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当今整个世界都面临着同样的关于文化保护的问题,这个项目一直是由政府以及社会上的某些组织来做的,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像人们集体互动的就更少了。中国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古建筑在理论上的认识,没有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来分析。大多时候人们对古建的认知绝大部分也仅仅停留在表面是否光鲜,装饰是否精美。却对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则知之甚少,尤其是民居在传承历史文化所起到的无可替代的作用。7 S' m4 l, y" X7 o {% n, G2 W
) n6 Z. o$ x+ U( g1 d+ W
1 B0 f3 W7 p; c) C3 f
( e1 o; k0 j( x5 ?" w2 W) c北京老式民用住宅,淡去高楼大厦的格子间,寻找院落留下的痕迹~~~~+ @5 _2 y7 B* P1 ~$ J: n6 y }
2 p8 c% ]0 J" j0 ~! K! I0 I在我们中国,因为古民居不如那些寺庙、宫殿等建筑高大、美观,所以几乎所有的城市改造都把古民居作为改造的对象,像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梁思成、林徽因等名人故居被拆得只剩门梁一事。这其实是对中国古民居文化的摧残,连那些斑驳的记忆都快抹杀光了。而西方文化对古代建筑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欧洲所有城市最大的特点和价值就在于它们的古老和现代。在欧洲,人们最强烈感觉到的是由那些古代和现代建筑群而折射出来的文化与历史。而且都是全民自觉性的保护古建筑。' h J4 [, D# o2 a
; Y2 `7 D8 @; e4 I' A4 j4 d
8 Z8 x7 ], E+ Z. ?. V4 k
( O" ^6 B/ A/ Z) v
一生为保护古建筑而奔波游走的梁思成,身后连自己的故居也保护不了。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在抹杀历史的记忆?谁能决定名人故居的生与死?7 ~) @9 e: l1 b) V/ s5 ~" ^
+ l4 G, v& z" P. m' ~/ u5 H: G
我们应该吸取这些沉痛的教训,真正把有价值的民居作为保护的重中之重,使我们中国文化的魂能够得以继承和发展,这样才是真正的古城保护方略。
Z; w9 f0 C1 u6 {! ~8 I& D [* S, Z4 j! c# }- m a; G, v
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提供认同,增强自信,这就是古建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也许这就是华润雪花摄影大赛之所以大热的原因吧,其实很多东西真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n$ A6 h8 v3 ~4 Q) n
* M! C, S' o7 i4 |$ m. S/ v! z% K! ?
, ^/ y8 t3 @. ]5 E' n1 g
% u+ F9 C" n6 V" L+ t3 C' e后街胡同,多少人记忆在此徘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