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07-7-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求职故事:“说”出来的好工作
谁能用独到的眼光,在时代的夹缝中寻得机遇,谁就能获得成功!
' ]) [7 ]- H) q9 t1 q
- b8 k3 l: S3 o8 O1 P! k$ {/ v 赚钱独立是我高中时便怀揣的一个梦想。于是,刚进大学的我随着一股“打工风”一哄而起,但不久便退出了。主要因为那时出去赚钱的方式不外乎发传单、市调、派送这些。当同学撩起袖管给我看他发传单时和门卫大打出手留下的乌青块儿,作市场调查的好友哭诉老板故意找茬扣押工钱时,我忿忿地想:大学生打工的待遇跟民工还有什么两样!
! @0 [ b; Y, L( u0 {' G7 u% V- E& r5 b6 G# c5 l; u
于是,我收回了心思,暂时不考虑赚钱,而是猛攻英语,告诉自己先运足底气再说。事实证明我的选择还是挺明智的,大二便一口气拿下了中级口译和六级pass.之后我便开始盘算起自己的将来了。
& l! Q* o4 P, k8 C8 X+ G2 O4 y n* K; y9 e: E4 x7 A
我的求职观可能和多数大学生不太一样。先说大多数人的:; B$ o' F' [7 b- K) T; R/ A: u
% ^) d2 V* e5 `3 y0 j l! @+ j 每年招聘会上,那些著名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的外企格外受青睐,往往是一个offer十几甚至几十个人抢破头。而通常很多名企,像毕马威只要复旦、交大、财大等名牌学校毕业的。西门子更是非名校研究生不招。也许人们有一种错觉,认为抢手的必定是好东西。4 a2 b% ?9 U6 s! L9 L( G# E# O
" x6 @% @) w# @9 t' o8 A
其实外企的工作节奏和压力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至于薪水,虽然每个月到手的数目不薄,但如果把平时无偿加班加点的时间统统算进去,恐怕就不怎么令人羡慕了。而且一个大企业往往从上到下分工相当细致,一个新手刚入门,通常重复些简单劳动,直接上司也不太可能是老外,练习语言这样的愿望很难实现。" p0 y g; c! t7 V( X
' v) h, W/ c: \# |, X" i 大概因为我读的专业是心理学,平时很注重对自身心理需求的满足,我渴望发挥自身,而不是求安稳地过日子。本来,叔叔有个好友在欧姆龙里做部门经理,他很乐意接纳我进去实习。但我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过这样朝九晚五的日子,便拒绝了。但我没有停止寻求自己的梦想,并且坚信一定能找到一份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工作。
5 p( |' P* t) n" U+ C$ \$ Z
, m$ n' p- b6 C0 B 这么写你可别以为我弹得一手好钢琴或是会跳拉丁舞之类的。我所谓的“兴趣特长”是指我从小就特别爱说,也特别能说。很小的时候,我就参加少年宫的“故事班”,是班里的“故事大王”;上了初中,我每年都参加学校里的辩论赛,还拿过“最佳辩手奖”呢。9 i+ ~5 }) n4 ?: a( r8 H: o
4 r! \$ Y2 L% i, C# X/ K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一天我在网上转悠时看见一家公司招聘兼职培训师的信息。想像中培训师就是耍口才的,很羡慕,投了份简历过去,几天后我在邮箱里发现了一份“面试通知”。
1 U$ U- h1 o% ~! @0 b
& v9 ^4 u& C. N" _$ }% `" E 我记得经理当时说的这番话:“你呢,做讲师年纪是小了,其他来面试的最小也大你6岁。不过,看你既是师范大学的,又念心理学,似乎很符合讲师的条件啊……”接着我试讲了一刻钟,话题十分引人入胜——“如何应对焦虑”。在我滔滔不绝之后他当场拍板录用我。; U! b" a2 J: y' \0 v3 T; r
8 h& ~4 b1 y/ M9 d$ P& n! \ 公司每个月都会举办公开课推广自己的品牌,讲课的培训师都是些很有实力的人。大多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和给500强培训的经验。不过我听了很多讲师的课后,发现他们讲的内容大都八九不离十——企业管理。) ~, p! b$ _6 X. n( z
1 B$ N3 K! D3 i0 f# L- j
企业培训仅仅是传授工作经验吗?我从国外知名教育集团Netg的网上课程中发现企业内训的课程包括:个人发展、沟通技巧、团队组建等等。每个系列再细分的话,有改善记忆、压力管理、EQ的认识等……这些才是我的所长啊。: B+ _. ^# J0 [0 n+ i$ V" q
5 Y6 \- Y* B! j' p 在选择讲课内容时,我没有规规矩矩地走套路,去讲自己毫无概念的企业管理,而是挑了我喜欢和擅长的心理学内容。: X3 K: A+ x& n. Q, e0 z
* H) @+ U6 K' U: |* w
公司给我开了个网上课程的账号,又把那些优秀讲师的课堂录像刻成VCD让我模仿。那一阵,我经常对着镜子练,对着摄像机讲,甚至拉同学去空教室给他们上课……我的勤奋见效很快。公司决定给我一次做公开课的机会。
( W& x5 B# |2 C. f4 x8 n% `9 l# r* C! }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身着正装,将长发高高盘起,站在中环广场顶楼豪华教室的讲台前,面对的是一群企业里的中层经理人。他们的平均年龄大约35岁,洗耳恭听眼前一位20岁的女孩带来的公开课——如何改善记忆……
' a v8 v6 f6 y/ Q5 f+ q" p
4 f8 ^" c0 c+ s7 X 从那一天起,我的生活开始改变了,我的社交圈不再局限于学校。有时培训一结束,就会有学员主动递名片,问我要E-mail什么的。起先我并不在意,但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意识到了这就是社交!1 j6 ?) Q' B8 g5 {5 F
1 G T; }* v1 Z X2 U+ Y
那天,我接到个电话,对方说他正经营一家商务咨询公司,曾经听过我的课,急需一个英文翻译陪他参加一天的商务展会。我听了后真是心花怒放,那时我刚考完口译,正摩拳擦掌想施展一下呢。后来才知道,他开会时和我的同事坐一块儿,无意中得知我的英语很棒!: d, A2 Y9 @2 Z
; x' q2 v. |' s 人际网越来越广,机会便越来越多。至今,我已做过一次陪同、两次交传(译员在讲话人讲完一句、一个意群、一段甚至整篇后译出目标语言的翻译方式)、一次同传(同声传译)。但英语对我而言,只是一种交际的手段、赚钱的方式,仅此而已。我不会把它当成自己的专业来训练,因为我没想过要做职业同传。" K: N' g" J# | s
7 U, P1 F7 ?1 ^' ?' J. |- _ 毕业后,我想继续做我的培训师,发挥演讲的特长。同时也不舍得放弃自己的专业——心理学,它给了我一笔宝贵的财富。所以,我又想当个心理咨询师——把这笔财富分享给更多的人。我的职业理想是做一个自由职业者,同时扮演着诉说与倾听的角色。( S$ j1 q; f7 a( N# t3 @
- s5 T2 D: |2 n# m1 q 机遇就像泥沙中的金子,正如徐小平说的那样:谁能用独到的眼光,在时代的夹缝中寻得机遇,谁就能获得成功! |
|