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8 r* N9 ]3 P1 ]% ^4 s; ~" O6 ]9 R
我的父母都是医生,我从小在医院的家族楼里长大,对排队看病的苦痛知之甚少。后来翅膀长硬飞走了,有病痛的时候就跟所有的老百姓一样,开始在国内忍受战战兢兢,招人白眼的就诊经历。那些白衣天使是应该住在天国里的,他们高傲而神圣不可侵犯,俯视著人世间被疾病苦痛折磨的人们。 5 s1 I( q& g L7 b
4 R! G! V5 Z$ [' {% D" k2 u来加拿大之前,我一直对这儿的高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心存幻想,我想我们全家人从此不必再为看病而烦恼。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那儿的秘书小姐会记录我们一生一世的病历档案。难怪好莱坞电影的人物故事总也脱离不了与 family physician 的干系,家庭医生在你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我的朋友开玩笑,说家庭医生是“病魔”们的“钟魁”,那道符就是“appointment”,身体不适,一定要约个“appointment”,两三天后赴约看医生,处方药就不必开了,您大可以打道回府,为什么呢?一个病痛感冒在这个等待 appointment 的过程中已通过休息自然痊愈,见到医生后心理上又有了强势,病魔自己先跑了。这是他的歪理。说白了,他怕“等待”两字,他说那种彬彬有礼的让你在“等待”中耗精神的看病程序比起国内的排队来也好不到哪儿去。 8 V; t1 U( W7 l9 y" Y$ R
1 H1 S0 q0 L! k# S* {: m
后来我领教了这儿的医院急诊后,越发想念国内起来,态度差就差点吧,好歹能瞧上个医生,弄出个子丑寅卯,走人了事。而这个离我家最近的 Burnaby Hospital,让我的脑子里永远刻下了一幕,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与它交手,我真的怕了。 # W2 ~3 ]* a/ Y# B3 V. B- i$ Q1 t$ C& M% L1 F* G& Y1 {
那个星期天,我肚子疼。我的家庭医生诊所星期天休息。我想忍忍算了,但实在忍不过。从清晨到下午两点多种,我的顽强的意志力还是敌不过疼痛的袭击,先生执意要我去 Burnaby Hospital 看“Emergency”。先过繁琐的医疗卡登记程序,这当然是免不了的,我毫无怨言,然后就是排队等候。我问等多久,回答是两个小时左右,我倒抽了凉气,反问:这还是急诊吗?她说“This is our system”,我看她的表情,大概一天之内回答过无数遍这个问题,已显麻木,她的脸色从从容容,早已预料我的反诘。我看侯诊大厅里的人们个个呈痛苦状,安安静静的无奈等待著,我的肚子疼在这群人们里面也许是最轻的,我也只好等待,犹如等待戈多。 & h7 I, f6 @3 N$ B! V! [! n! ~. u
" @8 _: M) J r6 D2 v: U
下午五点半时,我的先生和女儿在天色将黑眼见无望的时候被我赶回了家。就让我一人在这儿慢慢受煎熬吧,我有一种颇为悲壮的情怀。既然已经等待了,无论多久,我都要等下去,我要见到白衣天使。一阵阵疼痛袭来,我感觉自己的柔弱无助,想起国内那些怒目圆睁的护士小姐原来也有她们可爱的一面,她们吆喝著你也许象对牲口吆喝一般,但她们理你,起码理会你的存在。此刻,在这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土里,在我最最软弱无助的时候,我被抛弃在这个冷冰冰的医院里,没人理睬我,我只能这样无望地等待。 : K( L4 R1 G6 c+ _1 R( N1 a3 v" I
: f- t& d; c+ C1 w k3 j昏昏沉沉当中我听到了自己的名字,终于轮到我了,墙上的时钟已指向六点。进了门去,护士小姐让我换上了天蓝色的病号服,六大常规通通扫一遍,当然不可避免的抽了血,验了尿,然后是继续等待,等待医生的诊断。四十分钟过去了,我还是被人遗忘在这间单间里,我欲哭无泪,顾不得肚子钻心的痛,跑了出来,迎面遇上一个年轻的白人女子,蹲在地上嚎啕大哭,不停的喊著“I want to go home, I want to go home”,我的眼泪也扑簌簌流下来,我想跟她说“同是天涯沦落人”之类的,却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得陪著流泪。 9 V' O6 N' E& O1 g3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