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78|回复: 26

转贴几个汉字的起源

[复制链接]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5-3-1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门:
men.gif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
fen.gif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日:
ri.gif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鱼:
yu.gif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她”字的由来. ]" B8 R# U6 b" L* w( x# W
佚名 + [3 y4 ~! K4 C0 g, T
  
9 g& f# b. r, a% h. ^& @" i, I$ _  “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19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9 _- `% |  w. k. y
  在古文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后来白话文兴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 c+ `6 ?7 j/ q" I
8 Q2 P; a* e; Q: I! S  m; ^# D  “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也用“伊”字来指女性,如鲁迅时期作品中就是如此。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她”字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却很快得到人民的承认、称赞,并被广为使用,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9 f! {2 N$ f4 H$ v

; a) ^0 n8 {6 V2 ]/ U- a  刘半农创造了“她”字,结束了以往书面语言中第三人称的混乱现象,从而纯洁、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鲁迅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一次“大仗”。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烟”字由来
6 V! }/ Y' F" W$ a3 v + e, V2 M2 G, A+ h; L9 h* ^
  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是这样写的:“烟,火气也。”烟的本义就是火气,是物品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由此产生了许多与烟有关的词语,常见的烟雾、烟霞、烟花、烟波、烟尘、烟春、烟柳、烟岛、烟径、烟浦、烟雪、烟野、烟村、烟郊、烟云、烟景等等。近现代,国人渐称之为烟。
( p! `! m, C9 x+ H1 u( y) g6 k" X7 R9 s$ C; w4 M
  古文献中大量的“烟草”并非我们现在说的“烟草”。像唐代黄滔《景阳井赋》有“台城破兮烟草春,旧井湛亏苔藓新”之语;宋代陆游《小园》有“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枯阴阴一径斜”之语,举不胜举。但这些“烟草”,都是指烟雾笼罩的草丛,也就是蔓草的意思。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使用“烟草”一词,是文献中最早表示今天我们所说的“烟草”这一名称的。2 I1 R* b' o9 U: \, B; x

- c7 N0 x8 H8 \2 j$ h& A  “烟”这个名字,原来在菲律宾等地是没有的。正如《金丝录》的作者汪师韩写的咏烟草的《律诗四首》之一所写:“移根吕宋始何年,芳草从新拜号烟”。据考证,印第安人所流行的烟草都是今天所谓的普通烟草(红花烟草)一个品种。但各地区的称呼却不相同,如西印度群岛叫“约里”,巴西叫“碧冬木”,墨西哥叫“叶特尔”,而古巴则叫“科依瓦”。由于哥伦布及其跟随者对所见到的这一新鲜事物,最感怪异的在于人吸入烟气这一行为,而不是所点燃的烟草本身,所以给这群人留下印象最深的称呼是印第安人所说的“Tabaco”。其实这是印第安人对他们手中吸入烟气的一种“丫”形植物空管(下面装入烟卷,上面两管对着两个鼻孔吸入烟气),也就是一种烟管或烟杆的称呼,这群冒险家跟着印第安人的发音,把这种烟管与所吸入的烟草都叫成这个名字,这就是西班牙文中“Tabaco”的来由。这样烟草被带回欧洲后,英文就写作“Tabacco(达巴科)”,成为全世纪大部分地区对烟草的通称。
6 S; U. \5 i4 R. D+ ~+ z3 X: R% S) ^+ u
  那么,为什么汉文化圈都不按世界通行的称呼行事,而将其称为烟呢?这当然是由于吸烟时出来的烟,也是由火出气,是火气的一种。日本就是称其“淡巴姑”的同时,又称为烟,这个文字又由海上传入我国。黎士宏在《仁恕堂笔记》中就奶明确地写道:“烟之名始于日本,传于漳州之石马。”烟草、烟叶等名称当然也就由之而起。
8 P% O9 ~; A( z1 p6 ?4 S$ h: c
  今天通常所指的烟,就是卷烟,实际生活中有时也指烟草、烟草业。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說文解字話韭﹑葱﹑蒜
- t7 r6 H& r. }2 J& Q: {. u% M( H" J$ [) |( y1 M$ e* f; o! c0 p3 r0 C
韭菜﹐葱﹐蒜頭都屬五辛。我 國古老字典“說文解字”說他們是葷菜﹐雖然它們都屬於植物﹐但類似肉類腥葷的氣味﹐吃後會令身體激動和口腔留有異味。因為這些植物﹐硫化物含量高﹐所以氣味特殊。硫化物一般陣味都是臭臭地﹐好似大家最熟悉由肚裏面排出來的氣﹐主要成份便是硫化氫。
* B/ a4 T! E$ g3 ~* ^$ Z+ u. {% R! U+ J* Z1 i1 U+ }) A1 A
中國古代的修行人是不吃五辛的。特別是佛教的出家人或和尚都是不吃五辛的。出家的修行人理想是很高的﹐和尚就是和平高尚的意思。他們認為五辛會刺激慾望﹐影響心境平和而妨礙修行。
3 x9 D8 n' h9 s* C1 T5 _  e, x' g9 |5 c3 U0 z4 T, ~& Q7 R9 y
韭菜的“韭”字是象形字。非字在上形似一叢韭菜﹐一字在下代表土地﹐合起來“韭”字像一叢生在地上的韭菜。韭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割一次﹐又會再生﹐所以“說文解字”說﹕“一種而九﹐故謂之韭”。長長久久的意思。
# p2 B" D: j. E" G- D- z4 s, V8 B. A1 L3 I
葱是多年生中空草本植物﹐小篆寫作“蔥”﹐草花頭加上悤聲的形聲字。“悤”原本的意思是指BB仔出世後﹐頭頂上的“悤門”﹐隨著心 臟跳動一跳一跳。在這裡﹐是用來形容“葱”的中空相通的形態。現在我們將“蔥”字寫作棣書的“葱”字。0 J( A5 |% @8 k8 M+ G

: x6 Y$ t0 U4 L& d蒜頭的種類很多。我國土生的蒜頭叫小蒜﹐是獨頭蒜﹐不分瓣的﹐白淨小巧形同玉石﹐古人稱為卵蒜。現在市場上買到的分瓣大蒜﹐是漢代外交官張騫出使西域﹐在大苑國移植回來的。“蒜”字的草花頭代表它是植物﹐“祘”是代表大蒜蒜瓣形同算盤上算珠聚在一起的形狀。所以蒜頭和廣東話的算頭同音。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替罪羊”的来历
$ `& F: G! l% O" O- k! ^( X; Y8 P* B# h6 X7 f
“替罪羊”的意思,是指代人受过。据基督教的《圣经》记载,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烙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加以阻止,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后来,亚伯拉罕把小树林中的一只公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献为祭品。- Q- P8 R. [7 \! O' I9 |
有趣的是,在我国古代也有以羊代牛受过的记载。《孟子·梁惠王上》中载:“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注: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仪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 i* U( d) ]  A) r齐宣王不忍心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而用羊替换牛来祭钟。为何以小易大,齐宣王也说不清其中道理。看来,羊在中外都担当了“替罪”的角色。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05-3-1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有研究啊!

有收获。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3-1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好贴!! 谢谢!!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己”、“已”和“巳”
' \' O; i7 \9 A9 }4 W
$ V/ P! S( k; t9 L  “己”“已”“巳”三字形极相似,不少人写错用错。一用错,意思全拧了。请看下列实例:
: Y# E% T1 M+ q# _8 I9 _
! p, P) ?, C' L: w, J+ Q  1、“他不断自责,几乎到了不能自己的程度。”
- U$ W/ d0 h% }3 ?. t) l$ j( U, k8 c& K5 H+ o( a  D0 v9 P
  2、“这些人把公共财物据为已有。”
& E( Z4 w' O. k
# I, |6 @: F# C% l. k0 V, X  3、“古人把上午9时至11时称为己时。”上面的三句话都解释不通。
/ I' M0 ^8 _2 z2 N
2 s$ z6 @- O3 z" V( i8 ^  “己”:音jǐ,自己的意思。如“各抒己见”“以天下为己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天干的第六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庚”中的“己”。 6 k* @0 B) z9 R9 d1 A  ~/ O

8 j0 M& |- i7 W- V, C  “已”:音yǐ,停止的意思。如“争论不已”“有加无已”。又作已经讲(与“未”相对)。如:“事已如此,还有什么办法呢?”“张小林,男,26岁,已婚。”也可作过了一会儿讲。如“已而”“已忽不见”。又可解释为“太、过”。如“不为已甚”。
- h) L1 r- Z5 ]" m% U; G
2 F- E; N/ Y' d9 H2 A  “巳”:音sì,地支的第六位,也即古时十二个时辰之一:“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巳”。旧式计时法上午9时至11时为“巳时”。 - ]5 w3 V: j0 y- i6 \
. k( ?" Y9 n, J& \( I
  例1应为“不能自已”,意为自己无法停住。例2应为“据为己有”,即霸占公共财物当作自己的。例3应为“已时”,表示时间是地支“巳”,而非天干“己”。
9 V% f4 y8 `0 }& g) g+ Y6 R
* n7 j0 F# K% h. u  E  为分清“己”“已”“巳”三字形、音的区别,有人编了一首顺口溜,录于此,以飨读者: , X9 P# T3 f( V' v  j

9 \7 Q9 i8 v& M  左上敞口是个“己”(),
+ z+ \  f+ j% Z! `: H) t/ C7 Z7 ]5 ~" @+ B, I" ^5 [
  半开半封叫做“已”(), & ^# e: J% Q  n9 j1 D( P( h
, a/ i7 {0 ~' C9 K% B" k
  “巳”()字左上全封闭,
  p# i! ~0 q4 Q/ W, h! X: x( l+ ^5 z# S8 S
  奉劝诸君要牢记。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3-1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平常 at 2005-3-1 11:10 PM:1 S7 ?  m% `) }5 Z) D# e
☆“替罪羊”的来历
/ R& Z( o3 S& I* |7 [: n( r
9 J* J6 H  L" I6 [“替罪羊”的意思,是指代人受过。据基督教的《圣经》记载,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烙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 ...

' E- [8 Q: _$ j" U0 G: J% U+ A1 I9 G
我听说圣经中讲的“替罪羊”指的是耶稣基督,他替世上的罪人死在十字架上,意在拯救世人,与创造他们的上帝重归于好。亚伯拉罕的故事讲的是上帝考验他的信心,而不是以他的儿子替罪。请考证为盼。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三长两短”探源  - n9 e4 D" B! F0 M

9 _7 s; ~0 t' x! Q% J6 m
% P1 X! |: n( O' K) y$ T. G. b7 t7 f3 p% h
6 P. P" {; f, J
# t0 E/ o& D2 {" ^9 v7 g
  上海语言文字网讯  中国的成语有不少源于史实或寓言故事,也有源于生活习俗的。这些成语大多容易找到出处,极少因年代久远而不易搞清的。前些日子在某研讨会上偶遇一位学者,闲谈中聊起“三长两短”这个词。他以为三长两短指的是未盖上盖儿的棺材,因为棺材正好由三块长木板、两块短木板构成一个匣子。棺材是用来装死尸的,“三长两短”在口语中常指意外的灾祸、有生命危险的事故,或许与此有关。这位学者担心随着火葬制度的推行,后世见不到棺材也就搞不清“三长两短”的来源了。“三长两短”指棺材的说法不无道理,但仔细推敲一下,人死后棺材岂能不盖上盖儿?且不说盖棺论定,不盖之棺焉能下葬?可是盖上盖儿那就不是“三长两短”而是四长两短了,或许另有他解。0 W' @! `  f0 i+ f5 H2 C; p
3 m8 ]) c& n+ F1 g6 n8 M! b( F
  带着疑问我查阅了《辞源》、《汉语大词典》、《成语辞典》等书,均只有释义与例句,没有出处。较早的例子有明朝的,如范文若《鸳鸯棒传奇·恚剔》:“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以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也有:“倘有三长两短,你取出道袍穿了,竟自走回,那个扯得你住!”求解“三长两短”一时走入了死胡同。
5 Q  p5 T3 j4 x7 D7 Q5 }! a% D0 \1 H
  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忽一日翻书,见《礼记·檀弓上》有如下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记述如此简约,只好认真读孔颖达疏:“棺束者,古棺木无钉,故用皮束合之。缩二者,缩纵也。纵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横束者三行也。衽,每束一者。衽,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既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及两头合际处作坎形,则以小要连之令固,并相对每束之处以一行之衽连之,若竖束之处则竖著其衽以连棺盖及底之木,使与棺头尾之材相固。汉时呼衽为小要也。”6 F+ q2 G8 X5 d+ M
. @6 Q; w3 W: e4 m1 H! u. T
  用现代话作一简要复述:古时棺木不用钉子,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即源于此。衽原本指衣服的缝合处,此指连接棺盖与棺底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衽与皮条联用,就是为了紧固棺盖。发展到后来用钉子钉棺盖,既方便又快捷,衽也就逐渐被淘汰。三长两短的捆棺材皮条也随之消失,但这个词语却一直流传下来,在现代汉语中也经常使用。, M2 e  O& A1 }/ e3 x
# I/ Q( q+ h1 e1 C$ I) w% p+ o5 H
  值得一提的是“三长两短”有时也被缩略成“长短”,意思不变。请看《红楼梦》第十一回:“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有个长短,岂不叫人疼死!”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Originally posted by PuRen at 2005-3-2 12:19 AM:
: u: V$ W3 S$ u7 ^9 U; y我听说圣经中讲的“替罪羊”指的是耶稣基督,他替世上的罪人死在十字架上,意在拯救世人,与创造他们的上帝重归于好。亚伯拉罕的故事讲的是上帝考验他的信心,而不是以他的儿子替罪。请考证为盼。
! U; L' y& `8 H. i& C# K
我是转贴别人的文章。9 T+ Y$ r- I+ }' n; ^

1 ~% ]& F+ E, ~4 C* t+ q* g: V3 g你说的应该不错。估计原文作者对此不甚了解。其实原文中第二个例子也和“替罪羊”不是很沾边。献祭而已,并非替罪。不过无论如何,用羊作祭品,中外不约而同。大概是因为羊肉鲜美并易于养殖吧。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姐”与“姊” & W8 }$ M: x" g$ c( n% L4 o1 D! N

1 Z' {% K# C% D% Y4 ^  “姐”用得较多,而“姊”用得较少。因为用得少产生了误解。有人以为“姊”是“姐”的异体字被废了。其实,“姊”仍作为规范字“健在”。那么,“姐”与“姊”有何区别呢?有人说:“姐”为一般称呼,而同胞姐姐才该称“姊”。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 e  q; e3 C, G

0 A! Z  D4 U9 s# p  “姐”与“姊”是同义词,两词略有区别。读音不同。“姐”读jie,“姊”读zi,同父母比自己年纪大的女孩,称“姐”也可称“姊”。“姐”可叠称“姐姐”“姊”一般不叠称“姊姊”,大概叫起来拗口。可称“姐妹”,也可称“姊妹”。“她们一共姐妹三个”,也可说“她们一共姊妹三个”。同族亲戚中年纪比自己大的女子,以及一般年轻的女子,都可称“姐”。如“表姐”“杨三姐”。但一般不称“表姊”“杨三姊”。同辈的要好的女朋友间有称“姊”的,表示亲热。
2 U& \0 s( ]8 w$ V
1 B2 Q: W& Z! R+ Q( D  “姐妹”,也可称“姊妹”。“姊妹”可与“篇”“船”组成“姊妹篇”“姊妹船”,但一般不称“姐妹篇”“姐妹船”。 ! {/ @0 @# K& k9 ?' W; `

( R* Y/ I: h+ V( y  有人认为同胞姐妹只能称“姊妹”,不能称“姐妹”,这是误解。“姐妹”“姊妹”都可以是同胞。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3-1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的说明,也谢谢您的好贴。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3-1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Originally posted by PuRen at 2005-3-1 11:26 PM:
% ~$ ~4 @* d* N: r9 i谢谢您的说明,也谢谢您的好贴。

1 s. ]9 T6 ]. E; K. b1 o% N( M0 k- X5 b
好贴!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谷丰登大有年——谈“年” 3 T+ b1 {7 P' O) ]% k
2 D- F3 c1 ^: v* N
  年的古写上半从“禾”,下半很像一个“千”字。禾是庄稼,千是人字的变形,禾与千重叠像人负禾的样子,表示一年一度的丰收。禾熟是年字的初义。由于庄稼一年一熟,年又有了“一年”、“过年”等时令意义。《通雅》说:“禾为年……年取禾一熟。”这也与《说文》的说法相同,“年,熟也”。不过,正楷的年字,已看不出禾与人了,从甲骨、金文以及小篆,还可清晰地看到禾与人的字形结构。除此,还可以从“年成”、“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大有年”等语词中,细细体会,揣摩出年与禾的联系。
1 @/ \5 M& N/ x3 @0 ?* {. o3 D4 ]: Q& @0 y  Y+ K$ V4 J7 C
  年的同义词有岁、祀、载。《尔雅·释天》告诉我们:“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夏朝为什么称一年为一岁呢?《尔雅今注》告诉我们:岁字本是石镰一类的收获工具,本义是收获庄稼。古代谷物每年一熟,一年收割一次,引申为表示时令的年。商朝为什么称年为祀呢?商人迷信鬼神,不同季节有不同的祭祀活动,各种祭祀活动结束正好是一年。这就是《尚书·尧典》孔颖达所引说的,“祀,取四时祭祀一讫也”。所谓“一讫”,就是祭祀活动一结束,正好是一年。唐虞为什么以“载”为年呢?《说文注》认为载是才的假借字,才是草木初生的意思,“夏曰载,亦谓四时之终始”。也正如孔颖达疏《尧典》时说:“载,取万物终而更始。”* _( q1 k& r. M$ o4 o5 ]

) \; n/ x% j+ Q$ x/ s! b  《尔雅》说到岁、祀、年、载的时代划分,这是大致来说的。夏代应用岁,但也用载用祀,商代应用祀,但也称年,周代应是年,但既有用载又有用岁的情况。这以后也有一些复杂变化,比如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改年为载,到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改载为年。杜甫在“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的一首五言律诗的小序开头,就明明写作“至德二载”,不写“至德二年”。 7 D* U; a) z: n6 w

1 M/ W, @( {% Z  既定了年的名称,还有一个纪年的问题。我国传统有干支纪年及帝号纪年的方法。比如公元1911年,称做“辛亥”年,这就是干支纪年。关于帝号纪年,起于武帝建元元年,即公元140年,到宣统三年结束,前后有2051年历史。其中有六百多个年号。这些年号,大都是选取祥瑞吉庆的字眼。其中许多是属于记事的:如汉武帝的“建元”,汉元帝的“初元”,王莽的“建初”是一类。汉宣帝说是见到凤凰定年号为“五凰”,闻说天降甘露,改年号为“甘露”又是一类。还有不少是祈示性的,如北宋的政和,希望政通人和;南宋的绍兴,希望国运再兴;汉宣帝时地震,改元地节,希望地得其节有所节制,这又是一类。不少是宣扬天命的,如清太祖用“天命”做年号。此外有用“天顺”、有用“天宝”、有用“天安”、有用“天兴”、有用“天定”等等。历史上“建兴”这一年号用得最多,为十一个帝王所用。
  @0 B8 o) N7 |$ F历史上改元最多的是武则天,共改元十七次。如她身体不好,改元“泰豫”,“天册万岁”;病好了又改元“久视”。明清之际,除明英宗用了两个年号,其他都是一帝一元制。因此人们也习惯于用年号称呼皇帝。如称爱新觉罗玄烨,就称做“康熙”,称爱新觉罗弘历,
6 z! S; d$ [" ^就称做“乾隆”。
- b( f( c/ Y* ]* j7 D' q5 M  V) S
6 O- r5 r+ U* ~4 u( o  q+ B2 ^+ I  新中国成立后,采用公元纪年,这是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用历法。公元又称基督纪元,是以耶稣基督的诞生年为公元元年。这之前称公元前,这之后称公元。这种基督纪元,后来格列高利据之修订了格列高利历。格列高利是十六世纪罗马教皇,修订了过去历法上的错误,设置了闰法,故公历又称格列高利历。此历以阳历元旦为一年之始。我国农历以春节为一年之始,春节现已成为一个传统节日。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吉羊就是吉祥——谈“羊、祥”
6 a7 c- ~2 G$ j- `- R
7 T9 F' v* P; z  羊是象形字,《说文》:羊“象头角足尾之形。”羊有吉祥美好的意思。《说文》:“羊,祥也。”大吉羊就是大吉祥。吉祥的祥本无其字,原是以羊为祥,而后造了祥字。 6 H* j8 B1 X8 X' l' E
4 ?/ f( l5 w- Y( K
  《考工记》解释:“羊,善也。”祥、善,都有吉祥美好之义。”也从羊,也都有美善义。古代坐牢间解释的里的“(yǒu)”,也从羊,里的“”为什么从“羊”?因为有进善义。周文王曾拘里,里是引导人从善,教人学好的。羊作祥解释,羊就成了吉祥之物。《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国攻打郑国,郑国被打败了,郑伯在投降的时候,“肉袒牵羊以迎”。“肉袒”是说郑伯脱衣露体,表示请降,也有诚惶诚恐的意思。但郑伯在投降时,为什么要牵羊呢?就因为羊象征着吉祥,在亡国临危之际,希望得到楚国方面的宽恕,免遭于难。8 y3 t. j( m- s+ N
又如前蜀王衍降后唐,王承旨曾这样写诗道:“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可证这个故事。
+ H" H" m: u- D8 I2 T6 `  J& q  P8 [! ?3 X- W3 f4 U% w  g
) K% Q# S- B& O- d' S$ [# I
  羊字也有不好的意思,如羊狠狼贪,羊质虎皮等都属贬义。从羊的“恙”是病,是忧的意思,装佯的“佯”,也不是好字眼。与羊同解的“祥”,也是两解,既指“吉”,也指“凶”;既是“善”,也是“恶”。《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安在?”《说文段注》:“凡统言则灾亦谓之祥。”如《左传·昭公十八年》:“将有大祥,民震动,国几亡。”又如父母死,一年祭为“小祥”,二年祭谓之“大祥”。话要说回来,“小祥”也好,“大祥”也好,现在很少用了,我们现在说“祥”,都是吉祥的意思。这说明词义在发展,祥的初义是预兆;后来既指吉,又指凶;到现在专指吉,说明这个词义在缩小。
2 f  G( ^& z7 C5 U/ |7 }. b9 F# M& Y0 M8 Z
  成语中“羊狠狼贪”、“羊肠小道”、“羚羊挂角”都似乎费解。有人问,羊怎么会狠呢?羊不是任人宰割的吗?《项羽本纪》中,也记录了宋义训斥项羽的一段话:“贪如虎、狠如羊……皆斩之。”宋义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两羊相争,以角相顶,死不相让,而且羊还有愈牵愈不肯进的习性。所以说羊有狠劲。再说羊肠小道,为什么用羊肠喻小道,不用其他东西来形容呢?原来羊肠细长,如《易林》所形容的“羊肠九萦”。近人研究,羊肠不仅细而且很长,羊肠是羊体长的四十倍,牛肠是牛体长的二十倍,马肠是马体长的十二倍,看来这个成语还有一定科学根据。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似乎不难理解,但是佛教禅宗语录中常用来比喻有待悟解。所以不能拘泥于语言文字。如《传灯录·道膺禅师》:“如好猎狗,只解得有迹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迹,气亦不识。”这个成语还用来比喻诗文奥妙,不落痕迹。
) X; u/ L# z6 y7 z  C% D  g8 j' N, R
  (摘自《汉字拾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版,定价15.00元。)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打破砂锅”与“问到底”
( L2 ~+ }/ l6 b
1 R' J+ L- N% s- T* M  中文里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俗语,也是个歇后语,这同粤语的“打烂砂盆问到笃”是一样的。) K9 o/ X5 U5 I* r

8 F# s4 B; w- ?+ t3 ~  我们若在写作中善用巧用,既能说明道理,又生动形象为文章增色。3 x! Y% s+ Q% M8 C+ L; b0 Q
* b0 S; y$ d9 K4 \- _! d) r1 O- `: z
  不少人问我:不管是“打破砂锅”也好,“打烂砂盆”也好,怎么和“问到底”联系在一起呢?这要先谈谈中国的歇后语。歇后语是说出前面半句话,听者已经知道后面那句话的意思了。比如,“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不说“有苦难言”也没关系,因为已由生动的比喻点明意思了。有的歇后语,前面的话同后面的话看似无关,但仔细一想,是巧妙地用了谐音,引出有趣而耐人寻味的结果,如“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因“法”“发”同音,有奇特效果;“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因“输”“书”同音,孔夫子搬家的事,却引出只输不赢的特别意思。
( E4 \+ ~( @, G3 n- H! q$ g3 y* D5 c1 h7 F1 ]+ P" r
  回到“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纹”同“问”同音,当打破砂锅时,眼见从锅边直到锅底裂开长纹,“问到底”是“纹到底”之谓也。现代人特别是青年人已经少用砂锅了,有砂锅也缺少煮菜实践,更无打破砂锅的经验,当然不解“纹到底”了。; b5 p' K! i% K( W! H

: f' S1 \- J# ^  “打破砂锅”是求知的好方法,大家都有问到底的探索精神,社会才会不断地进步。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客人住宿为何称“下榻”?
# m, \; {8 q) D3 u3 o
3 X4 A8 {1 `* K( N' |  “下榻”的说法是有来历的。《后汉书·陈蕃列传》中记载:陈蕃性情耿直,行为端正,做官清廉,对坏人坏事极端痛恨。当时,讲气节的文人学士都愿同他交朋友,或争当他的学生。他任系安 (今山东省博兴县)太守期间,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文人周鏐曾经拒绝过前几任太守的邀请,而陈蕃却能将他请来,并且彼此融洽相处。陈蕃特地准备了一张榻 (低而狭长的床),专门用来接待他;他一离开,陈蕃就把榻挂起来,他什么时候来,陈蕃又把塌拿下来招待他。; Y7 e% B; }  F' n9 n  M5 [

- j# d/ Y1 Q, d4 ]) D. f9 V  |6 K  后人就把留住宿叫“下塌”。现在一般也把在外爱招待住宿叫做“下塌”。这种说法多用于外交往来,只适于书面用,不适用于口语。
理袁律师事务所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清真”一词的由来与转变
- ]: c9 [: h# r8 c
0 c" {( Y" R/ J; }5 I+ q& [  “清真”一词,早在我国南北朝时就已使用了。但从南北朝到宋朝年间,“清真”一词只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用来赞美人物的品格高尚或描写优美清雅的环境。 3 h8 Z# X# ^1 A) ^

- `3 a' U! U7 d3 I! |  宋代之后,“清真”一词才开始与宗教相联系。因宗教都自称“清道”,又均主张“清静无为”,所以喜欢用“清真”一词。明清时代,中国伊斯兰教学者介绍该教教义,曾用“清静无染”、“真乃独一”、“至清至真”和“真主原有独尊”等话,称颂该教所崇拜的真主。从此便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寺为清真寺。这样,直到今天,社会上都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还把按伊斯兰教风俗习惯所做的各种糕点食品,称为清真食品或清真糕点。
鲜花(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同言同羽 置业良晨
清华大学校名中“清华”一词的由来
1 E8 g0 y! Y2 I% m7 v
1 q' A( d, b7 [# C* a9 T  中外闻名的清华大学为什么以“清华”来命名呢?那是因为该大学所在地原为清代的皇家园——“清华园”。所以就以园名作为大学名了。/ ]( h. s: [6 q  o9 ?& x8 F

) o9 B2 P' K+ \3 O$ v3 ~8 T- J  “清华园”之名乃清代咸丰皇帝所赐。清华园原址为康熙年间所修的熙春园的一部分。在道光年间,原来的熙春园被分成东西两个部分,西边的园子被起名“迎春园”,东边的园子仍名为“熙春园”。咸丰皇帝登基之后,就将东边的熙春园改名华园了。% w$ M% ^9 F: X: C

/ ~5 G5 g: W) a, K9 l  现在清华园的工字厅后面的匾额为“水木清华”四字,两旁有一副对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这“水木清华”四字典出晋代谢叔源的《游西池》诗: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湛”为澄清之意。因此厅后面有水池,所以就用了上面的诗句题匾为“水木清华”。
+ |3 ^3 D( B! s; ~' ?+ R, D. @6 L; B/ n
  到了1910年,在清华园内用庚子赔款建造了“清华学堂”,于1911年正式开课,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2005-3-2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给人提供了不少有趣的信息。顶!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3-2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很好!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3-2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平常的好贴!!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3-13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有启发!

好!
大型搬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9-17 23:18 , Processed in 0.32057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