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t. {- \' a2 a) A$ L. u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始,其后一千多年,正值西欧封建时期,教会与世俗政权互相利用和斗争,对基督教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间,基督教逐渐传播于克尔特、日耳曼和斯拉夫等民族,9世纪起,在归化基督教的日耳曼人加洛林王朝的鼓励下,逐渐兴办高等教育。由于教育基本掌握在教会修院之手,从中发展了以基督教圣经和教父著作为主要内容的神学、哲学体系,后被称为经院哲学。9至12世纪的早期经院哲学,从埃里金纳开始,柏拉图主义占主导地位。13世纪是经院哲学的黄金时期,以多明我会的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他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系统、全面地阐述基督教的信仰,若有《神学大全》和《反异教大全》等大量著作。其神学理论后来成为天主教的官方神学。与之抗衡的则有以方济各会的邓斯·司各脱为首的另一学派。14世纪经院哲学已趋没落,但仍出现了对传统观念,包括对教皇的世俗权力进行批判的哲学家。中世纪的西欧,正统教会把凡不接受“正统”基督教教义者,都斥为异端,并成立异端裁判所,专事迫害异端派别分子。 7 A1 F! o: N4 B! t
( Q; W* F, A, h& Z' _l6 世纪,随着西欧民族国家和市民阶级的兴起,要求摆罗马教皇控制的呼声日益高涨,终于爆发了反对罗马教皇封建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后陆续分化出脱离天主教会的一些新宗派,称为“新教”,亦译“抗罗宗”或“更正宗”。新教在教义上强调:因信称义、信徒人人都可以成为祭司和《圣经》权威自于教会权威。其基本圣事一般有两种,即圣餐礼和圣洗礼。新教的组织制度主要有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三种,另外也有一些混合性的制度。16世纪中叶,新教的三大主流派基本形成;即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宗,主要分布在德国大部和北欧诸国,包括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等;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主要分布在瑞士、德国的一部分和荷兰、苏格兰等;安立甘宗,接分布在英格兰。16世纪末在荷兰、17世纪在英国,继宗教改革运动之后又爆发了清教徒运动,要求那些虽已摆脱罗马教皇控制但仍保留不少天主教传统和中世纪封建色彩的教会 进一步进行改革,这样又出现了一批新宗派,主要有公理会、浸会、公谊会等。18世纪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又产生了更加资本主义化的、以卫斯理弟兄为首的卫斯理宗。19世纪以来,基督教在美国的发展更加纷繁,各种新宗派不断产升,如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五旬节教会、神召会等。同时,出现一些跨宗派性的流派。例如,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一些较大宗派中产生了“现代派”流派,提倡在肯定《圣经》体现上帝“启示”的前提下,对《圣经》不必皆信以为真;与之相对应,20世纪初在美国一些新兴的较小宗派中产生一自称“保守派”的流派,提出必须信仰《圣经》全系真理的主张,后因其编发了一系列称作“基本要道”的小册子,又被称为“基要派”。这类跨宗派性的流派,很快散布于世界基督教内。 5 ]6 _: ~# v( N 3 ~% y/ ~# M9 J3 s. l; ~' e基督教传遍全球,其传布范围超过任何其他宗教。据1982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统计,世界信奉基督教的人数约有15亿,占世界人口二分之一弱;其中属天主教的约8.8亿人;新教的约 3.6亿人,东正教的约1.3亿人,其他派别900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