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几度夕阳红——我的羽毛球情怀(上)+ w7 {. j/ o1 n f
4 {! V% |6 S8 w' L5 u. r8 z作者:夕阳(翟指导,原网名YY迷)
0 i; D' G) c9 [7 W& a' x; T
: C4 j( \; [) `/ U8 z 我这只拿惯了球拍的手拿起笔来显得何等笨拙,) u' a4 J @5 } w {
尽管我可以把洁白的羽毛球打到场地任意一方!+ w# H# @6 P4 q6 u# O
2 ?, n( p t7 [
7 g2 h. T$ \5 N 人生苦短,人生几何。每个人都在编织着自己的梦,人人都期盼掌声、鲜花、赞美,而这些我都没有经历,但我已不期盼这些,因为跟我终生痴迷的羽毛球运动相比,这些都显得苍白无力。6 b& v6 a6 y+ a- n- L
1 }; F$ p7 r% T! ^. o0 _2 b- j `) b7 f% E; H9 p* Q
短短几十年,举头望明镜,白了少年头。往事如烟,历历在目。
' a2 n( y% b3 x' W6 V
' ` ?2 v( o: {0 G/ T1 y% y: [- l' z; }1 N. m1 ?
回首往事,心中感慨无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吾老矣”!但满脸的皱纹,岁月的苍桑,八千里路云和月,丝毫没有减退我对羽毛球的那份思念。羽毛球运动,她是我终身的爱人,是我休戚与共、同甘共苦的爱人,我对她的情爱犹如珍品,爱到巅毫。
' T$ s! z" w3 _3 o5 o
3 i0 n$ @9 V! e- H d! _3 m9 r" F+ J. Y
1986年,湖北省体委授予我“杰出贡献奖”,我是唯一一个非体育专业人士;
0 O( K( {/ h1 L/ ?) g- ~- N
9 n; _6 i1 f. s6 m, L 1996年,武汉电视台在“今日名流”中,以10分钟专题播出我的羽毛球情结;
" ^4 l- K# X" B7 z" }/ l& E
+ ~" C6 F: h- a5 p 长江日报、武汉晚报、华师校报多次报道我及华师羽毛球队,被誉为“冠军的摇篮”;
% f7 p `9 R4 x5 V% \! C& O W( r+ u) O
1995年,湖北省高校委任我为省高校羽毛球协会秘书长(唯一非体育界人士);
( N( J" @% n. z: { R
7 B$ {1 v) R9 s8 ~9 F7 V 1996年,我考上了羽毛球国家级裁判……8 n! [5 _5 [0 r g0 p6 j2 F/ g
- p# N2 w0 ?3 I. q6 M
' W7 U' J6 I7 {$ x& \ 我有众多的弟子,我以他们为荣,因为他们都是我和我心爱的爱人羽毛球生的儿女,他们年轻,青春的胴体洋溢着羽毛球的血液;他们有朝气,到哪里都能生根、开花、结果。我此生无悔,因为我为我所爱的羽毛球轰轰烈烈过,尽管那只是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b. y5 H# s5 G M
: ?% j" ^; a4 Z6 t+ x
( s# }- t* |' t$ G 夜深人静,是我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我可以打开电视,看看我收集的名将的经典之战;欣赏他们那脍炙人口的一击;抚慰那一支支我数十年搜集的YY系列产品;墙上那件签满了中国名将名字的T恤衫仍然一尘不染……我的思绪仿佛又回到了过去……
9 P; F. ]5 ], f) K' {% s
7 W: ^* l' B! s
4 r4 G x R1 M3 \- a; c 我是个绝对的业余体育迷,年轻时迷上篮球、乒乓球,尤其擅长水上运动,跳水、自由泳、蝶泳虽无一精湛,却无一不会。我善模仿,所以“文革”中我经常演刁小三、匪金刚、匪兵甲等。
! W+ n# p6 B. a& ^% ~( p8 V; ]/ I- z j; M' A) a) u- m0 ?
5 L0 b3 s. B& u8 h# @( t 18岁时, 我从华师一附中高中毕业,回华师物理系当上一名电子厂工人,偶然看到厂里的师兄们打羽毛球,每每为一个小球争得脸红脖子粗,通娘骂老子,觉得有趣,也因为那个年代业余活动实在贫乏。我被别人逼上场(室外水泥地),脚上穿的是白底黑边北京布鞋,上身是红背心,下身穿篮球裤,拍子是木头的,感觉挺好,水平挺差。 V3 F" g( C. s4 O- ~+ Y& C9 g( @
0 T( l4 q2 d' y4 i" t0 D' g$ @/ u
0 f& Q3 a% C, G# p* I" L5 ~* x9 U9 H 一次偶然机会,我骑自行车到湖北省体工大队去玩,看到了专业羽毛球运动员在训练,我立即被迷住了。我满脸堆笑(很难看)、拿出“永光”牌香烟(当时最好的烟)递给教练(刘新民)说“让我坐在旁边看一下吧”。从那一刻起,我一见钟情地选定了我的终身爱人——羽毛球。
/ A3 D0 p* E# E4 [& u! O) f& i& S, r) Q
3 r5 R6 u0 z: a. {. X1 a8 k
那个年代,经常搞运动,大会小会不断,我总是溜到体工大队看运动员训练,回来后就模仿,那时的比赛场地就只有汉口体育馆,我骑着自行车踩大桥去看,几乎与运动员的汽车同时到。那时候,运动员都还小,但我崇拜他们,可他们对我不屑一顾,看我那痴迷的样子,讨好教练的神情,心中在骂:“像**个苕。”
8 Z5 j- U0 c R$ ]* x& e0 `% m" k$ A5 G# K4 F
% g* S" r4 u' ]: K 又一次偶然机会,我认识了韩爱萍、田秉义的启蒙教练——武汉市大通巷小学老师陈福成。陈老师因患鼻咽癌住进了肿瘤医院,而医院有几个医生是羽毛球爱好者。经介绍达成:医生们为陈老师特护,而陈老师每天下午在医院食堂教我们打球。我第一次知道了“全场步伐”、“杀上网”、“网前小球”,也知道了如何握拍。陈老师出身贫寒,却一身钢骨铁筋,脾气爆燥却教学有方,也许我是学校的,陈老师从未骂过我,其他人重则挨一巴掌、一胯子,轻则一阵臭骂。比如,谁犯了错说句“我以为”,他马上就会骂“你以为,你以为你是谁呀,你**算老几”等等。虽然我没被骂过,但我练得很苦,那半年是我一生中最苗条的时候。要知道,陈老师喉咙做了手术,每说一句话都要咽一小口水(他每天一个大水瓶子不离手)以免灰尘沾在喉咙。那一阵从未打过比赛,几乎是枯燥无味的基本功训练,但从那时起,我练就了较好的基本功。2 s9 ]6 P! b5 {
1 b9 G0 W2 I7 a, b' _3 _4 P$ [0 H9 F
苍天没有留住陈老师,他走了,带着遗憾带着对羽毛球的无限眷念,也带着一身外债走了(中国体育报曾专门报道过)。那时,他的弟子,韩爱平、杨克森、田秉义、饶宝健、裴良望、孙冰、尚幅梅也都出人头地了。我也就在那时认识了他们。可以说陈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的楷模,是我的偶像。我从来就认为我是他的“俗家”弟子,由于以上缘故,我经常出入省羽毛球队了,也不必再频繁递烟陪笑脸了。我与同一宿舍的孙冰、刘小玲、黄凯、饶宝健成了好朋友,他们喜欢听我讲学校的趣闻佚事,我则喜欢听他们讲某场比赛如何赢得惊心动魄,如何输得一塌糊涂。期间,“婊子养的”、“个板妈”、“老子日**”、“狗日的”不绝入耳。但他们却是那样的青春四射,活力无限,我经常请他们到华师食堂来嗟一顿,以至几个老队员至今仍对华师食堂的伙食记忆犹新、赞不绝口。每个周六我必到省队,总有队员陪我练球,一般都是两个打我一个(他们怕出汗),常常累得我趴在地上,口中还叫“痛快痛快,像喝汤一样。”晚上几个人在一起喝杯啤酒,聊天到半夜,第二天各回各的家,如此往复。有时,小我一大截的他们,训我就像训继儿子一样,可我听着亲切、顺耳。谁让我得错了“病”呢?
; A2 @0 [) D: P; K; o7 l8 l7 l( A
1 r& [8 h5 I3 c3 a" y+ I# G. [- T
' p0 n( F7 C6 i3 s9 S# Z6 g 一次我和另一个业余选手对拉,休息时,吴学凯教练问我:“你比他强吧?”(我确实比他强),我惊异地问:“你怎么知道?”他说:“你的击球点比他高”。从此,我心中明白了击球点高的道理。由于点高,击球就早,早就快,而羽毛球的核心就是快。当然还有变等等。5 P2 g3 o' _6 T: b! p- M3 c
. V6 {/ |' K/ z2 w
2 G. [8 ~+ o9 H C" ? 我们在建筑工地用两包香烟换了两根钢管,用锹一点一点挖了两个深坑,然后,用水泥将钢管铸进去,成了球网柱。岁月流逝,风雨侵蚀,然而那两根铁柱至今仍然耸立在华师2号教学楼的门前,它是华师羽毛球运动起源和发展的历史的见证。7 J6 q6 ^5 A$ i0 X. I+ M( v9 @$ K
* \! H) e( ^$ U+ x2 f
6 k8 c8 T. X% Z5 }% d, N
一个偶然的时候(我的羽毛球生涯中有许多偶然),一个老同学知道我喜欢打羽毛球,说联系一些人来跟我们赛球。我们几个人高兴坏了!因为我们第一次得到了公体部的认可,能够到室内木地板上打球!要知道,那时能够到室内木地板上打球,无异于跟过年一样。但是学校又不准我们在地板上划线,怎么办?我买了几十张白纸,到图书馆的切纸机上切成4公分宽的长条条,再在木板地上涂上桨糊,贴上去,倒也清晰、漂亮。+ M$ D/ ]* X. p3 R0 `) Y
' K8 @* T0 w& r' o1 x& v+ T
- J7 J9 C3 S1 p7 F 首战的那一天下午,武汉三镇的高手几乎都来了,足有几十人,阵式惊人。他们也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因为他们没有听说过华师有人打羽毛球。首盘韩一丁(外号菜背)胜了蒲广丰(听说是练过的),第二盘我胜了徐惠民,双打我和耿振华又胜了,菜和沈贞平也赢了,最后一盘小沈也赢了。第一次出道,华师5:0大胜。
& w2 Q1 K3 W% P1 W: |
% @$ i4 n1 W$ W1 A9 Z0 c5 _8 J7 S3 y# t. n& t+ w( Y( | ?
此后愈发不可收拾,连连迎战,胜多负少,渐渐打出了名声。难忘的是,期间,我们输过二场,均是对武昌车辆厂,但每次我都赢单双打。那几年我鲜有敌手,几乎每战必胜,尤其是我的大力杀球和反手球至今仍有人津津乐道。不过,至今,我也没有看到谁的反手比我强,即使是我的得意弟子吴锦文、梁斐、罗浩等在这一点上并没有超过我,因为击球点、动作一致性、对角、杀、吊我都能运用自如。专业队教练曾说,我的反手和专业运动员没有什么差别。这可能是我的骄傲,也是我赖于吹牛的本钱。我有点飘飘然了,以为我是天下第一高手了,然而80年代中期的长江杯比赛使我认识到一山更比一山高,强中更有强中手。! Q4 Q9 e/ l6 [7 @$ O6 }
! W3 w5 ?: Q* m4 T$ |7 m
8 }" m- N$ G# c* }# [ 那是在汉口新华路体育场业校进行的比赛,我首战对同济的小汪(名字记不清了),我2:1胜,脚却打了泡,接下来兵败如山倒,一场未赢。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连续作战,我是小菜一盘,而比赛就是连续作战的。尽管以后我分别在别的场合赢了在“长江杯”上赢过我的人,争得了一点脸面,但从此,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我是一个娱乐型的选手,不是竞技型选手。换句话说,一周对一个选手,我谁也不怕,连续作战,我逢人必输。(我是平脚板、内八字、岔胯子)
V: N& K; P! ` ~# h$ T
) J) k( ~! K' u' K# ]9 y2 L
6 s, ?% W. I. k) k2 @ 我有许多老朋友,李建强、宋泽、张兵、彭司马、陶志坚、章可钦、赵江南、四毛、小蔡、周亚男,党心一,陈卓,孟申,韩琦,还有陈水平等。我和张军的双打曾经胜过湖北队二队的女队员,可偏偏在首届长江南北对抗赛上我们俩输给了吴光明、宋波。我们穿得全身YY,“泡”得不得了,输了球,我无地自容,我怪张军,心里骂他祖宗八代,可输就输了,那一场球对我是个毁灭性打击,从此萌发了挂拍的念头。: l4 p/ z7 b6 K3 E& ^
2 S& M8 S# ~& c t8 m9 g& F- j5 c; f
7 [! |: W. K. c" K/ S$ O/ ~% h! j 总括十几年的经历,以下几件事令我难忘:
+ J z* u2 u8 C! K
0 e! l. @+ G, W% c) _ 我的第一支YY球拍是李小红送我的;
; ^1 }% M, N/ {6 o" C; t& {. N) z2 ]4 d c" H
我的第一件YY球衣是孙冰送我的;: K% M, |4 Y) T3 k) P
' ]- V7 `8 }- q
我赢得第一个对手是徐惠民;% N* {1 u* W) P, U: G% N
* T6 y& a* A$ A 我哭过二次均为羽毛球;
. `/ x4 D! j, L+ w% c" W) d" l$ U$ {( s7 v
我输得第一个对手是“天一印染厂”的小蔡;# F+ Q4 `6 n6 K7 M1 e y
$ s( c+ f4 C4 p( w
……4 l3 a, l; ~) `0 L: ~- t+ X
. l: M% r7 l. |2 T
, O5 v. F* w+ G- M0 {
我最得意的比赛是赢过省集训队×××、×××(恕不言名),最红火时,我一人拥有数十把YY球拍,几乎所有型号都有,我敢说,我的装备可以跟国家队的队员相比。有些是自己掏钱买的,有的是朋友送的。我对YY产品的痴迷到了虚荣的地步。甚至连内衣、拖鞋、发带、上拍工具也要YY的。每次在华师打比赛,必定要在场地边上画上YY,仿佛那可以保佑我一样。我那不大的办公室一角,全都是YY,包括著名运动员的英姿,我的硕士论文的封面,被我别出心裁地用上我身着YY跃起扣杀的姿势。连我饮水壶都是YY的。
1 w* P( a2 @; B# Q6 r8 g5 @: m
+ c6 L$ ^/ ]; ] ]( [' }( k! K94年我带吴锦文、梁斐、罗浩等华师学生,还有车永坚,自费去天津参加比赛,专业队员太多,我们几乎没戏,即使这样,我也不愿丢人,就将二只YY球(YY球当时太昂贵了)装在一筒球的最上端,故意露出来(实际上球是被抠掉商标的“海狮”球),造成我们训练用的都是YY球的假象;还有,一个人上场比赛,把全队人的YY拍子集中起来放在场边,故意露出“YY”字样,如此如此,不亦乐乎。可惜,我又把YY病传给了我的徒弟们。每次比赛,我必定全身上下YY,现在想起来,真**恶心!记不清我送给了别人多少支YY拍子、多少副YY线、多少条YY毛巾胶;我以上拍子为乐趣,最快能在27分钟内穿好一支拍子,绝对紧,打起来嘭嘭响。2 C) j! `3 r1 S( t W
' o" B% `1 i. X' D9 q C, [* n, G
* y- u0 a7 g2 h! n$ q1 e- ]2 L) m20多年来,我在羽毛球运动上的花费无法计算,我估计,总起来至少可买辆中等小汽车了吧./ U+ G, S1 V- t& s, X5 L) ~% U" ^
3 v- F0 V" }4 U0 R+ f" g$ `
1 [5 x- x2 U3 B7 }( t3 c. ~- N
' U% U4 l5 v' G+ G/ G9 Q- y$ M) O; @6 b ~8 d
几度夕阳红——我的羽毛球情怀(下)
/ U: ]+ Z* L; D% o, ?* V4 s; S. d% A! M( z1 D' Q) T8 m+ s
% P8 q1 l- h5 P) g5 B0 { 二、我的羽毛球教练生涯0 d0 x6 P. V3 d! _& m
7 I0 k2 c) B+ y/ W
% n% O9 T; \- k. o 凭心而论,我属正宗水货教练,正宗,指我对羽毛球的执着,水货,指我系非体育专业人士,进入教练生涯,纯属弟子们的逼迫所致。3 `, g' q) o. E- U. {
' S) E5 ]" s0 x' H- Q
4 a+ |, T4 H, d f2 Z 91年华师有一帮子学生十分痴迷羽毛球经常占居我们教工的场地(其实也就是一露天水泥场),每次我们教工要打球时,总是不屑一顾地将他们赶走,作为条件偶尔教工中与他们之中某人打一局球,久而久之,他们居然来请我当他们的教练,一则盛情难却,二则料想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我答应了。林跃为第一任队长,我先从握拍教起,并且使坏要他们一月不准摸球,我知道他们做不到。反复练挥拍,侧身,高点击球,不左倾,不后仰,不拉拍。然后,才准打球,谁知这帮小子居然像模像样,进步飞快,我又教他们全场步伐,哇噻,居然跑得十分到位。
+ p) ?3 n5 |) X& e) O& E; @0 F) s4 g2 o! n2 m# C4 ^; N4 \7 k
吴锦文、闵鹤、林跃一分钟可跑八个全场步伐,刘明、杨惠(唯一女队员)也能达标。尽管如此,我还是对他们不抱希望。因为这帮人中戴眼镜者居多(华师以后的高水平弟子几乎都戴眼镜)吴锦文、梁斐、罗浩、刘昀、汪洋等,组成了眼镜队。既无形象,又无看象,我想让他们自生自灭吧,再不来找我,我乐得好打球,但他们太认真,太刻苦了,穷学生磨破了鞋找块像皮膏药一贴照练不误。
1 l8 R! m/ L+ a- E. Q$ |8 o( S. A' D9 M
物以类聚,是他们感动了我。终于,我开始认真教他们了,几个弟子还在宿舍里花了大约三块钱请我吃了顿火锅,虽丢不起那个人,心中却是热的。我常说的一句话是,谁打得过我,谁就可以行走江湖了。否则,不准说是我教的徒弟,我怕丢人。第一个击败我的人是吴锦文,我跟不上他的速度,我很高兴,如果没有人击败我,说明我无能,青于蓝,胜于蓝我明白这个道理。从那一刻起,我就想专心培养他们,自己淡出赛场了。+ a2 M+ O2 [6 M
2 x) B2 A/ i5 O# X# ^1 P* @' B92年初出茅庐的他们在财大第一次拿了团体第一名。(95年开始,羽毛球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是华师机电厂赞助的,也就是在汉正街买的5元/件的T恤衫。黄颜色的但背部印有华师羽毛球队字样,弟子们如获珍宝,我却丢不起那个人。一生中从未穿过类似的服装。
& k; Z& X. }$ L7 K9 V( D9 M5 c A* d- a
俗话说,师傅带进门修行在各人。许多队员都是自己边实践,边领悟,边钻研的。关宁戴副深度眼镜,偶尔也能打出令人称绝的好球来。吴锦文是其中佼佼者,平心而论,吴锦文并非打羽毛球的料,除了身高外,膝关节是圆的,身体比较硬,但他聪明过人,他是找我借录像带最多的人,反复看,边琢磨边模仿。加之,我又带他认识了李小红,他常去洪山馆练球一方面陪练,一方面又获益非浅,他也是和我探讨技术最多的人。这是他为什么会成为高手中的尖子的秘诀。
+ F$ ^4 C/ A9 ]% c9 X$ ^7 R. L4 R/ h/ |2 u5 o
闵鹤条件最好,可他分了许多心,对羽毛球有热心却不专心,这就是他总也成不了高手的原因之所在。梁斐是少数民族学生,从预科到研究生在华师待了八年,算是我的得意弟子,进校时身体素质好,似乎很凶,可交手时在吴锦文手中只拿了二分,为什么,握拍不对。我借给他一支坏拍子,钉上钉子,二周后再摸球,结果,手型对了,水平突飞猛进;罗浩94年进校,在梁斐手上只拿到二分,碰谁输谁,他是慢热型选手,练球不太积极,我对他要求最严,挨我的骂最多,甚至怕我,但他很聪明,打球动脑筋(他只是小学在汉口练过业校,如果他算专业队某人师弟的话,那我也是陈福成老师教的,我能说我是韩爱平,田秉义的师哥吗?)加上兰少丹与吴锦文配双打。这样,华师形成了最强的阵容。8 ~7 k1 [7 h4 _4 ~$ W
* f2 J+ \( W( `5 |
1 x2 F) z6 v( C! q* e, M 那时练球,我每场必到,点名,热身,练多球,灵敏,全场步伐等,我都亲自带,谁敢偷懒?二一式,三打一我亲自上,谁又敢怠慢?每周,全队还要集中在一起看比赛录相,我还把每个人的动作录下来,让队员自己发现毛病。
+ |3 W6 w; G8 B8 y5 Z5 ?7 Y
' X- z& a# p8 e6 a& K- i$ F: J
) a6 q6 }, Z9 ]' m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刘丽君,这是个绝顶聪明,却又十分任性的女孩子,开始,我并不看好她。第一次见面,拿了支白色的“帕仙努”拍子,我用自己YY线帮她上的拍子,可惜一盘好线上在了烧火棍上,可她硬是一点一点的练,动作要领一点就会,一拨就通,而且练球从不偷懒,每次必到。那劲头,活脱脱一个女吴锦文,她也是唯一敢顶撞我的人,真不知道她凭什么如此有恃无恐。同时,她又是挨我骂,罚最多的队员,一次比赛,本应2:0拿下,结果2:1拿下,我让她从财大跑步回学校,其他人和我坐车回校。在规定时间她跑回来了,第二天多球训练照练。身体素质照练。她和吴锦文属纯业余的,但他们俩的混双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最放心的底牌。97年他俩对一对混双,对手的身份是专业队的,却被吴刘组合打得一点脾气没有0:2惨败。完成了他俩经典一战而脍名人口传为佳话。
+ }3 b8 J; B' w }2 V' P: L
# I0 }& }$ N6 Q- l/ w5 k% f5 `9 J* R. d% t) ~/ w/ L
有人说,华师其实是靠几个省体校的人支撑,有些人一再强调自己是纯业余,但汪洋从省体校毕业后,先后二次输给吴锦文,其中一场是95年高校比赛半决赛。罗浩没有进过省体校,不也在96年高校比赛决赛中胜了汪洋吗?汪洋是个心地善良,脾气随和的人。正因为如此,我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他招到华师。结果97年他在决赛中胜罗浩拿了冠军。并且在97年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上拿了亚军。99年高校比赛,湖北医学院的韦煊不是胜了省体校出身的熊斐吗?华师多年的征战中,战胜了多少借来的专业的,省体校的,难道不是事实吗?
& D) E$ ^( p( B5 X: _# Q2 b. a' ] r/ ?) `& g* [
6 _4 p. l1 |. [* y* X" |- ~
这里,我要提空军雷达学院,该校从领导到干部羽毛球气氛最浓,水平亦高,华师开始打不过他们,第二次有一打还是输,第三次胜他们。第四次轻松胜,第五次对方没得打,他们是华师成长的动力,我永远尊敬他们。/ I. c7 R7 p+ _( W9 p8 o4 G! O
: g" ~6 p9 W" ?/ z, E4 `+ R% F( Q& {0 z2 {& I
另外,我要特别提一下车永坚,除我之外,他算得上是个球痴,而且他应该算是武汉业余界的一块招牌了,水平不错,能在武汉扬名立万靠得是他自己的实力和勇气。但他最大的弱点是从未正确客观地评估自己,自信中带有盲目,骄傲中带有偏激。说话不分场合,满足于一知半解中,我曾问他:“第一个用双脚起跳的人是谁?”他答不上来(是印尼的林水镜)。他的名言是跟任何专业队的那怕是国家队的队员都有一打。他忽略了一个运动规律,那就是体育运动有其偶然性一面,弱者胜强者,业余胜专业屡见不鲜,但羽毛球不属于那种偶然性项目。业余对专业就是输,没得打。否则,国家队总教练不是李永波,而是我了。可能吗?
4 q0 U d( w9 D" T
. G) Y3 H6 F- w' l( |此外,车永坚速度慢,转身慢,手指头,肘关节,大臂,发力不合理,加之平时在他学校能与之抗衡的人没有,不像华师有一大批水平相当的人互相取长补短。就像原乒乓球奥运冠军陈静,到了台湾,永远拿不到冠军一样。因为她遇到的是一个集体。如同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这个浅显道理一般。他从未向我请教过或讨论过。相反,我的所有队员都被他指导过。6 C1 g7 u1 l( Z
- ~ K3 h. ?1 y; X/ t; s他太重平时训练比赛的胜负,却忽略了正式大赛应注意的事项,如饮酒、过饱、过饥等。比赛是残酷的,是以胜败论英雄的,平时成绩在好,比赛没有名次你能说明什么,97年在华师对罗浩的那一场比赛,本是他的一个机会,可他对旁人讲,罗浩不是他的对手,激起罗浩的斗志,加之,我当众宣布,打下车永坚,现场奖一把YY拍和200元现金,结果2:0罗浩赢了,我第一次看到罗浩在场上的斗志和拼劲,(即使输了我也会兑现我的诺言,斗志,是我最希望的)我第一次表扬了他并与他击掌相庆。
" L3 h. C" S0 P& E* c4 z- Y6 Z8 i& E6 t; k: L1 E* l
吃饭时,首先站起来向他敬酒,多年来,华师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谁遇车导都要全力相拼,即使拼不掉,也要为下一个队友打下基础,输谁都行,唯独不能输车导,这是我下的死命令,我不禁为车永坚感到自豪,因为作为对手他值得尊敬,无奈众志成城,森严壁磊,真可谓“即生喻,何生亮”。无论是我,还是其他队员背地实际上是赞赏他的,队员都知道,我从不看他们比赛,唯独对车导我必定亲自督阵,如同督战队督战,几乎每次大赛完,我们没有拿他当外人,一起吃饭。席间听他高谈阔论,倒也欢歌笑语,其乐融融。大家又成了好朋友,好兄弟,我平时从不对队员物质刺激,二次金钱刺激均用在车导身上,罗浩算一次,另一次是李君栋对车导。
1 G6 G$ }6 [! q; K3 K. }# P: t; A1 U! w5 T) k# Y/ ]" R
2000年高校比赛,君栋2:0胜了车导,我知道车导会找机会的。果然,车导在一次练习中又找君栋单挑,第一局车导赢了,第二局车导10:4领先,眼看胜利在望,恰巧我进馆了。我当众对君栋说,把他搞定,赢了这钱是你的,我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笔子钱(事后才知道是400元,如果是800元,1000元,也会丢出来的)往地上一丢,我又加了一句,“搞不定,滚”,君栋前后判若二人,结果2:1。君栋胜了。) s4 u i" R: D0 O( l) X* M
% V' F6 ^% }, C7 v$ I9 ?那一场球,我发现车导老了许多(指心态)我不禁有些惆怅,同情之心油然而生,谁让他碰上了我这么个痴迷教练呢?作为球迷,作为朋友(我永远拿他当朋友,羽毛球比赛除外,特指与我的队员比赛时)。所以,他参加了几次全国大学生比赛,我都给他出了来回路费(每次球队聚会,必定叫上车导)。8 f8 K( c: }& O! ^
1 m( R# ^$ j+ S# W5 `在我的教练生涯中,我不能不提我在华师的一帮子教工朋友,我哭他们一起嚎,我笑他们一起乐,队员比赛,他们踩着小三轮车,去买一整只羊,用特大锅炖出来给队员们吃,好家伙,一眨眼,没了,连几个文文静静的女队员都是几大碗的吃,吴锦文食量最大,一个顶三。汪洋、梁斐、吴锦文三人在我家吃我母亲做的冰糖炖红烧肉,一顿吃了五斤肉。 Q" g/ _2 f" N
/ k) G2 E% x( Y- \8 A最有趣的是汪洋跟我比吃辣椒,我们俩同时吃一个泡辣椒,我没有反应,汪洋咬了二口,说没事,但脸色变了,不一会跑到卫生间呕吐起来。哼,小样,跟我比吃辣椒,你是王奶奶遇上玉奶奶——差一点。不过,汪洋家的泡药酒太好喝了,我可以喝6两外带开车回家。我有一次过生日,队员们在吴锦文家中聚餐,他们居然送了我一箱二锅头白酒。我拷!当我是“酒麻木”了。有时,生物系动物实验室的代中心,用猎枪打几只鸟和野狗,给队员们改善生活。4 q3 u7 ^3 E: a7 Q4 A
( B" g" e. _) V" T. k* n
- l& Y6 V7 c0 \0 |$ Q l9 v8 E, a 多年的朝夕相处,我与队员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喜欢听我神吹乱侃。另外,他们更喜欢跟着我四处蹭饭。96年在地大拿了三项冠军,全队在红日火锅城聚餐,乖乖,那饭吃得天昏地暗,所有吃的、喝的、热的、冰的一扫即光,梁斐喜欢闹酒,但每喝必醉,王茂婷从不喝酒,也喝得东倒西歪,也就是那一次,我发现了蒙韬(外号蒙大侠,1500元一件的yy衣,他说太便宜了,故而得此雅号)吴锦文的歌唱得非常好。乐极,我吹了多年不吹的口琴,唱了一曲摇滚歌《南泥湾》,感觉良好,下来一看,所有人都往厕所里跑,我拷,拿村长不当干部。
, r1 H. \5 K. @# J1 z8 O
8 @" ?5 _9 P$ J/ q3 X% w+ q/ ^9 K( L" m" f
从我记事起,我哭过二次,一次93年丢了团体冠军,我当众哭了,而且是嚎啕大哭,那一次比赛是我一生中最好的减肥,半年减了20斤且伴持续的低烧。那一年我穿上了梦寐以求的牛仔裤。呔,感觉好极了,95年在一次骑自行车时,不幸扯破了裤裆。从此,告别了牛仔裤,我的梦中第二爱人。第二次是96年在地大,那一天华师拿了全部三项冠军,又恰是我的生日,心中开心啊,又故意装出一副老成事故的样子。吴锦文说,翟老师你出来一下,我到了体育馆大门口,所有队员排成一排,高喊,翟老师——生日快乐,我的尊严,我的傲慢,我的严厉,统统喂狗去了,我竟当众又哭了,以至一句话都没说,抹着鼻涕眼泪跑了。 y* R& _' L4 X
0 Y% f9 a2 F+ y0 f6 t$ J
也就从那一天起,我真正感到了他们的可爱。我愿不遗余力地带他们,帮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或者说当个孩子头。以至汪洋、吴锦文现在竞敢叫我翟背,刘丽君竞敢大言不惭地说我现在和你是同事了,你买单。他们经常对我的穿着品头论足,说我是陈焕生进城——乡里人,丢!反了你们。' q9 T2 p% a; a" A- ~
/ s1 N, h" s7 ?% |
9 ?2 p& ]# H4 o" q- i( ?' Z1 l
另外,我的队员们除了打球,学业上也有所建树,梁斐、刘昀、刘丽君、韦燕生、莫冲、吉纲、高考、乔纪钢、汪洋、吴锦文、熊敏都考上了研究生,其中,刘丽君、莫冲、高考当年还是以总分第一的名次被录取的。我的另一个女弟子喻娟拿了法学学士学位,开了一个咖啡店,全队经常去聚会,全免。无论到了哪个城市参加全国大学生比赛,当地的原华师羽毛球队的队员都会请大家搓一顿。在北海,胆小的女队员居然敢驾着摩托艇在三米的大浪中穿行,梁斐的眼镜就被大浪冲掉了,王茂婷掉到了海里吓得花容失色大呼救命。等我作抢救状时,救生员早就捞起了她,留我在浅水处继续做秀。韦燕生要我请客,我说除非让吴锦文用指头轻轻弹一下,吴故意在其手心上弹了一下,韦燕生说不重,可以换一顿海鲜了,值,吴对其额头拼全力弹下,咚,大地为之抖动,哇!可怜韦小姐额头已鼓起了一个大乌包。几天中,韦燕生留起了刘海。心里没有数,打羽毛球的人的手指头是最有力的。, O3 D& |$ F2 @+ I
3 ^* R; c- [! K+ D. E5 m( d$ C
$ t1 @, o: B6 n, n2 M% r4 K+ C! [
我们队经常进行越野长跑,从华师跑到司门口,我请他们吃马记热干面,东湖路,我请他们吃鱼,一次,罗浩、王茂婷投机取巧,抄小路省了一半路,可偏偏让我撞上,准是罗浩的鬼点子,谅王茂婷也不敢。6 ~7 ?, G6 l/ b- f7 U
8 n5 ^, M1 h" \3 O2 h: A4 D( g7 j
1 e% q7 ~. i3 e3 K, l5 x3 E, Z8 v- ?% A 我特别要提一下几个没有“成器”的弟子:张瑾——一个来自云南,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的队员。训练刻苦,眼看成材在望,却要毕业了。她可以用酱油、油汤泡饭吃,可以和男队员比酒量;董海宁——一个来自青海,恬静、秀气,但动作却不协调的队员;央珍——一个来自西藏的胖胖乎乎、乐乐呵呵的队员;何秋宁——一个来自广西的差一点升为一队的队员;康锋蓉——一个来自湖南的球技一般,但是唱歌可以与专业歌手相媲美的队员;梁芳碧——一个来自海南的动作绝对正规,却在高手如云的那个时代没有名次的队员;黄冬梅——一个来自广西的三进三出,视球队如菜园的队员;还有代友胜,莫冲,叶军……
L/ O0 P& j9 _7 w) g5 M8 D) l* k" B/ ~: [( d
. ?3 k' |& [' \+ q
其实,就水平能力而言,我的确不值一谈,我只是用我的热情、人格带动了他们,把他们聚在一起练球,再加上偷学来的一点东西让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练,事实上华师的羽毛球水平是靠练出来的。如果说我的功劳的话,大致有如下几点,一、教会了他们正确的握拍;二、强调侧身击球;三、击球点尽量高;发力在一条直线上;四、全场步伐;五、学会用手指头打球;六、永不言败的集体荣誉感;七、适量的物质刺激;八、经常请能人贤士来指导他们,不误人子弟。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L; f4 [1 N! z5 M
! a4 a' L2 e2 f" Z( [
如果没有郑寿泰(原国家队队员华师体育系学生)的指导陪练,也不会有队员们的良好的双打抢网封网意识,梁斐与他配对打首届高校比赛,而且参加专业组比赛,梁斐几乎哭着对我说,我不跟他配了,他把我骂死了,我说,你一日受教,终身受益。结果,这一对专业余选手居然拿了全国专业组双打第三名。梁斐与王茂婷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比赛中,获得混双第二名,尤其第三局,14:9领先,差一点圆了华师几代人的全国冠军梦,可惜!!!现在大家成了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好姐妹。吴锦文、梁斐成了我最放心的选手,无论单双打,我从不操心,也从不看他们比赛,我知道他们不会让我失望的。
0 Z2 o: j9 t4 p0 G0 l: M! C& H5 w Y! W
% a4 k5 U4 @# w4 K' T! C
自从带学生们训练后,我几乎把一腔热情投入其中,基本上不打比赛了,我常想,要玩就玩最棒的,我认为我以前打球很棒,我带的队员更要棒。多年来,华师几乎包办了武汉市所有大大小小的比赛冠军,有人不服气,说华师有特招的队员,有的人甚至说梁斐是广西的专业队下来的,可他们不是花钱请专业队来帮忙,照样输给我们吗?李君栋没进华师前二次输给熊斐,进华师一年后,熊斐对李君栋没得打,为什么?练,加上用心。赢了球说自己如何胜了对方,对方还是练过的,输了球说自己是纯业余的等等,正反都有理,唯独不检讨自己,简直就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典型心态。
9 t7 B1 Y% y$ ^9 g; x; q2 P+ Q S1 y
- l( B' p7 F$ {
2 k; N* h7 M+ s 由于种种原因,我现在带队少多了,我也没有过去的精力和热情去从头带队员了。现在的队员水平较高,只是缺乏指点和经验,他们在单打上有优势,可在双打上与老队员仍有差距。不服不行。事实胜于雄辩。华师现在条件好多了。新馆盖起来了,羽毛球队作为唯一进主馆的球队,享受专业队的待遇,塑胶地板上打球,但好条件不一定能出好队员,逆境未必无成绩这一辩证关系。为此,我想重出江湖,重操旧业,为华师几代人的心血和荣誉,为自己心爱的爱人——羽毛球,我别无选择。1 M( h- ~# C' {) {/ ~$ Q' P9 ^" ^
* A D* s2 }. q
7 c- V8 p! u3 K/ B/ U& } 在本文结束之前,我斗胆评论几句,武汉业余羽毛球水平在全国只能算中等偏下,希望各位爱好者常出去看看,大家齐心协力,为武汉的羽毛球事业作贡献。当你白发苍苍时,当你儿孙满堂时,你可以自豪地说,我曾经辉煌过,伴随着心爱的爱人走完人生。# [. L3 X- b. V; M
Q4 _3 q6 J' n; R/ G- h
( _5 R' r. t N+ i' f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的妻子女儿,他们无怨无悔地支持我,在我妻子分娩的那一天晚上,我还在打球。一贯节俭的她,只要是我买球买拍子,或是带队员,她从未说过一句埋怨的话,实际上,所有的荣誉即不能帮我加工资,也不能让我晋升职称,更谈不上得奖金了。爱我所爱,无怨无悔,这就是我的妻子的博大胸怀。唯一遗憾我没有把女儿培养成羽毛球高手。
7 w8 c, Z/ d6 H4 M7 r6 j
0 c) I8 }2 C% E8 {3 @, D8 |6 J* s, v' \
我特别要向多年关心、支持我的朋友们表达我的谢意,众人拾柴火焰高,没有你们,华师羽毛球也不会如此兴旺。- ^' p1 Y, T7 c+ H! A* G
; I. I2 y& `, Y* D
: O% n G& u7 t- _1 L) p* Q 如果我在本文中冒犯了那位,纯属有口无心,看在都爱羽毛球的份上,见谅!
" D* u( ]) F8 Q% l3 v, ]+ J- m$ Q; i( v e0 Z" q2 p* A9 s
2 E1 t; g! @$ g5 j 还有许多我没点到名的弟子们,我永远怀念你们,我以你们为荣。
% C& `; b- z+ J8 e' c k; u% V! R
+ k* v l U- K k- ~& l
感谢各位耐心看完拙作。
2 r/ t4 G @; k6 f8 D8 s' f2 C6 A! D) N- P
$ f! w" N L6 e/ z3 R2 o% g; D
9 ~ D3 M, G: x0 a; X YY迷(翟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