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237|回复: 0

凿壁借光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12-26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各位:* c" {& L7 B; V$ \
     请先读一段文章吧!- m9 Z  `1 j- g/ C% i* y
     国内学校的状况,是“考什么,学什么”。考试在先,课程在后。教学是被动的,学生也是被动的;考试引领着教学,教学从动于考试。要命的是,“中考”、“高考”都要“考些什么”?无从知道,于是,负责“学什么”的教学,从始至终忙忙碌碌地围着虚拟的考试团团转……& x1 v6 n% e0 s
   当教育变成了教学生怎么样应付考试,教育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6 `( Y9 ^% A# u# K7 m+ C" N3 O
     有朋友的孩子参加“高考”,我去电话慰问。据说,今年的作文题有些“怪”——超出许多猜题高手的预料。朋友无可奈何地说道:“孩子在复习时,练笔练了无数题目,就是没练过什么感知和认知的问题。学校的老师都没押中题。作文题没押中,数学题也没押中。孩子能考成什么样,只能看他自己的运气了……”4 ^' u/ g1 W& ]6 G$ y/ J! ^
    放下电话,我心里不住地想着朋友提到的两个词“押题”和“练笔”。这两个词把中国的“高考”和教学的关系活灵活现地勾勒了出来。“高考”要“考什么?”无人知道。于是,学校就“押题”;又于是,学生就根据老师的“押题”去“练笔”。本来,“考什么,学什么”就已经违背教育规律。这样一来,连“学什么”都抓瞎了,全都得看“押题”。教育又加上了“赌”的色彩。* O# ]: I. a. x+ g+ i- a) k7 O
    很多重点中学师资强,能“押题”就是最强的强项。钻到题海里摸爬滚打,凭着中国老师的勤奋、智慧和钻研,摸到出题规律,也并非做不到。有一次,我听某地教委一猜题专家津津乐道地介绍押题经验,本来就听得我直冒冷汗,她还把我2000年“猜”中作文题和他们的经验相提并论。旁边一位老师说:这就是“教得好”,不如“摸得透”;“摸得透”,不如“押得准”。中国的教育有病了。- g' s% N" o) U* S
    一方面,各级教委和学校集中许多力量进行“押题”的工作;另一方面,学生花大量的时间“练笔”。
) d; @. ?& d, T7 R    中国学生的勤奋,在“练笔”中表现得最充分。据某“高考状元”介绍,为了准备“高考”,他做完了250本习题集。即使每本习题集只有100页,250页×100=25000页。一年365天,三年平均起来,这位状元郎每天要做23页的习题。即便做一页习题只用10分钟,光是额外的习题每天就需三四个小时。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多么令人敬佩的毅力,又多么令人心痛的浪费。姑且不论做250本习题集的可行性,就算只有100本,把一个青少年风华正茂的才智浪费在意义不大的重复练习上,能不让人心疼吗?!
' ~/ i( Z3 F; a! n6 ^9 P    我很想知道加拿大从小学到大学的语言艺术学科的评价系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5-7-27 11:34 , Processed in 0.125282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