m
- L- ]) a- Q7 F9 G f
' i; i) i; m/ Q
+ v1 w8 e& J; A+ ~1 X' X信經在教會歷史中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教會教義的發展上,許多學者視之為里程碑,或為歷代信仰之代表作,或為神學爭論之裁決。時至今日,信經仍然舉足輕重,左右並影響教會的神學思想,及基督教的公開教導。
% t1 \! H# g0 u' G: Q
! ~" n; c# _' U: s8 h0 ` + j _0 |: J- E: d
( h! u7 \0 {1 o! a w1 D當然,不禁有人要問︰「現在聖經很方便取得,還要信經嗎?」1 _2 m' K. R) N7 ^9 X1 Z
, A6 K, t0 Z: v. w2 q
9 Q/ g" n4 _1 Y5 n! `9 W
% J8 G9 B9 P2 A* [我的看法是︰仍然需要!雖然時代進步,教會內之異端僅僅換湯不換藥,他們比我們對聖經更熟稔,只是他們常常以字句來誤導與混亂,所以我們需要以信經整全之架構來駁斥,所以今日我們仍要明白且使用信經來對抗之。9 E4 f; C% n, ?2 }! B3 M% J
( A8 k& C1 s- Y
, d. D, i5 M/ V' S; M+ R$ i/ i! c. A& |
** 相關閱讀:聖道論 (啟示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