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41|回复: 1

【轉載】达摩难陀法师《法句经》-- 探讨心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8-1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One is responsible for one’s evil.
0 `0 k( A" q) P# o$ ?6 D( xBy oneself alone is evil done; it is self-born, it is self-caused. Evil grinds the unwise as a diamond grinds a hard gem. # i0 u2 G+ p6 a+ [) x

* A7 w( h6 `# n: u; B! w  S' X) RVen. Nàrada, Dhammapada  `* C( u& A0 L4 E
) Q. F: ^1 l! \! C$ ]0 ~
Ven. Kakkapalliye Anuruddha Thera 解释了以上的偈诵。% v& K! \2 w; w- H% s
4 j3 ], \+ _# v2 o' f- i1 [' u
不善的行为都是由心生起,《法句经》的第一首偈诵就指出心是所有行为的先导。当人作出不善的行为前,心中先会出$ P9 r+ o1 B( b0 `0 t& s8 e- h+ L
( Z* m( C$ e7 O- l' j
现不善的想法。一切善与不善的行为都是源自心的,而不善的行为会摧毁一个人。
  w( Y. }' c/ m. I2 I% P$ z! k1 o. [* _7 j) K3 J8 a3 J  a+ i
佛教把人的行为分成身、口、意三类。由於人的愚昧,他们会作出各样愚蠢的行为。佛教称愚昧为「无明」,它是所有不善行为的根本原因。当心中存有不善的想法时,心境就不能清净,正如云遮盖太阳一样,无明会掩盖心的潜能,因此无明对人有很大的伤害。佛陀教人要消除无明,这样才能重见光明。只要心中还存在无明,人便一直生活在黑暗中,不能辨别善恶和对错,做出种种的恶行,把人毁灭。6 S: q: _. |6 l4 S  v- e& j. u

9 u' Y$ n7 a- c$ Q7 d4 U; t& x杀人是一种恶行,杀人的想法先在心中生起,驱使人做出杀人的行为。当人触犯谋杀罪,他便会被法官判处死刑。心中的贪念使人作出偷盗的行为,被人发现就会被判处监禁。这首偈诵强调人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上责任。恶行把人摧毁,就如钻石切割其他的宝石。 6 C" j8 I' P0 L& T; y7 w; C4 \
. y. o; k: ~* J/ p0 I" ^0 `# D
《法句经》(Dhammapada)第三章是探讨心(Citta)的篇章。法师在堂上引用了其中几首偈诵来说明心的特徵。1 T! j  R- i9 R% c9 L

5 P8 N& D: y! a. @7 s( n4 l( R. 心不停跳动,没有一刻停下来,也很难守护。聪明的人会如箭匠拉直箭般来控制自己的心。 # V9 s6 v& b' w: {4 |' z; S
. 心很易变化,摇摆不定,难以守护和控制,就好像被抛在地上的鱼不停颤动。当人能够调服心的话,便能带来快乐。 / c0 I$ X2 H, T4 {7 w6 C
. 心飘忽不定,无影无踪,不是任何有形的东西,因此是无法触摸的,每刻只有一个念头,当旧的消失後,新的便立刻冒起。# Z; @/ U( P: b( f3 _, V3 s/ D

) N0 D& ?; d3 {' X! T人的污染或清净取决於心。一般人的思想行为大多由心所操控,被心驱使作出各样的行为。只有少数人能摆脱心的控制。有一次,舍利弗、大目犍连和阿难陀等在讨论佛法,舍利弗说自己已不再受心所控制,相反心已被自己调服。
2 f# p/ q- x+ D6 F2 N) `8 l; F
7 m6 t- {! r8 o世间(loka)由心所带领,人亦是一样。世间是由因缘和合组成,它可指作世间事物,也可解作地理上的世界。世间建立在苦(dukka)之上,这是因苦喻意着转变。! V& S2 d4 C9 ^) @. R6 ]1 {8 a( u
. n' r0 v/ V6 c0 [. Q3 ]: D8 A9 B
五蕴由心聚合主导,即所谓的业力。人由物质和心组成,它们集合时生命便开始,只有其一却不能够,情况就好像一个瘫痪的人和一个盲眼的人,他们无法独自展开旅程,但当盲眼的人背着瘫痪的人,两人才能行走。
1 G% a' l, K3 o/ a% ?9 O, ]/ L  u/ s
一位富翁希望过些安静的日子,於是到寺院向比丘请教。比丘着他用些金钱来帮助有需要的人。富翁照比丘的说话捐献金钱帮助贫苦的人。不久,富翁又请教比丘接着又要做甚麽事情。比丘着他兴建一所佛寺。富翁按照比丘的指示建筑了佛寺。富翁再去请教比丘然後又要怎样才能达成目标。比丘教他把财富分成三分,一分作营商、一分用於家庭、一分用於弘扬佛法。富翁也一如以往遵从比丘的指导,接着又问比丘下一步应如何。比丘吩咐他皈依三宝和遵守五戒,後来又教他遵守十戒。然而,富翁还未能过着安静的生活,他再询问比丘还有甚麽方法。比丘着他出家。富翁接受比丘的教导,到寺院出家。
5 p$ k/ c0 {0 D- C8 z" C3 V0 C$ U  C8 z+ E
比丘出家後会接受两位老师的指导,一位教授法义、一位教授戒律。这名新出家的比丘不明白深奥的法义,又感到戒律烦琐,寺院的工作繁多,生活也没有变得安静。寺院有很多的工作,目的是不让比丘停下来,心不会作无谓的思想。 ! L4 l- G  W3 {4 b( i7 P

  {- ~/ Y+ e  D5 g! ^) ~他开始对寺院的生活产生不满,萌生後悔,更打算还俗。比丘们把他带到佛陀处。 比丘向佛陀说出了失望的原因。佛陀说若果他不能应付这麽多的工作,问他能否只做好一样?比丘说可以。佛陀於是着他调服自己的心。
鲜花(68) 鸡蛋(0)
发表于 2010-8-1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受益。4 b+ ]' n! j4 ^$ ?  f- b1 M

/ ~# `/ b& h* @1 m8 r& l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B5 u. J/ i' c! q9 F
千庭有花千庭谢,万里云卷万里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14 09:58 , Processed in 0.169535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